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21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IPC分类号E02B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堵污水管道口,包括滤网(3)、导流板(2)以及一块或两块挡板,所述滤网(3)设置在污水管道井(6)的上方井口处,在滤网(3)上设置不低于(2)个透水孔(4),在滤网(3)的上方设置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与滤网(3)之间有一个间隙相隔,在所述滤网(3)的下游处设置第一挡板(5)或设置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8),大大降低了垃圾堵塞滤网(3)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堵污水管道口,包括滤网(3)、导流板(2)以及一块或两块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3)设置在污水管道井(6)的上方井口处,在滤网(3)上设置不低于2个透水孔(4),在滤网(3)的上方设置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与滤网(3)之间有一个间隙相隔,在所述导流板(2)的下游河底(1)处设置第一挡板(5)或设置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污水管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2)、滤网(3)、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8)的宽度等于河床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污水管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2)能够被掀起来或被移除,以便于定期维护滤网(3),导流板(2)与滤网(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30cm,导流板(2)的下游边缘(21)与滤网(3)的下游边缘(3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cm~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污水管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挡板(5)与导流板(2)的下游边缘(2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0cm~100cm,第一挡板(5)的上部边缘高于导流板(2)的上表面,二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cm~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污水管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挡板(8)完全处于导流板(2)的下面,第二挡板(8)与导流板(2)的下游边缘(2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cm~5cm,第二挡板(8)的上部边缘低于第一挡板(5)的上部边缘,且第二挡板(8)与导流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cm~25cm。
说明书
防堵污水管道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堵污水管道口,属于防止污水管道口堵塞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中存在很多的小干河,平时这些小干河的河床中没有河水流过,而在降雨天气时作为泄洪通道,会有很多的水从河床中流过。
因历史因素,有一部分河道被封顶盖住,通常这样的河道尚未实施雨污分流,这些被盖住的河道经常会有污水流过,较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在这些被盖住的河道出口处设置污水管道井,让这些污水进入污水管道,这些污水中存在很多的垃圾,所以要在这些污水管道井的井口处设置滤网。
这些滤网极其容易被垃圾堵塞,尤其是在降雨天气时,河床的水量和垃圾猛增,这些滤网就会迅速被堵塞,致使经常发生污水在河床横流的现象,即使设置专人负责清理维护,不经济,效果也不理想。
现有技术没有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防堵污水管道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堵污水管道口,包括滤网、导流板以及一块或两块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设置在污水管道井的上方井口处,在滤网上设置不低于2个透水孔,在滤网的上方设置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滤网之间有一个间隙相隔,在所述导流板的下游河底处设置第一挡板或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阻挡垃圾进入下游河道或滤网处。
所述的导流板、滤网、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宽度等于河床的宽度。
所述的导流板能够被掀起来或被移除,以便于定期维护滤网,导流板与滤网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cm~30cm,导流板的下游边缘与滤网的下游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cm~20cm。
所述的第一挡板与导流板的下游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0cm~100cm,第一挡板的上部边缘高于导流板的上表面,二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cm~20cm。
所述的第二挡板完全处于导流板的下面,第二挡板与导流板的下游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cm~5cm,第二挡板的上部边缘低于第一挡板的上部边缘,且第二挡板与导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cm~25cm。
本发明所述的防堵污水管道口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倒流板使污水管道井上的滤网不再受到河床水流的直接冲击,而是从河床的下游回流至滤网处,减小了垃圾到达滤网处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滤网被堵塞的可能性;设置第一挡板使垃圾堆积在第一挡板处,使垃圾不会进入下游河道;设置第二挡板更进一步降低了垃圾进入滤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