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8-12-25 14:05:47

  申请日2018.02.11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室以及设置在该反应室内的纤维束,所述反应室内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滤层和第二滤层,所述纤维束的一端与第一滤层连接,所述纤维束的另一端与第二滤层连接,所述纤维束表面附着有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菌种,所述反应室上连接有一使得第一滤层和/或第二滤层作上下运动的提升元件,所述第一滤层的下方布置有曝气管网,所述反应室的底部布置有集水反洗管网,与集水反洗管网相通的有清水管和反洗管,在清水管上设置有产水控制阀,在反洗管上设置有反洗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曝气机产生的气泡,反应效率高的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室以及设置在该反应室内的纤维束(13),所述反应室的上部设有污水口(9),所述反应室内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滤层(28)和第二滤层(29),所述纤维束(13)的一端与第一滤层(28)连接,所述纤维束(13)的另一端与第二滤层(29)连接,所述纤维束(13)表面附着有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菌种,所述反应室上连接有一使得第一滤层(28)和/或第二滤层(29)作上下运动的提升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层(28)的下方布置有曝气管网(10),所述曝气管网(10)设于第一滤层(28)与第二滤层(29)之间,组成所述曝气管网(10)的曝气管上设有均布在管壁上的曝气孔(34),所述反应室的底部布置有集水反洗管网(11),与集水反洗管网(11)相通的有清水管(21)和反洗管(19),在清水管(21)上设置有产水控制阀(20),在反洗管(19)上设置有反洗控制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层(28)和第二滤层(29)分别为滤板或者栅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内位于第一滤层(28)的上部布置有污水管网(30),组成该污水管网(30)的污水管上开设有污水孔,所述污水管网(30)与所述污水口(9)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元件为一提升机(12),该提升机(12)设置在反应室的顶部,提升机(12)具有一能够上下升降的提升轴,该提升轴与第一滤层(2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网(10)设于靠近第二滤层(29)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网(10)和集水反洗管网(11)阵列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13)为首尾相连的短纤维束连接而成。

  说明书

  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技术日益成熟,目前比较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有A/O+沉淀工艺和MBR膜工艺,其中,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主要用于水处理方面,A就是厌氧段,主要用于脱氮除磷,O就是好氧段,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另外,随着污水处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种纤维束过滤器,其采用纤维束作为填料,纤维束填料采用高分子纤维束作为过滤材料,单丝直径可达几十微米到几微米,属于微米级过滤材料(砂滤器属于毫米级),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对水中的颗粒的截留和吸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例如,公告号为CN 101862556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纤维束过滤器》,包括壳体、与第一控制装置连接的活动板、固定板及若干个纤维束滤层,所述壳体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分别安装于壳体内的上、下部,所述纤维束滤层固定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排污管,其中所述壳体内腔中部设有一滤水腔,所述滤水腔为封闭的空心柱体腔,所述纤维束滤层贴设于滤水腔外表面,与所述纤维束滤层贴合的滤水腔表面设有若干个滤水孔,所述纤维束滤层外侧安装有与纤维束滤层外表面贴合且面积相适应的活动滤板,所述活动滤板上设有若干个滤孔,所述活动滤板与第二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滤水腔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壳体表面。然而,该发明专利中纤维束只具有吸附过滤作用,并未有生物降解的功能,同时,在纤维束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纤维束上就会残留大量污染物,从而影响纤维束污水处理的功能,现有纤维束污水处理装置中也并未公开有关能够对纤维束进行定时清理的技术。

  例如,公告号为CN 2053286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纤维束生物反应机构》,包括反应室以及设置在该反应室内的纤维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的上部设有污水口,所述反应室内上下分别布置有第一滤层和第二滤层,所述纤维束的一端与第一滤层连接,所述纤维束的另一端与第二滤层连接,所述纤维束表面附着有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菌种,所述反应室上连接有一使得第一滤层和/或第二滤层作上下运动的提升元件,所述第二滤层的下方布置有曝气管网,组成该曝气管网的曝气管上开设有向上开口的曝气孔,所述曝气管网与一曝气机相连接,所述反应室的底部布置有集水反洗管网,组成该集水反洗管网的集水反洗管上开有通孔,所述反应室外还设置有与集水反洗管网相通的清水管和反洗管,该反洗管与一反洗水泵相通,在清水管上设置有产水控制阀,在反洗管上设置有反洗控制阀。然而该发明曝气机离纤维束过远,产生的气泡造成了流失,同时生物反应的即时性也差,具有延时性,没有充分发挥该专利方案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曝气机产生的气泡,反应效率高的的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高效生化纤维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室以及设置在该反应室内的纤维束,所述反应室的上部设有污水口,所述反应室内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滤层和第二滤层,所述纤维束的一端与第一滤层连接,所述纤维束的另一端与第二滤层连接,所述纤维束表面附着有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菌种,所述反应室上连接有一使得第一滤层和/或第二滤层作上下运动的提升元件,所述第一滤层的下方布置有曝气管网,所述反应室的底部布置有集水反洗管网,与集水反洗管网相通的清水管和反洗管,在清水管上设置有产水控制阀,在反洗管上设置有反洗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曝气管网的曝气作用可快速有效地作用于纤维束,实现了纤维束对污水的过滤吸附以及生物降解的作用,提高了纤维束的污水处理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曝气管网设于第一滤层与第二滤层之间,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使曝气管的曝气作用直接作用到纤维束上,并且充分利用了第一滤层与第二滤层之间的空间,减少的整个机构的占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组成所述曝气管网的曝气管上设有均布在管壁上的曝气孔,通过所述改进,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依旧保证全部纤维束的充分利用,并且气泡多,使去污的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滤层和第二滤层分别为滤板或者栅网,通过所述改进,可以直接筛除大颗粒的污质,避免大颗粒污质进入纤维束,影响纤维束的工作效果,避免污质在纤维束区域堆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应室内位于第一滤层的上部布置有污水管网,组成该污水管网的污水管上开设有污水孔,所述污水管网与所述污水口相通,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将清洗产生的污水进行排除,保证本机构长期有效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提升元件为一提升机,该提升机设置在反应室的顶部,提升机具有一能够上下升降的提升轴,该提升轴与第一滤层连接,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通过第一滤层的上下升降有效的实现纤维束的收缩与伸张,实用清洗及去污的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曝气管网设于靠近第二滤层的一侧,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使第一滤层的运动空间更大,纤维束收缩与伸张的幅度更大,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曝气管网和集水反洗管网阵列布置,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使整个机构更加有序,作用范围更加全面,不会出现遗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纤维束为首尾相连的短纤维束连接而成,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避免在纤维束在收缩和伸张的过程中出现缠绕交叉的现象,避免纤维束在作用过程中出现断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