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4.09.23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IPC分类号C02F3/00; C02F3/32; C02F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核心是利用生态修复漂带、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和水生动植物建立高效人工湿地进行水处理。水生植物在湿地内设置导流堰以防止水流短路,在每条导流堰的末端设置循环泵对水体进行推流循环和曝气充氧。本发明是一种集生活污水和景观绿化为一体的高效水处理方法,在把生活污水处理到中水回用标准的前提下,投资少、运行管理费用低、施工简单、土建设备含量低,从而可以解决传统水处理技术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工艺繁琐、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人工湿地中设置生态修 复漂带和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并在入水口和每个循环泵的上方安 装细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所述的 生态修复漂带是本人正在申请专利的产品,申请号:2004200447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所述的 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是本人正在申请专利的产品,申请号: 200420014436.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所述的 细格栅为人工清除型,栅条间隙为3-10mm,安装角度为50°~90°
说明书
一种高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其核心是利用生态修 复漂带、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和水生动植物建立高效人工湿地处理生 活污水。同时在入水口和每个循环泵的上方安装细格栅,以阻挡悬浮物。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工艺繁琐;构筑物多、土建费用大;运行 费用高。同时,传统的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方法,由于没有有效地去除湿地 中的悬浮物,造成湿地的负荷过大,循环泵堵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点,本发明研制出一种利用生态修复漂带、污水净化 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和水生动植物建立高效人工湿地,并同时在湿地中安装细 格栅去除悬浮物的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中的生态修复漂带和污水净化用生 物过滤吸附帘带是本公司正在申请中国专利的产品,申请号分别是: 200420044704.0和200420014436.8。该方法把生态修复漂带、污水净化用生物 过滤吸附帘带和水生动植物合理地组合设置,建立起一个具有高效生活污水处 理能力的人工湿地,利用生态修复漂带、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上固着 的微生物和水生动植物形成复杂和完整的生物圈,在湿地中形成良性的生态循 环,充分发挥自然生物对环境的自净作用,从而在实现生活污水达到回用标准 的前提下,减少构建物,节省土建费用和运行费用。同时在入水口和每个循环 泵上方安装细格栅,利用细格栅对悬浮物的阻挡作用,有效地把悬浮物收集和 去除。
本发明通过如下工艺实现:
a.预处理:生活污水在进入高效人工湿地处理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预处 理工艺处理,以保证进入湿地的污水满足处理系统的最低要求,同时,也减轻 湿地系统的处理负荷。常规的预处理工艺包括:粗格栅、隔油、气浮絮凝和水 解酸化等。
b.人工湿地:以生态修复漂带、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和水生动植 物建立起来的人工湿地是整个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生活污水经过人工湿地的 处理后能达到中水回用的要求。
整个湿地以土塘的形式建造,深度为0.5至2.5米。在湿地内部平均每1-3 米的宽度设置的一条导流堤,有效地延长污水的停留时间,同时,在湿地中使 用循环泵,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并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起循环推流的作用。 为了使湿地更加高效的使用,减少其处理负荷和防止循环泵堵塞,在入水口和 每个循环泵安装位置地上方设置人工清除细格栅,安装角度为50°~90°,格 栅栅条净间隙为3-10mm.
生态修复漂带,污水净化用生物过滤吸附帘带合理地布置在湿地中,其用 量、比例和布置方式以生活污水的浓度和处理要求而定,同时,一定数量、不 同种类的水生动植物养殖在湿地当中和周围。生态修复漂带、污水净化用生物 过滤吸附帘带上固着的微生物和水生动植物形成复杂和完整的生物圈,并在湿 地中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充分地发挥了生物对环境的自净作用,从而达到污 水治理的目的。其中的水生植物包括常见的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 挺水植物,如:芦苇、美人蕉、香根草、水葫芦和荷花等。其中的水生动物包 括鱼类、贝壳类和两栖类动物等。
本发明是一个集污水处理和景观绿化为一体的新型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其 顺应循环经济的思路,具有科学、合理、土建费用少、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 操作简单,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