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4.08.27
公开(公告)日2005.05.18
IPC分类号C02F1/00; C02F1/7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氧活化水处理剂及其制作工艺,处理剂各组份按重量份配比为:氧化镁0.5-1.0份、氧化硅2 5-4 5份、氧化铝6-8份、氧化钛0.5-1.0份、碳化钛10-20份。还配有水玻璃45-50份。其制作工艺为:将所有物料混合后进行研磨,物料粒度均为5-100nm,将混合物送入搅拌机,混合均匀,即可。本发明的处理剂可将大分子团水裂变为小分子团水,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从而达到健康饮水,快乐生活的目的,并可应用于不锈钢水杯、陶瓷杯、活化水器、生物助长器等方面。人们在长期使用后,可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得到加强。植物在长期使用后,可提高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提高植物的产量与品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增氧活化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 氧化钛、碳化钛组成,各组份按重量份配比为:氧化镁0.5-1.0份、氧化 硅25-45份、氧化铝6-8份、氧化钛0.5-1.0份、碳化钛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活化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配有 水玻璃45-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氧活化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 制作工艺为:将所有物料混合后进行研磨,物料粒度均为5-100nm、将 混合物送入搅拌机,混合均匀,即可。
说明书
增氧活化水处理剂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氧活化水处理剂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水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目前,人们生活中所使用水一般为 普通的自来水,而自来水一般为大分子团水,不易透过人体细胞膜,而小分子 团水具有溶解力强、渗透力强、扩散力强、代谢力强等特点,可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机体免疫力;且水中的溶解氧量一般较小,与优质水有较大差别,而人体 不仅通过呼吸来获取氧,也通过水中的氧来得到有效的补充,通过饮水,水中 的游离氧直接通过血液输送到大脑和身体各部位,为各组织、器官、细胞充分 吸收,能够保障和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有益于生长发育、养生保健。在植物 上应用时,由于其能增强抗氧化酶等酶系的活性,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及抗病能 力,最终提高植物的产量与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水的活性及溶氧量不足,提供一 种增氧活化水处理剂及其制作工艺,可利用纳米材料增氧活化功能,将水中的 大分子团水改变为小分子团水,水的活性得到提高,同时,增加了水中的溶解 氧含量。
本发明的增氧活化水处理剂由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碳 化钛组成,各组份按重量份配比为:氧化镁0.5-1.0份、氧化硅25-45份、氧 化铝6-8份、氧化钛0.5-1.0份、碳化钛10-20份。
本发明所述的增氧活化水处理剂中还配有水玻璃45-50份。
本发明所述的增氧活化水处理剂的制作工艺为:将所有物料混合后 进行研磨,物料粒度均为5-100nm,将混合物送入搅拌机,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运用纳米技术使本处理剂产生增氧、活化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健 体、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本处理剂可应用于不锈钢水杯、陶瓷杯、活化水器、 生物助长器等方面。人们在长期使用后,可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身体抵 抗疾病的能力得到加强。植物在长期使用后,可提高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提 高植物的产量与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选氧化镁7.5克、氧化硅150克、氧化铝45克、氧化钛7.5克,碳化 钛75克,制成粒度均要求5-100nm,将以上混合物送入搅拌机,加入350克 水玻璃,再行搅拌,即成增氧活化水处理剂。
实施例2:增氧活水杯
选氧化镁5克、氧化硅200克、氧化铝35克、氧化钛5克,碳化钛85 克,制成粒度均要求在10-50nm,将混合物送搅拌机,加入450克水玻璃,充 分搅拌均匀后注入模具,压制成型,把成型品在400度以下的温度进行烧结后 装入不锈钢外壳,再把此外壳固定,装入杯中即成增氧活水杯。
实施例3:陶瓷杯
选氧化镁5千克、氧化硅220千克、氧化铝35千克、氧化钛5千克,碳 化钛90千克,制成粒度均要求在30-60nm,将混合物送搅拌机,加入4500千 克陶土,充分搅拌均匀后烧制成型,即成陶瓷增氧活水杯。
实施例4:活化水器
选氧化镁5克、氧化硅200克、氧化铝35克、氧化钛5克,碳化钛100 克,制成粒度均要求在5-100nm,将混合物送搅拌机,加入500克水玻璃,充 分搅拌均匀后后注入模具,压制成型,把成型品在400度以下的温度进行烧结 后装入不锈钢外壳,即成活化水器。
实施例5:生物助长器
选氧化镁1千克、氧化硅25千克、氧化铝8千克、氧化钛1千克,碳化 钛10千克,制成粒度均要求在5-100nm,将混合物送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 注入模具,压制成型,把成型品在400度以下的温度进行烧结后装入塑料外壳, 即成生物助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