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9 10:28:31

  申请日2005.06.08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04; C01F11/24; C02F1/6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处理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酸浸处理和碱处理等工艺步骤,特点是在各处理工艺阶段分别在处理池中进行废水处理,回收废物,将各工艺阶段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废水再利用,优点在于将传统的末端处理方法改为在各个工艺阶段分别单独进行污水处理,在碱处理工艺阶段去除碱处理废液中的污染物如蛋白质、油脂、色素等,使其不进入酸浸工艺阶段,避免了交叉污染,并利于酸浸废液中有用物质的回收,解决了传统甲壳质生产废水因高COD值和高氯根含量,不能采用常规生化法处理的难题,可以实现综合污水能达标排放,并使副产物得到回收与有效利用;而将各工艺阶段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废水再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所使用的淡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酸浸处理和碱处理 等工艺阶段,其特征在于在各工艺阶段分别在处理池中进行废水处理,回收废 物,将各工艺阶段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废水再利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酸 浸处理工艺阶段的废液单独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将酸浸废液进行蒸馏,回收氯 化钙、酸性蒸馏水和废盐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碱 处理工艺阶段的废液单独处理,其处理方法为碱处理废液经回收蛋白质并经除 油处理后,其清液用于洗涤经碱处理后的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隔油处理在蛋白质回收前或回收中或回收后进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碱处理为碱煮处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碱处理为碱浸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处理池的池体结构设置成至少两列,各列至少二行,各行列间均有高度梯度, 位于低位的处理池容量大于等于位于高位的处理池容量,高位处理池的废水或 废液通过管道引至比其低位的处理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处理池包括碱煮池、碱浸池、碱处理废液储池、碱处理壳水洗池、酸浸池、 酸浸废液储池、酸性洗壳水储池、综合废水池、酸化池、厌氧池、好氧池。

  说明书

  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壳质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 方法。

  背景技术

  甲壳质(也称为甲壳素)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工和 农业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甲壳质生产方法是以虾、蟹壳等为 原料,采用酸碱法进行加工处理,而在02120794.1号中国发明专利中介绍的一种蜗牛 甲壳质的生产方法也基本上是采用上述的方法。甲壳质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伴有大量的蛋 白质、氯化物及相当量的油脂等副产品产生,生产废液和废水色度大,COD和BOD值很 高,需要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现有的大规模甲壳素生产,基本上是以废弃虾、蟹壳为 原料。在甲壳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含蛋白质、氯化钙、油脂和色素的生产污水, 以沿海生产厂家为例,以日产1吨甲壳质计,每天向环境排放约1000吨污水(其中直 接冲洗原料虾、蟹壳用海水约600吨,洗涤经酸碱处理后的虾、蟹壳用淡水约400吨)。 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污黑发臭,若直接排放,会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还会引 起赤潮,从而给水产养殖和沿海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行的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一般为末端处理方法。即将处理原料虾、 蟹壳后的酸浸废液、碱煮废液、酸性洗水、碱性洗水、及其场地冲洗水等合并成综合废 水一并进行处理,但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污水的后处理负荷大,处理效果不理想;另外 由于海水本身的COD值约1000mg/L,而国家排放标准一级为100mg/L,二级为150mg/L。 在引入如此多的海水进行洗涤后,即使将污水中的有机杂质全部去除(不考虑生产中的 原料酸碱所生成的盐),其出水也难以达标排放,若用反渗透方法除盐或者采用淡水稀 释的方法使出水达标排放,前者成本太高,一般厂家难以承受;而后者用淡水稀释的方 法在沿海或其它淡水资源紧缺的地方一般难以实施,况且这样做还是不能降低COD的总 排放量。

  为了降低了综合污水的基础COD值,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淡水来洗涤虾、蟹 壳,但这样会在生产中消耗大量的淡水。

  另外,酸浸阶段所引入的盐酸中的氯离子对COD值的贡献也很大,具体计算如下: 以生产1吨甲壳质计,需浓度为30%的工业盐酸8~8.5吨,若以8吨计,则其中含Cl- 为2,334Kg,理论上1mg Cl-被完全氧化时相当于0.226mg的氧,即排入环境的绝对 CODcr值为527.5Kg。按300吨排水量计,出水系统中引入的Cl-浓度≥7,780mg/L,折 合CODcr基值≥1,758mg/L。即引入的CODcr基值比纯海水都要高得多。但常规的生产 方式中,酸浸废液中混有相当高浓度的蛋白质、油脂等杂质,不便于回收其中的有用物 质。

  再次,碱煮废液中含大量蛋白质、油脂(已乳化)、色素和盐(用酸中和后其中含 盐主要为氯化钠),每生产1吨甲壳质产品产生废油150~300公斤,处理该废水时,一 般用酸中和至蛋白质的等电点(酸性),回收其中的蛋白质后废液直接汇入了综合污水, 而酸对乳化油有破乳的作用,故沉淀后的出水中含有相当量的乳化油、溶解油和浮油(室 温高时肉眼可见)。现行的处理该类水的方法中只考虑了其为高蛋白质含量的废水,而 未把它当作高含油废水处理,故影响了其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 中的污水处理方法,经处理后的废液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并可以节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淡水。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 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必要时)、酸浸处理和碱处理等工艺阶段,在各工艺阶段分别 在处理池中进行废水处理,回收废物,将各工艺阶段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废水再利用。 将酸浸处理工艺阶段的废液单独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将酸浸废液进行蒸馏,回收氯化钙、 酸性蒸馏水和废盐酸。

  将碱处理工艺阶段的废液单独处理,其处理方法为碱处理废液经回收蛋白质并经除 油处理后,其清液用于洗涤经碱处理后的壳。

  所述的隔油处理在蛋白质回收前或回收中或回收后进行。

  所述的碱处理可以为碱煮处理或碱浸处理或先碱浸后再碱煮处理。

  所述的处理池的池体结构设置成至少两列,各列至少二行,各行列间均有高度梯度, 位于低位的处理池容量大于等于位于高位的处理池容量,高位处理池的废水或废液可通 过管道引至比其低位的处理池。

  所述的处理池包括碱煮池、碱浸池、碱处理废液储池、碱处理壳水洗池、酸浸池、 酸浸废液储池、酸性洗壳水储池、综合废水池、酸化池、厌氧池、好氧池。

  以上各相同处理池至少一个,也可几个之间等位或梯度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甲壳质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方法从传统的 术端处理方法改为在各个工艺阶段分别单独进行污水处理,在碱处理工艺阶段去除碱处 理废液中的污染物如蛋白质、油脂、色素等,使其不进入酸浸工艺阶段,避免了交叉污 染,并利于酸浸废液中有用物质的回收,解决了传统甲壳质生产废水因高COD值和高 氯根含量,导致不能采用生化法等常规办法处理的难题,不仅可以实现综合污水能达标 排放,而且可以使副产物得到回收与有效利用;而将各工艺阶段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废水 再利用,如用于原料预处理工艺段碱处理工艺阶段或酸浸工艺阶段的水洗,还可以大大 节约所使用的淡水;处理池结构设置成至少两列,各列至少二行,各行列间均有高度梯 度,这样液流除最初的第一个最高位池的处理水(液)外,其余均利用了液体的自流, 无需泵抽,可以充分节约能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