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

发布时间:2018-12-24 12:31:54

  申请日2018.02.28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IPC分类号G01N35/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包括:检测箱,其通过立架立于待测品旁,检测箱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反应室,其安装在第一空腔底壁上,在反应室底部连通有伸出检测箱外的排液管,排液管内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排液管的第一阀门;采样机构,其包括采样器以及驱动器,驱动器安装在检测箱上;检测机构,其设置在第一空腔内壁上且位于反应室上方,以检测待测品内抗生素浓度;以及控制机构,检测机构、驱动器以及第一阀门均电连接至控制机构。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反应小室内待测样品不能及时更新而导致对实时待测样品的检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箱,其通过立架立于待测品旁,检测箱内设置有第一空腔;

  反应室,其安装在第一空腔底壁上,在反应室底部连通有伸出检测箱外的排液管,排液管内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排液管的第一阀门;

  采样机构,其包括采样器以及驱动器,驱动器安装在检测箱上,采样器位于反应室旁,在驱动器驱动下采样器能伸出检测箱将待测品采集到反应室内;

  检测机构,其设置在第一空腔内壁上且位于反应室上方,以检测待测品内抗生素浓度;以及

  控制机构,检测机构、驱动器以及第一阀门均电连接至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器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挤压柱、第二挤压柱、圆锥台、第一阻挡块、第一弹簧、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二阻挡块、第二气缸以及推板,第一气缸安装在检测箱顶面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且固定至第一挤压柱一端,第一挤压柱另一端固定至圆锥台大端,圆锥台小端固定至第二挤压柱一端,第一挤压柱的直径与圆锥台大端端面直径相等,第二挤压柱的直径与圆锥台小端直径相等;在第一空腔内壁上安装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安装有能滑动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连接至第一弹簧一端,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至第一空腔底壁上,第一挤压柱穿过且固定有第一阻挡块;在检测箱上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且固定至一推板,当第二气缸处于回缩状态时推板不限制安装板移动;当第二气缸处于伸长状态时推板能限制安装板;在第二挤压柱底端固定有第二阻挡块,第二阻挡块不能转过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

  采集器包括:夹持组件、胶帽、吸管、第一卡紧组件以及第二卡紧组件,吸管位于竖直方向上且能伸出检测箱将待测品采集到反应室内,吸管顶端连通有胶帽;

  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挤压臂、第二挤压臂、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中心柱、扭簧以及安装板,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一挤压臂均固定在第一旋转环上,第一挤压臂向背离第一夹持臂的方向延伸,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挤压臂均固定在第二旋转环上,第二挤压臂向背离第二夹持臂的方向延伸;第一旋转环以及第二旋转环均供中心柱穿过,中心柱固定至一安装板上,安装板供吸管穿过且安装板与吸管固定,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安装有靠近中心柱的扭簧,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之间用于挤入第一挤压柱、第二挤压柱或圆锥台,胶帽位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第一阻挡块位于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上方,第一阻挡块不能越过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

  第一卡紧组件包括:第一卡销、第一连接块、第三弹簧以及固定板,在第一挤压柱上开设有第一卡孔,在第一挤压柱旁设置有一能伸入至第一卡孔内的第一卡销,第一卡销穿过一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安装板上,第一卡销能相对固定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卡销背离第一挤压柱一端固定有固定板,第一卡销穿过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固定至固定板,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至固定板,第二阻挡块与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紧贴时在第三弹簧弹力下能保持第一卡销伸入至第一卡孔内;

  第二卡紧组件包括:第二卡销、第二连接块、第四弹簧、移动杆以及导向筒,导向筒一端与第一空腔顶部固定,导向筒另一端供移动杆一端穿入,移动杆另一端固定至安装板,在导向筒导向下移动杆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导向筒内伸入有一第二卡销,第二卡销位于导向筒外的端部固定至一第二连接块,第二卡销穿过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固定至第二连接块,第四弹簧另一端固定至导向筒,在移动杆上开设有第二卡孔,当吸管伸入至待测品内时在第四弹簧弹力下能保持第二卡销卡入在第二卡孔内;

  当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之间为第二挤压柱时,在扭簧弹力下能保持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释放胶帽;当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之间为第一挤压柱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夹紧胶帽;且当第一卡销伸入至第一卡孔内时第一弹簧弹力不足以将第一卡销弹出第一卡孔,当第二卡销卡入在第二卡孔内时第一弹簧弹力不足以将第二卡销弹出第二卡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采样机构还包括:转移组件,转移组件包括:转移漏斗、软管、安装块、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滑轨,转移漏斗设置在第一空腔内,转移漏斗所在位置高于反应室所在位置,转移漏斗位于反应室与吸管之间,转移漏斗底部连通至软管一端,软管另一端连通至反应室,转移漏斗安装在安装块上,安装块安装在一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块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轨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固定至第二滑块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带动件固定至推板上,在第二气缸推动下转移漏斗能位于吸管正下方,亦能不阻碍吸管下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机构包括微控制器、分析芯片以及传感器,传感器的感应头伸入至反应室内,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连接至分析芯片,分析芯片连接至传感器输入端,传感器输出端连接至微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包括:总控制器、重量传感器以及第二阀门,分析控制器连接至总控制器,反应器下方仅由重量传感器支撑,排液管穿过检测箱,在软管上安装有用于开闭软管的第二阀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均由总控制器控制,重量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均电连接至总控制器。

  说明书

  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生素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510941874.1的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的抗生素残留的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设置智能检测球、中央控制系统、客户接收端,使显色液和待测样品充分混合后液体流至检测口;检测口检测显色液和待测样品是否发生变色反应,若发生变色反应,则判断待测样品中抗生素的种类以及浓度,产生污染指令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存储检测结果,以供检测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并且将检测结果传输给客户接收端,使客户接收端对待测样品中抗生素的种类以及浓度进行显示。该监控系统虽然一定成都上实现了全智能的识别抗生素种类、浓度以及实时监控,但是该监控系统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虽然通过将该取样口伸入至待测样品中,通过待测样品自身流体的流动性进入到反应小室内,但是如果长期将取样口置入在待测样品内,而待测样品是养殖过程放出的水,其会常常发生变化,在长期变化过程中由于取样口内壁会阻碍原有的待测样品流走,因此极有可能长期反应小室内检测的是之前的待测样品,进而导致无法检测到实时的待测样品,导致检测结果不精确,甚至导致产生不正确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反应小室内待测样品不能及时更新而导致对实时待测样品的检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内抗生素药类含量的系统,包括:

  检测箱,其通过立架立于待测品旁,检测箱内设置有第一空腔;

  反应室,其安装在第一空腔底壁上,在反应室底部连通有伸出检测箱外的排液管,排液管内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排液管的第一阀门;

  采样机构,其包括采样器以及驱动器,驱动器安装在检测箱上,采样器位于反应室旁,在驱动器驱动下采样器能伸出检测箱将待测品采集到反应室内;

  检测机构,其设置在第一空腔内壁上且位于反应室上方,以检测待测品内抗生素浓度;以及

  控制机构,检测机构、驱动器以及第一阀门均电连接至控制机构。

  优选的是,驱动器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挤压柱、第二挤压柱、圆锥台、第一阻挡块、第一弹簧、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二阻挡块、第二气缸以及推板,第一气缸安装在检测箱顶面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且固定至第一挤压柱一端,第一挤压柱另一端固定至圆锥台大端,圆锥台小端固定至第二挤压柱一端,第一挤压柱的直径与圆锥台大端端面直径相等,第二挤压柱的直径与圆锥台小端直径相等;在第一空腔内壁上安装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安装有能滑动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连接至第一弹簧一端,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至第一空腔底壁上,第一挤压柱穿过且固定有第一阻挡块;在检测箱上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且固定至一推板,当第二气缸处于回缩状态时推板不限制安装板移动;当第二气缸处于伸长状态时推板能限制安装板;在第二挤压柱底端固定有第二阻挡块,第二阻挡块不能转过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

  采集器包括:夹持组件、胶帽、吸管、第一卡紧组件以及第二卡紧组件,吸管位于竖直方向上且能伸出检测箱将待测品采集到反应室内,吸管顶端连通有胶帽;

  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挤压臂、第二挤压臂、第一旋转环、第二旋转环、中心柱、扭簧以及安装板,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一挤压臂均固定在第一旋转环上,第一挤压臂向背离第一夹持臂的方向延伸,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挤压臂均固定在第二旋转环上,第二挤压臂向背离第二夹持臂的方向延伸;第一旋转环以及第二旋转环均供中心柱穿过,中心柱固定至一安装板上,安装板供吸管穿过且安装板与吸管固定,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安装有靠近中心柱的扭簧,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之间用于挤入第一挤压柱、第二挤压柱或圆锥台,胶帽位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第一阻挡块位于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上方,第一阻挡块不能越过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

  第一卡紧组件包括:第一卡销、第一连接块、第三弹簧以及固定板,在第一挤压柱上开设有第一卡孔,在第一挤压柱旁设置有一能伸入至第一卡孔内的第一卡销,第一卡销穿过一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安装板上,第一卡销能相对固定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卡销背离第一挤压柱一端固定有固定板,第一卡销穿过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固定至固定板,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至固定板,第二阻挡块与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紧贴时在第三弹簧弹力下能保持第一卡销伸入至第一卡孔内;

  第二卡紧组件包括:第二卡销、第二连接块、第四弹簧、移动杆以及导向筒,导向筒一端与第一空腔顶部固定,导向筒另一端供移动杆一端穿入,移动杆另一端固定至安装板,在导向筒导向下移动杆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导向筒内伸入有一第二卡销,第二卡销位于导向筒外的端部固定至一第二连接块,第二卡销穿过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固定至第二连接块,第四弹簧另一端固定至导向筒,在移动杆上开设有第二卡孔,当吸管伸入至待测品内时在第四弹簧弹力下能保持第二卡销卡入在第二卡孔内;

  当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之间为第二挤压柱时,在扭簧弹力下能保持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释放胶帽;当第一挤压臂与第二挤压臂之间为第一挤压柱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夹紧胶帽;且当第一卡销伸入至第一卡孔内时第一弹簧弹力不足以将第一卡销弹出第一卡孔,当第二卡销卡入在第二卡孔内时第一弹簧弹力不足以将第二卡销弹出第二卡孔。

  优选的是,采样机构还包括:转移组件,转移组件包括:转移漏斗、软管、安装块、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滑轨,转移漏斗设置在第一空腔内,转移漏斗所在位置高于反应室所在位置,转移漏斗位于反应室与吸管之间,转移漏斗底部连通至软管一端,软管另一端连通至反应室,转移漏斗安装在安装块上,安装块安装在一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块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轨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固定至第二滑块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带动件固定至推板上,在第二气缸推动下转移漏斗能位于吸管正下方,亦能不阻碍吸管下移。

  优选的是,检测机构包括微控制器、分析芯片以及传感器,传感器的感应头伸入至反应室内,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连接至分析芯片,分析芯片连接至传感器输入端,传感器输出端连接至微控制器。

  优选的是,控制机构包括:总控制器、重量传感器以及第二阀门,分析控制器连接至总控制器,反应器下方仅由重量传感器支撑,排液管穿过检测箱,在软管上安装有用于开闭软管的第二阀门,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均由总控制器控制,重量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均电连接至总控制器。

  优选的是,驱动器还包括第二气缸以及推板,在检测箱上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且固定至一推板,当第二气缸处于回缩状态时推板不限制安装板移动;当第二气缸处于伸长状态时推板能限制安装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反应室底部的排液管以及第一阀门,实现了每次检测后的待测品全部被放出,避免了因有上一次待测品残留而影响下一次待测品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