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7.02.25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一种新型的污泥漏斗斜板(斜管)沉淀池由沉淀池体、穿孔花墙、排泥管、清水集水槽及处理装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处理装置是在普通斜板(斜管)沉淀装置下设置污泥漏斗装置。在该装置的下部区域中形成稳定高浓度的泥渣悬浮层。因高浓度悬浮泥渣层对水中矾花的捕捉、碰撞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沉淀池出水水质与水量。其出水量是通用的斜板(斜管)沉淀池的3倍以上,而且工作稳定,对各种难处理水质皆适用。
权利要求书
1. 污泥漏斗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处理装置是由两部分组 成,其上部是斜板(斜管)沉淀装置(I),与普通斜板(斜管) 沉淀装置相同,该装置(I)之下是污泥漏斗装置(II),它是 由多个基本单元排列拼合组成的,每个基本单元都是由上口大、 下口小,形状为矩形、多边形、锥形管形的大漏斗(3),与下部 上口大、下口小,的长颈形漏斗(4),或与锥形管(4)、或直管 (4)相连接构成的;
2. 根据权力要求1,污泥漏斗装置(II)上端与斜板(斜 管)沉淀装置(I)的下端之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或把每个大 漏斗(3)的上端接上一个柱面短管(5);
3. 根据权力要求2,污泥漏斗装置(II)支撑在污泥漏斗 托架(7)上,或是在沉淀池池体(8)建筑时同时制成,并与沉 淀池池体(8)连成一体。
说明书
污泥漏斗斜板(斜管)沉淀工艺与装置
本发明是属于固、液重力分离工艺与装置。主要用于水处理、 化工等领域。
通常固、液分离装置是斜板(斜管)沉淀设备。水或其它液 体沿着斜板与肋条构成倾斜通道(或斜管通道)由下向上流动, 固体颗粒铅垂沉降在斜板(斜管)上,并沿斜板(斜管)滑下, 清水由斜板(斜管)上端流出。这种设备只有沉淀功能,没有絮 凝功能。
长期以来水处理领域科学家和学者一直想利用沉淀池的沉 淀污泥,使其参加絮凝反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可以使絮凝 工艺中的矾花颗粒浓度大幅度提高,形成高浓度的泥渣悬浮层。 当加药原水通过该层时,水中的矾花与悬浮泥渣层的污泥碰撞机 率大幅度地增加了。很多小颗粒矾花被该层污泥颗粒所捕捉,没 有被捕捉的颗粒则流入下一个工艺流程沉淀池中。这部分矾花颗 粒由于在通过悬浮污泥渣层时与污泥颗粒碰撞结合也明显长大, 其沉淀速度明显提高。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水质和 水量。其二是由于高浓度泥渣悬浮层的存在使沉淀池工作更稳定 在原水浊度突然变化加药量不能及时变化时,特别是高浊时间, 沉淀池出水水质和水量不会受影响。如果是普通斜板(斜管)沉 淀池出水水质将急聚恶化。其三是因为高浓度泥渣悬浮层的存 在,在各种极难处理水质如低温低浊水、高浊水、低温高浊水、 低浊高藻类水时期,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及出水水质和水量均能得 到保证。其四是由于高浓度泥渣悬浮层的污泥有很强的吸附能 力,所以有明显节省药剂的功能。
由此可见,使沉淀池的污泥参与絮凝反应是非常科学、非常 巧妙的思想。但是实现这一想法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加药原水是 先进入絮凝反应池,然后再进入沉淀池。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有二 种工艺。一是机械加速澄清池工艺,二是高浓度絮凝沉淀池工艺。 前者的基本思想是把沉淀池底的污泥机械提升,使其循环并参加 絮凝反应。后者是把沉淀池污泥浓缩后用泵输回絮凝、沉淀池。 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其一沉淀污泥经过机械搅动后,一些污泥 矾花颗粒受到破坏,必然产生一些更小的矾花,这就严重的影响 了悬浮泥渣层的处理效果;其二是工艺设备复杂,投资大。
本发明由斜板(斜管)沉淀装置I、污泥漏斗装置II、斜板 托架6、污泥漏斗托架7、沉淀池体8、排泥斗9、排泥管10、 穿孔花墙11、清水集水槽12组成。
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处理装置是由斜板(斜管)沉淀装置I 和污泥漏斗装置II组成,斜板(斜管)沉淀装置I与普通斜板(斜 管)沉淀设备相同,污泥漏斗装置II的基本单元是由上口大、下 口小,形状为矩形、多边形或锥形管形的大漏斗3,下接上口大、 下口小的长颈漏斗4,或接锥形管,或接直管构成的,由多个这 样基本单元布满斜板(斜管)沉淀装置I下端全部面积,拼成污 泥漏斗装置II,该装置支撑在污泥漏斗托架7上,或在沉淀池建 筑时同时加工,并与沉淀池池体8连成一体,大漏斗3的上端与 斜板(斜管)沉淀装置I下端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或把每个大漏 斗3上端接一个柱面短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