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式循环污泥床

发布时间:2018-12-18 19:51:13

  申请日2005.08.02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上流式循环污泥床,其包括,本体,其内分隔成数个单元格,单元格内下部设有坡形结构;进水渠道,布设于本体上,连接于泵井内的水泵;配水管,分设于单元格内,连接于进水渠道;配水支管,分别连接于单元格内的各个配水管,其上有配水孔;配水器,设置于配水孔下方;回流管,分设于坡形结构内,并连通于泵井。来水与来自与回流管的回流液通过进水渠道、配水管、配水器自下而上均匀进入水解池本体,在底部混合区、中部污泥承脱区完成水解过程,出水通过上部缓冲区、出水槽排出,进入后续处理阶段。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回流(回流比100%~200%)的方式,对进水进行内回流混合,消除进水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冲击,不建或降低前面调节池池容。

  权利要求书

  1.上流式循环污泥床,其包括,

  本体,其内分隔成数个单元格,单元格内下部设有坡形结构;

  进水渠道,布设于本体各个单元格上,连接于泵井内的水泵;

  配水管,分别设置于各个单元格内,其一端连接于进水渠道;

  配水支管,分别连接于单元格内的各个配水管,其上设有数个配水 孔;

  配水器,分别对应设置于配水支管配水孔下方;其特征是,还设有,

  回流管,分别设于坡形结构内,彼此对应贯通,并连通于泵井,从 而与进水渠道相连通。

  说明书

  上流式循环污泥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处理工业废水(如化工、印染废水)时,因进水水量、水质非常不稳 定,而且B/C(BOD5/CODcr比值)比较低,采用传统的水解处理工艺(如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等),需要设置水量、水质调节池,水解构筑物停留 时间长,而且为保持水解池的微生物量,需要设置水解污泥沉淀池和水解 污泥回流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高。

  上流式循环污泥床是在此背景下,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无污泥回流、 无前道水量或水质调节、投资和运行成本都节约的一体化酸化水解反应 池,特别适合于复杂的难生化降解的化工、印染等工业废水二级生化处理 曝气段前的酸化水解过程。

  混合化工废水,本身进水水质非常不稳定,而且B/C比较低。二级生 物处理工艺通常采用的是水解+延时好氧工艺。水解池采用的是上流式循 环污泥床(HCSB)。池子基本上采用污泥床的构造,由进水渠道、配水干管、 配水器、底部回流管(来自底部混合区)、底部混合区、中部污泥承脱区、 上部缓冲区、出水槽等组成。主要目的是:

  1、采用内回流(回流比100%~200%)的方式,对进水进行内回流混合, 主要是消除进水水力和有机负荷的冲击;

  2、在HCSB的高度上,留有适当空间,增加了底部混合区,目的是 消除进水的水力负荷对配水的影响。在底部造成一个完全混合的高有机负 荷空间,可以有效地吸附进水中的有机物,防止有机负荷冲击对酸化水解 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设计一种上流式循环污泥床(Hydrolization Upflow Sludge Bed,简称HUSB工艺),以解决传统水解池在工艺路线、水解池 池容、运行费用等方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上流式循环污泥床, 其包括,本体,其内分隔成数个单元格,单元格内下部设有坡形结构;进 水渠道,布设于本体各个单元格上,连接于泵井内的水泵;配水管,分别 设置于各个单元格内,其一端连接于进水渠道;配水支管,分别连接于单 元格内的各个配水管,其上设有数个配水孔;配水器,分别对应设置于配 水支管配水孔下方;还设有,回流管,分别设于坡形结构内,彼此对应贯 通,并连通于泵井,从而与进水渠道相连通。

  本体各个单元格形成底部混合区、中部污泥承脱区、上部缓冲区,来 水与回流液(来自与本体底部混合区内的回流管)通过进水渠道、配水干 管、单元格底部配水器自下而上均匀进入水解池本体,在底部混合区、中 部污泥承脱区完成水解过程,出水通过上部缓冲区、出水槽排出,进入后 续处理阶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内回流(回流比100%~200%)的方式,对进水进行内回流混 合,主要是消除进水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冲击,不建或降低前面调节池 池容。除此以外,通过HUSB本体底部混合区回流管对进水进行混合,在 进水区引入不同分格水解池的活性污泥量,可均化各水解池污泥特性并使 水解污泥更好地适应来水水质变化。

  2)在HCSB的高度上,留有适当空间,增加了底部混合区,是消除 进水的水力负荷对配水的影响。在底部造成一个完全混合的高有机负荷空 间,可以有效地吸附进水中的有机物,防止有机负荷冲击对酸化水解影响。

  3)HUSB中部污泥承脱区污泥浓度高、水解充分,整个水解池的微 生物截留量高,无需水解污泥沉淀池和水解污泥回流泵,投资和运行费用 低。

  4)水解池可引入后续好氧段剩余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整个污 水处理工艺流程总体剩余污泥量低。

  5)采用混合液内回流方式,可稀释来水中的悬浮固体SS(Suspended Solid),一定程度上防止堵塞布水装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