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回收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25 11:15:12

  申请日2018.02.11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IPC分类号C02F1/28; B01F7/18; C02F101/20

  摘要

  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回收混料腔,所述回收混料腔内顶壁内安装有贯穿所述外壳体右上侧端面外的进水管,所述回收混料腔内顶壁内设有凹嵌槽,所述凹嵌槽内设有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包括与所述凹嵌槽转动配合连接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外壁上环设有弧形齿条,所述旋转座底部端面内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装定块,所述装定块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顶入所述回收混料腔内的混料杆,所述回收混料腔内的所述混料杆外壁上固设有混料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回收混料腔,所述回收混料腔内顶壁内安装有贯穿所述外壳体右上侧端面外的进水管,所述回收混料腔内顶壁内设有凹嵌槽,所述凹嵌槽内设有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包括与所述凹嵌槽转动配合连接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外壁上环设有弧形齿条,所述旋转座底部端面内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装定块,所述装定块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顶入所述回收混料腔内的混料杆,所述回收混料腔内的所述混料杆外壁上固设有混料浆,所述装定块顶部固设有传递涡轮,所述装定块上侧的所述沉槽内设有与所述传递涡轮配合连接的调位组件,所述凹嵌槽右侧的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一滑移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腔上侧的第二滑移腔,所述第二滑移腔左侧末端与所述凹嵌槽互通设置,所述第二滑移腔与所述第一滑移腔之间互通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凹嵌槽与所述第一滑移腔之间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一滑移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齿接轮顶部末端与第二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固设于所述凹进槽内顶壁内,所述第二滑移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移块,所述第二滑移块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右侧伸展设置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右侧伸展末端与第三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第二滑移腔右侧内壁内,所述第二滑移块左侧末端设有防磨片,所述第二滑移块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块顶部端面内均设有齿状条,所述第一通口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二滑移块底部端面以及所述第一滑移块顶部端面内的所述齿状条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接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组件包括与所述传递涡轮动力配合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上固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转臂,所述转臂左侧伸展末端与所述沉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臂右侧伸展末端与第四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四马达外表面固设于所述沉槽右侧内壁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混料腔内底壁设有贯穿所述外壳体底部端面的排泄孔,所述排泄孔内固设有电磁阀。

  说明书

  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对于重金属废水的回收需要先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通常使用纳米重金属水处理方法,与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反应、吸附处理,目前,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的设备混料效果差,使废水中的重金属不能快速吸附,因此,处理效果差不便于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重金属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回收混料腔,所述回收混料腔内顶壁内安装有贯穿所述外壳体右上侧端面外的进水管,所述回收混料腔内顶壁内设有凹嵌槽,所述凹嵌槽内设有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包括与所述凹嵌槽转动配合连接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外壁上环设有弧形齿条,所述旋转座底部端面内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装定块,所述装定块底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顶入所述回收混料腔内的混料杆,所述回收混料腔内的所述混料杆外壁上固设有混料浆,所述装定块顶部固设有传递涡轮,所述装定块上侧的所述沉槽内设有与所述传递涡轮配合连接的调位组件,所述凹嵌槽右侧的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一滑移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腔上侧的第二滑移腔,所述第二滑移腔左侧末端与所述凹嵌槽互通设置,所述第二滑移腔与所述第一滑移腔之间互通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凹嵌槽与所述第一滑移腔之间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一滑移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齿接轮顶部末端与第二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固设于所述凹进槽内顶壁内,所述第二滑移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移块,所述第二滑移块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向右侧伸展设置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右侧伸展末端与第三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第二滑移腔右侧内壁内,所述第二滑移块左侧末端设有防磨片,所述第二滑移块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块顶部端面内均设有齿状条,所述第一通口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分别与所述第二滑移块底部端面以及所述第一滑移块顶部端面内的所述齿状条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接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位组件包括与所述传递涡轮动力配合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上固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转臂,所述转臂左侧伸展末端与所述沉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臂右侧伸展末端与第四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四马达外表面固设于所述沉槽右侧内壁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收混料腔内底壁设有贯穿所述外壳体底部端面的排泄孔,所述排泄孔内固设有电磁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混料组件包括与凹嵌槽转动配合连接的旋转座,旋转座外壁上环设弧形齿条,旋转座底部端面内设沉槽,沉槽内转动配合连接装定块,装定块底部端面内固设第一马达,第一马达底部末端动力连接顶入回收混料腔内的混料杆,回收混料腔内的混料杆外壁上固设混料浆,装定块顶部固设传递涡轮,装定块上侧的沉槽内设与传递涡轮配合连接的调位组件,凹嵌槽右侧的外壳体内设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第一滑移腔以及设置在第一滑移腔上侧的第二滑移腔,第二滑移腔左侧末端与凹嵌槽互通设置,第二滑移腔与第一滑移腔之间互通设第一通口,凹嵌槽与第一滑移腔之间设第二通口,第一滑移腔内滑动配合连接第一滑移块,第一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凹进槽,凹进槽内转动配合连接第一齿接轮,第一齿接轮顶部末端与第二马达动力配合连接,第二马达外表面固设于凹进槽内顶壁内,第二滑移腔内滑动配合连接第二滑移块,第二滑移块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向右侧伸展设置的螺状杆,螺状杆右侧伸展末端与第三马达动力配合连接,第三马达外表面固设于第二滑移腔右侧内壁内,第二滑移块左侧末端设防磨片,第二滑移块底部端面与第一滑移块顶部端面内均设齿状条,第一通口内转动配合连接分别与第二滑移块底部端面以及第一滑移块顶部端面内的齿状条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接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多角度的调节混料工作,满足不同方位的混料工作,提高混料吸附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实现自动控制锁定工作,方便移动和搬运,减少设备晃动造成磨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