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

发布时间:2018-12-25 17:51:10

  申请日2003.09.04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IPC分类号C02F3/00;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预处理-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它是以浮动生物床技术为预处理工艺,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将浮动生物床技术与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具体流程为:将污水经过调节池后由水泵提升至浮动生物床系统进行预处理,浮动生物床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潜流湿地系统,污泥浓缩后清运。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它不受地区、气温限制并且占地面积较小。

  権利要求書

  1.一种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浮动生物床技术为预 处理工艺,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将浮动生物床技术与人工湿地污水 生态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具体流程为:将污水经过调节池后由水泵提升至 浮动生物床系统进行预处理,浮动生物床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潜流湿 地系统,污泥浓缩后清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 生物床工艺参数为:在非植物生长季节,控制浮动生物床系统的气水比为8∶ 1~10∶1;在植物生长季节,控制浮动生物床系统气水比为3∶1~4∶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潜 流型湿地系统采用水平流与垂直流相结合的布水方式。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潜 流型湿地系统由亚粘土层、砂土层以及砾石填料层以及底部的防渗层组成, 自上而下布置。

  5.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砾 石填料层为4~8层不同粒径的砾石层,自上而下、粒径由小到大布置,第 一砾石层与底层砾石层的直径为d20-d30毫米、中间砾石层直径分别为d5 -d15毫米、d10-d25毫米依次设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 渗层为粘土、防水布、粘土三层依次设置。

  7.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 经潜流型湿地后的部分污泥可经提水泵站提升,再次进入浮动生物床系 统。

  说明书

  一种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预处理-人工湿地污水 生态处理组合工艺。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污水生态处理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它是将污水有 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湿生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 生物学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 行净化的工艺技术,它不仅起到污水净化的作用,而且通过营造湿地环境, 形成独特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景观。以人工湿地系统为代表的污水生态处 理系统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 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众多优点。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 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过大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而且,在北方地 区,冬季过低的气温也严重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文献1:孙铁珩、 周思毅等,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技术指南,1997,北京,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文献2:高拯民、李宪法等,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1991,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不受地区、气温限制 并且占地面积较小的污水生态处理组合工艺。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采用可控式浮动生物床技术作为系统的预处理部 分,同时对潜流型人工湿地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实现浮动生物床技术与人 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浮动生物床工艺中冬季与春夏秋季 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通过不同的气水比控制),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 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工艺流程为:取污水经过调节池后 由水泵提升至浮动生物床系统进行预处理,浮动生物床出水经沉淀池沉淀 后进入潜流湿地系统,污泥浓缩后清运;

  其中:所述浮动生物床工艺参数为:在非植物生长季节,控制浮动生 物床系统的气水比为8∶1-10∶1;在植物生长季节,控制浮动生物床系统 气水比为3∶1-4∶1;所述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为水平流与垂直流相结合 的布水方式;所述湿地系统由亚粘土层、砂土层以及砾石填料层以及底部 的防渗层组成;所述砾石填料层为4~8层不同粒径的砾石层,自上而下、 粒径由小到大布置,第一砾石层与底层砾石层的直径为d20-d30毫米、中间 砾石层直径分别为d5-d15毫米、d10-d25毫米依次设置;所述防渗层为 粘土、防水布、粘土三层依次设置;经潜流型湿地后的部分污泥可经提水 泵站提升,再次进入浮动生物床系统。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浮动生物床技术与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有机结合, 预处理工艺采用可控式浮动生物床技术,湿地处理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 统,其中潜流型湿地为水平流与垂直流相结合的布水方式,既可以提高污 水的处理效率(进水COD280mg/L,BOD120mg/L,出水可达COD50mg/L, BOD10mg/L),又可以保证系统的终年运行。

  2.采用本发明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不受地区、气温限制。在冬 季,由于提高了浮动生物床系统的气水比(8∶1~10∶1),使浮动生物床系 统出水可以达到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二级标准,浮动生物床系统出水经人 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可达到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在夏季,由 于降低了浮动生物床系统气水比(3∶1~4∶1),使浮动生物床系统的出水 优于常规一级处理出水,充分利用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功能,系统出水水 质达到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3.占地面积小,处理1m3/d污水仅需占地2~4m2。

  4.采用本发明可以将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 实现有机结合,并特别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