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12-18 10:31:06

  申请日2005.08.08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在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中连续进水、周期性落干过程净化污水,布水系统将污水均匀地分布在由基质层组成的人工湿地断面,污水向下流动,基质层处于落干状态,污水在基质孔隙间与空气充分接触,并与微生物、基质和植物根系作用,污水不断流入,基质层内自由水面形成,并逐渐抬升,自由水面以下的水继续与微生物、基质和植物根系作用;当水面上升至预设高度或达到预设开阀时间,电磁阀开启,基质层中的水排空,通过水在迅速下降过程中产生的负压抽吸空气进入基质层空隙间,实现大气复氧,运行周期结束。本发明以潜流湿地浸润线不断上下起伏、抽吸大气向基质复氧为特征,能够数十倍地增强湿地的充氧能力、使氨氮去除效率提高5倍以上,同时显著减轻湿地壅堵现象、减小湿地面积。本发明突破了现有湿地技术的瓶颈,并且全自动控制,操作管理十分简单。

  权利要求书

  1、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在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中连续进水、周期 性落干过程净化污水,其特征是:在由湿地植物、基质层组成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中,周 期开始时,通过布水系统将污水均匀地分布在由基质层组成的人工湿地断面,污水向下流 动,由于基质层呈落干状态,基质层中的孔隙间充满空气,水流在基质孔道内呈非满流状 态,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并与微生物、基质和植物根系作用;随着污水不断流入,基质层 内自由水面形成,并逐渐抬升,处于自由水面以下的水继续与微生物、基质和植物根系作 用;当自由水面上升至设定值时,电磁阀开启,基质层中的水排空,通过水在迅速下降过程 中产生的负压抽吸空气进入基质层空隙间,实现基质层大气复氧,污水处理周期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设定值为预 设开阀高度,出水槽水位上升到布水系统下8~12cm处,电磁阀打开;出水槽水位下落到与 集水系统同高,电磁阀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设定值由双 位时间控制器预设开阀时间,预设开阀时间为10~300分钟,关阀时间为1~48小时。

  4、一种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由布水系统(2)、基质层(3)、集水系统(9)和控 制系统组成,其中,控制系统由电磁阀(7)和开闭控制设备(12)连接组成,布水系统(2)的布水 管位于基质层(3)表面下10~15cm处,集水系统(9)位于基质层(3)的底部,集水系统(9)中的集 水干管(10)通过三通(11)一端连接电磁阀(7),另一端通过出水管(6)连接出水槽(4),基质层(3) 的表面是种植的水生或陆生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或陆生植物为香 蒲、芦苇、美人蕉、香根草、灯芯草、旱伞草、芦竹之一种或几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基质层(3)自上而下分别 由工程砂石、小砾石、大砾石组成,基质层总厚度为60~120cm,其中,工程砂石厚度为 0~950mm,粒径为1~15mm,小砾石厚度为50~100mm,粒径为10~40mm,大砾石厚度 为100~150mm,粒径为3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由电磁阀(7)和双 位时间控制器连接组成。

  说明书

  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介绍

  潜流湿地(人工湿地技术的一种)是一种典型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由于它具有运行费 用低、维护管理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可以分散化和小型化建设的特点,在城郊农村地 区十分适用。经过近30年的时间,表面不积水的下行流湿地逐渐成为潜流湿地技术发展的 主流方向。下行流湿地具有以下特点:

  (1)布水系统埋在湿地表面土层之下,由此实现湿地的潜流布水;

  (2)布水系统平铺在湿地上部基质层中,把污水均布在湿地水平断面后,污水均匀向 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水质得到净化,

  (3)集水系统平铺在湿地底部基质层中,收集均布在湿地水平断面的污水,污水汇集 后经集水干管流入出水槽,最后翻越出水槽薄板堰排出。出水槽薄板堰用来调节湿地浸润 线。

  研究与实践表明,在各种潜流湿地形式中,下行流湿地的水力条件最好,水力负荷高且 最容易保证湿地在潜流状态下运行。但是,该技术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1)轮休效果差。湿地进水期间,浸润线以下的基质孔隙被污水充满;湿地轮休期间 (停止进水),浸润线以下的基质孔隙仍然被污水充满,轮休效果差。

  (2)充氧能力差。下行流湿地通过三条途径向基质中的微生物充氧:植物、预曝气和 大气。下行流湿地几乎不能有效利用大气复氧途径,只能通过植物和预曝气向基质充氧。研 究表明,当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时,由于污染负荷明显高于植物及预曝气充氧能力的上限,植 物泌氧和预曝气对基质内的溶解氧浓度几乎没有影响。

  这两个缺点使下行流湿地技术在推广中存在3个瓶颈:(1)造成基质堵塞,表面壅 水,恶化湿地运行环境。基质堵塞主要来源于截留污水中的有机质和基质中细菌的增殖,由 于人工湿地不可能实施反冲洗,所以这些积累的有机质和细菌残体只能通过自身分解来消 耗,之后基质中的孔道才能得以疏通。但是,由于下行流湿地的充氧能力差,基质内是典型 的缺氧/厌氧环境(DO≤0.1mg/L),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只能以速度慢、效率低的厌氧途径进 行,如果截留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没有污水携入污染物的速度快,堵塞就会发生。(2)由于 湿地充氧能力差,基质内是典型的缺氧/厌氧环境,经监测氨化细菌是优势菌群,硝化细菌几 乎没有,因此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很低。(3)下行流湿地必须通过轮休来恢复基质透水性 能,一方面,由于轮休期间下行流湿地中的水得不到放空,降低了轮休恢复基质透水性能的 作用;另一方面轮休增大了湿地的总面积,也就增加了造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存下行流湿地的缺点,提出一种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即通过在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中连续 进水、周期性落干过程净化污水,其具体步骤为:在由湿地植物、基质层组成的序批式潜流 人工湿地中,周期开始时,通过布水系统将污水均匀地分布在由基质层组成的人工湿地断 面,污水向下流动,由于基质层呈落干状态,基质层中的孔隙间充满空气,水流在基质孔道 内呈非满流状态,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并与微生物、基质和植物根系作用;随着污水不断 流入,基质层内自由水面形成,并逐渐抬升,处于自由水面以下的水继续与微生物、基质和 植物根系作用;当自由水面上升至设定值时,电磁阀开启,基质层中的水排空,通过水在迅 速下降过程中产生的负压抽吸空气进入基质层空隙间,实现基质层大气复氧,污水处理周期 结束。

  本发明中,设定值为预设开阀高度,出水槽水位上升到布水系统下8~12cm处,电磁阀 打开;出水槽水位下落到与集水系统同高,电磁阀关闭。

  本发明中,设定值为预设开阀时间,预设开阀时间为10~300分钟,关阀时间为1~48 小时。

  本发明提出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由布水系统2、基质层3、集水系统9和控制系统 组成,其中,控制系统由电磁阀7和开闭控制设备12连接组成,布水系统2的布水管位于基 质层3表面下10~15cm处,集水系统9位于基质层3的底部,集水系统9中的集水干管10 通过三通11一端连接电磁阀7,另一端通过出水管6连接出水槽4,基质层3的表面是种植 的水生或陆生植物1。

  本发明中,所述水生或陆生植物为香蒲、芦苇、美人蕉、香根草、灯芯草、旱伞草、芦 竹等之一种或几种组合。

  本发明中,基质层3自上而下分别由工程砂石、小砾石、大砾石组成,根据进水水质的 不同选择的基质层总厚度为60~120cm,其中,工程砂石厚度为0~950mm,粒径为1~ 15mm,小砾石厚度为50~100mm,粒径为10~40mm,大砾石厚度为100~150mm,粒径 为30~60mm。

  本发明中,控制系统由电磁阀7和双位时间控制器连接组成。

  本发明中,控制系统由电磁阀7和开闭控制设备12组成,出水槽水位控制电磁阀开 闭。设定出水槽水位与湿地基质中的自由水面同高度,当出水槽水位上升到预设高水位时, 即布水系统下8~12cm处,电磁阀打开;当出水槽水位下落到预设低水位时,即与集水系统 同高时,电磁阀关闭。为了节省投资,控制系统可以由电磁阀7和双位时间控制器组成,采 用双位时间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闭。预设开阀时间为10~300分钟,关阀时间为1~48小 时,控制电磁阀在设定时间内开闭。

  本发明中污水净化过程在基质层中完成,污水在基质中的自由水面可以占据不同的位 置,称为浸润面;其自由水面曲线称为浸润线。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湿地连续进水,使占地面积降到最小;

  2、浸润线高低不停变化,能最大限度利用大气复氧能力,使好氧/厌氧环境交替出现, 从而提高基质微生物量及活性,营造更好的微生物反应环境,提高氨氮去除能力、减轻壅堵 现象;

  3、同时具备连续流湿地和间歇流湿地的优点,合二为一;

  4、污水在基质内的停留时间与普通下行流湿地相同,克服了下行流湿地低浸润线运行 时硝化能力强,但停留时间短、缺少缺氧环境的矛盾;

  5、系统自动控制,操作管理简便。

  本发明中提出的序批式潜流人工湿地以浸润线不断上下起伏、抽吸大气向基质复氧为特 征,整合了连续流湿地和间歇流湿地的优势,能够数十倍地增强湿地的充氧能力、使氨氮去 除效率提高5倍以上,同时显著减轻湿地壅堵现象、最大限度减小湿地的占地面积。该发明 突破了现有湿地技术的瓶颈,并且全自动控制,操作管理十分简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