污泥脫水用濾布帶及使用該濾布帶之污泥脫水技术

发布时间:2019-1-6 11:18:27

  申请日2007.04.18

  公开(公告)日2008.01.01

  IPC分类号B01D33/04

  摘要

  本發明提供可將對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物進行脫水處理成含水率低的餅狀之污泥脫水用濾布帶之掛設作業簡單化的污泥脫水用的附有接縫之濾布帶及濾布帶式脫水裝置。一種濾布帶,是用於對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物進行脫水處理成含水率低的餅狀之濾布帶式脫水裝置的濾布帶,其特徵為:使在兩端部具備接合環的開放式帶的接合環彼此相互嚙合,藉此形成共通孔,在將芯線通過該共通孔進行接合來形成的污泥脫水用的具有接縫之濾布帶;一種濾布帶式脫水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將被供給至濾布帶上的被脫水處理物藉由利用加壓帶或滾子的按壓及/或來自於濾布帶下部的吸引進行過濾脫水之脫水部,將該具有接縫之濾布帶捲繞,對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部進行脫水處理之濾布帶式脫水裝置。

  權利要求書

  一種污泥脫水用的附有接縫之濾布帶,其特徵為:使在兩端部具備接合環的開放式帶的接合環彼此相互嚙合,藉此形成共通孔,再將芯線通過該共通孔進行接合來形成的。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污泥脫水用的附有接縫之濾布帶,其中,在濾布帶的基布之CD線材中的端部端緣,設置藉由與CD線材不同的織製模式所織入的調整線,藉由將兩端部近緣的MD方向線材以不會朝外側方向及/或CD方向偏移的方式彈推,安裝用來保持環的形狀之調整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污泥脫水用的附有接縫之濾布帶,其中,至少由基布及與基布進行針刺的表面對接層所構成,在藉由芯線將基布的兩端部連結後,對接層的翼片部分覆蓋基布的接縫地配置。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污泥脫水用的附有接縫之濾布帶,其中,帶的接縫部進行有樹脂加工。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污泥脫水用的附有接縫之濾布帶,其中,由具有構成上面的外面層、構成其下面的內面層、這些層之間的中間層之至少3層構造的毛氈材所構成,外面層是以過濾被脫水處理物之極細纖維層所構成,中間層是以促進水分透過之中細纖維層所構成,內面層是以促進去水之基布層所構成。

  一種濾布帶式脫水裝置,其特徵為:具備:被捲繞於脫水裝置內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具有接縫的濾布帶;及對被供給至該濾布帶上的被脫水處理物,藉由利用加壓帶或滾子的按壓及/或來自於濾布帶下部的吸引進行過濾脫水之脫水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濾布帶式脫水裝置,其中,具備:(1)對被供給至濾布帶的上面側之被脫水處理物,由濾布帶的下面側作用吸引負壓,將被脫水處理物進行初期脫水之負壓脫水部;(2)將已進行了初期脫水的被脫水處理物與濾布帶一同在一對沖壓滾子間進行加壓脫水,且將已脫水的處理物轉移至一方的沖壓滾子,由濾布帶剝離之加壓脫水轉移部;(3)刮落轉移至一方的沖壓滾子之處理物並加以回收的處理物回收部;(4)洗淨剝離了處理物的濾布帶之洗淨部;及(5)將洗淨的濾布帶在一對壓擠滾子間擠壓之擠壓部,連續的單一濾布帶在前述各部範圍被捲繞著。

  說明書

  污泥脫水用濾布帶及使用該濾布帶之污泥脫水裝置

  本發明關於用來對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物進行脫水處理,以成為含水率低的餅狀之污泥脫水用濾布帶及使用該濾布帶之濾布帶式脫水裝置。

  作為泥漿狀或污泥狀的產業廢水、地下水、或屎尿等脫水成含水率低的餅狀進行處理之裝置,以往以來,使用濾布帶的帶式沖壓型脫水裝置為眾所皆知。這種帶式沖壓型脫水裝置,其基本原理為藉由加壓帶或滾子,在濾布帶上按壓被脫水處理物,來將水分過濾。

  例如,揭示有下述裝置,即,具備有:將被脫水處理物夾入之狀態下捲繞於複數個壓擠滾子及高壓滾子之2條無端濾布帶、及將這些濾布帶按壓於高壓滾子的1條加壓帶之帶式沖壓型污泥脫水機(專利文獻1);具有將夾入被脫水處理物的2條無端濾布帶、與夾入這些濾布帶的2條加壓帶捲繞於複數個脫水滾子之構造的帶式沖壓型脫水分離機(專利文獻2);或具有將夾入被脫水處理物的1條無端濾布帶與1條無端加壓帶捲繞於脫水滾子及加壓滾子之構造的脫水裝置(專利文獻3)等。

  這些脫水裝置均為在2條濾布帶之間或濾布帶與加壓帶之間夾入被脫水處理物並移送,進行脫水之方式,具備2組滾子單元。相對於此,本發明者們提案有,使用單一的濾布帶,將此濾布帶掛設於具備負壓脫水部(1)、加壓脫水轉移部(2)、處理物回收部(3)、洗淨部(4)及壓擠部(5)之脫水裝置,在上述各構件間依此順序進行,藉由濾布帶一邊移送被脫水處理物,一邊進行脫水之濾布帶式脫水裝置(專利文獻4)。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8-181498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昭62-244599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6-79113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1-170419號公報

  本發明的濾布帶式脫水裝置為將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物過濾,並脫水處理成含水率低的餅狀之裝置。作為被脫水處理物,可舉出例如,食品工業之剩餘污泥、化學工業、金屬工業之漿體的製品回收、廢棄物、下水(髒水)的活性剩餘污泥、生活廢水污泥等。

  濾布帶式脫水裝置的基本原理是在於將被供給至濾布帶上的被脫水處理物藉由利用加壓帶或滾子的按壓及/或來自於濾布帶下部的吸引進行過濾脫水之脫水部,將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部進行脫水處理,可使用下述的各種方式,即,將被脫水處理物夾入至2條濾布帶之間或濾布帶與加壓帶之間進行加壓脫水的方法,或使用單一的濾布帶,藉由利用滾子的按壓或來自於濾布帶下部的吸引進行脫水之方法。

  本發明的濾布帶式脫水裝置具備:捲繞於脫水裝置內的濾布帶;及脫水部。脫水部是將被供給至濾布帶上的被脫水處理物藉由利用加壓帶或滾子的按壓及/或來自於濾布帶下部的吸引進行過濾脫水的構件,其他,可因應需要,設置處理物回收部、洗淨部及壓擠部等。

  作為本發明的濾布帶式脫水裝置之一例,如圖1所示,該濾布帶式脫水裝置是由負壓脫水部、加壓脫水轉移部、處理物回收部、洗淨部及壓擠部的各部所構成,有端狀帶的兩端被接合所形成的單一具有接縫之濾布帶以上述順序連續行進於上述各部。

  在圖1,1片的濾布帶1通過負壓脫水部3、加壓脫水轉移部4、處理物回收部5、洗淨部6及壓擠部7被捲繞著。負壓脫水部3是對被供給於濾布帶1的上面側之被脫水處理物S,作用來自於濾布帶1的下面側之吸引負壓,將被脫水處理物S進行初期脫水之構件;加壓脫水轉移部4是將已進行了初期脫水的被脫水處理物S與濾布帶1一同在上下一對沖壓滾子4A、4B間加壓脫水,且將進行了脫水之處理物C轉移至上方的沖壓頂滾子4A,由濾布帶1剝離之構件;處理物回收部5是將轉移至上方的沖壓頂滾子4A之處理物C刮落並加以回收之構件;又,洗淨部6為將剝離了處理物C之濾布帶1予以洗淨之構件;壓擠部7為節流取得喜淨水之構件。

  使用如以上所構成之濾布帶式脫水裝置,首先由配置於負壓脫水部3前的供給箱2,將被脫水處理物S供給至朝箭號方向移送的濾布帶1之上面側。在負壓脫水部,由濾布帶的下面側,對被脫水處理物作用吸引負壓,將被脫水處理物的水分吸引至濾布帶的下面側,來將被脫水處理物S進行初期脫水。其次,加壓脫水轉移部4的沖壓頂滾子4A、沖壓底滾子4B,對進行了初期脫水的被脫水處理物與濾布帶一同進行加壓並脫水,將已被脫水的處理物轉移至上方的沖壓頂滾子4A後,由濾布帶加以剝離。接著,在處理物回收部5,藉由刮刀5A將轉移至一方的沖壓滾子4A的處理物刮落並回收,該被脫水處理物作為含水率低的餅狀處理物C分離,被回收至回收箱5B。另外,剝離了處理物之濾布帶是在洗淨部6,藉由洗淨槽6A、沖淋管6B、6C進行洗淨,接著以壓擠部7的一對壓擠滾子7A、7B將水分擠出,返回至供給箱2,再供給新的被脫水處理物S。

  在本發明,針對這種濾布帶式脫水裝置,作為濾布帶,為了容易進行掛設作業,而使用開放式帶,將此帶在脫水裝置上,作為接合成無端狀的具有接縫之濾布帶來使用。

  用於具有接縫之濾布帶的有端帶是如圖2所示,在各自的端部設有複數個環L。濾布帶式如圖3所示,由織布之基布B與2層的對接層W所構成。對接層W是藉由將層積於基布B上的棉網纖維以針刺予以纏結一體化來構成的。基布B是如圖4所示,藉由織製MD(經紗)方向的線材21~29、CD(緯紗)方向的線材11~19來構成的。MD方向的線才在端部折返,構成環L。在使用時,將有端狀濾布帶掛設於脫水裝置,使兩端部對接,在一方的端布之環間嵌合另一方的端部之環,使兩端部的環彼此相互嚙合。此嚙合作業是如圖3(A)所示,將兩端部接合成山狀後,使環彼此相互嚙合。因此,在將另一方的環嵌裝於一方的環間之情況時,另一方的環是由其下側朝上側(或相反地,由上側朝下側)嵌入至一方的環間。再者,在嚙合作業,亦有使用專用的治具。

  當兩端部的環群L、L嚙合時,如圖3(B)所示,藉由連續的環之孔部,形成隧道,將芯線T插通於該隧道。然後,藉由對接成山狀之端部作成平面狀,形成無端狀濾布帶F。

  在設置於有端帶的一方的端布之環L間,嵌合另一方的端部之環,將兩端部的環彼此相互嚙合,藉此,形成具有接縫之濾布帶,但環L在織製MD方向的線材21~29、CD方向的線材11~19時,藉由在MD方向的線材之端部的折返來形成。即如圖4所示,在藉由CD線材11~與MD線材21~所織製的基布,MD線材的折返部成為環L。圖5顯示此基布的端布之CD方向剖面圖的1例。在圖5中,MD方向線材21A~29A與21B~29B分別以端部相連,折返形成環L。

  在如此所織製的基布,因CD方向線材與MD方向線材的織製所產生之力的向量是在鄰接的MD線成為相反方向,因此,鄰接形成的環L群是在上下方向產生位置偏移。因此,不易通過芯線T使兩端部的環彼此相互嚙合之情況並不少。為了解決此問題,如圖6所示,使用具有調整線之帶為佳,該帶是在CD線材中的端部端緣,設置藉由與CD線材不同的織製模式所織入的調整線30,藉由將兩端部近緣的MD方向線材不會朝外側方向及/或CD方向偏移地彈推,以保持環的形狀。

  又,如圖7所示,在由基布B與在其一面或兩面進行針刺所形成的對接層W1、W2所構成之濾布,亦可使用具有下述構造之濾布,即,基部的兩端之環L1、L2藉由芯線T連結後,對接層的翼片部分(W1a)配置成覆蓋基部的接縫。藉此,可保護因沖壓所導致之接縫損傷,又亦可防止被供給至濾布帶上的被脫水處理物S洩漏。

  在藉由兩端部的環彼此相互嚙合,形成具有接縫之帶後,改良接縫部分的表面狀態,使帶的行走變得圓滑之目的上,能夠對帶的接縫部分進行樹脂加工。又,如上述,在以翼片部分覆蓋接縫之情況,藉由對翼片部分及其周邊進行樹脂加工,則具有防止,帶行走時對接纖維由翼片部分脫落。

  在本發明之泥漿狀或污泥狀被脫水處理物的脫水處理,因未被要求濾布帶的表面均等性或平滑性,所以,翼片部分之樹脂加工的表面處理為有效手段。作為用於樹脂加工之樹脂,理想為胺基甲酸酯、丙烯酸、環氧、聚酯、聚醯胺、合成橡膠等。

  濾布帶通常為厚度2~10mm、寬度500~4000mm左右之具有接縫之濾布帶,如前所述,使用通常在基布層積表面網層之層積構造者,基布與表面層是藉由針刺加工等,以纖維相互地糾纏之方式接合。

  基布及表面層是可根據被脫水處理物的種類、含水率等選擇各種的材料,但藉由例如以合成纖維製單絲纖維織製的基布之經紗與緯紗的交又點之數作為600~1500/5cm×5cm,且表面網層的平均細孔徑為100~150 μm,可提升過濾布的重力過濾性,且尺寸穩定性變好,可使行走性提昇。

  又,亦可藉由層積纖度不同的2層或2層以上,有效地進行脫水。如圖8所示,作成由具有構成上面的外面層1A、構成其下面的內面層1B及這些層之間的中間層1C的3層構造之毛氈材料所構成的3層結構,外面層1A是以過濾被脫水處理物S之極細纖維層所構成,中間層1C是以促進水分透過之中細纖維層所構成,內面層1B是以促進去水之基布層所構成,藉此可有效地進行過濾至去水製程。又,可將被脫水處理物S的細微粒子凝聚於外面層1A上。這些層是藉由針刺加工等,接合成纖維相互糾纏。

  又,亦可使用下述基布作為濾布帶來使用,藉此減少污泥進入至濾布內且提昇剝離性,該基布是上層緯紗使用合成纖維板狀捲縮紗、下層緯紗使用合成樹脂單絲纖維、經紗使用合成樹脂單絲纖維所織製的。

  本發明是針對將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物脫水處理成含水率低之餅狀的濾布帶式脫水裝置,使用由開放式帶所形成的具有接縫之濾布帶作為濾布帶的脫水裝置。在以往的濾布帶式脫水裝置,所使用的濾布帶因髒污導致更換次數多,並且濾布帶長且大並且寬廣,複雜地捲繞於脫水裝置內,所以在為無端狀帶之情況,掛設作業困難且花費時間。

  本發明,由於將濾布帶作為由開放式帶所形成的具有接縫之濾布帶,故掛設作業可將開放式帶拉入至脫水裝置內並使其行進,在裝置內進行接合,所以能夠簡單地進行掛設作業,可節約用來進行帶的裝置、更換等之運轉停止時間,且可迅速地進行作業。藉由此方法,可有效果地進行在廣範圍領域之泥漿狀或污泥狀的被脫水處理物之脫水處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