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2.28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IPC分类号C02F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栅式生物膜污水处理床,其包括有箱体、隔栅和曝气头,箱体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在箱体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溢流堰及出水管,若干排隔栅与箱体左右侧面相平行地固定在箱体内,在箱体左侧面与第一个隔栅之间的容器底部设有由软管连接的4-6个曝气头。工作时,污水由进水口均匀连续的进入,同时通过曝气头向水中充氧,微生物附着生长在隔栅上,并不断增殖,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经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的处理净化后经溢流堰由出水管流出。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生物膜载体强度好、耐腐蚀、安装、拆卸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膜网式隔栅污水处理床,其包括有箱体、网式隔栅和曝气头,其特征在于: 箱体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在箱体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溢流堰及出水管,若干排 网式隔栅与箱体左右侧面相平行地固定在箱体内,在箱体左侧面与第一个网式隔栅之间的容 器底部设有由软管连接的4-6个曝气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网式隔栅污水处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式隔栅主 体为长方形的框架,若干根长的麻纤维等间距的横向平行系于框架左右两侧边上,在每一根 长麻纤维上等间距的系上一系列短的麻纤维,且间距等于长麻纤维之间的间距,长度稍大于 两长麻纤维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膜网式隔栅污水处理床,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各 网式隔栅上长麻纤维之间的间距由小变大,且相邻两隔栅之间的距离等于前一网式隔栅上短 麻纤维的长度。
说明书
隔栅式生物膜污水处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隔栅式生物膜污水处理床。
背景技术
在废水的生物膜法处理中,填料是生物膜的载体,是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的关键部位,它 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并且其基建费用在生物膜法系统的基建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选用 适宜的填料具有较大的经济和技术意义。
目前,国内采用的生物膜法接触填料主要有玻璃钢或塑料蜂窝填料、立体波状填料、软 性纤维填料、半软性填料、不规则粒状滤料,如砂、碎石、矿渣等,以及规则滤料如圆形陶 粒等。玻璃钢或塑料填料表面光滑,生物膜附着力差,易老化,且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容易产 生不同程度的填料堵塞;半软性填料中的水流状态不理想,易被微生物膜黏结在一起,产生 结球现象,使其有效面积大为减小;不规则粒状填料水流阻力大,易引起滤池堵塞,且其更 换相对复杂;而圆形陶粒和组合填料的成本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载体成本低、不易堵塞 且安装、拆卸方便的隔栅式生物膜污水处理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隔栅式生物膜污水处理床,其包括 有箱体、隔栅和曝气头,箱体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在箱体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 溢流堰及出水管,若干排隔栅与箱体左右侧面相平行地固定悬挂在箱体内,在箱体左侧面与 第一个隔栅之间的容器底部设有由软管连接的4-6个曝气头。
所述的隔栅主体为长方形的框架,若干根长的纤维等间距的横向平行系于框架左右两侧 边上,在每一长纤维上等间距的系上一系列短的纤维束,且间距等于长纤维之间的间距,长 度稍大于两长纤维之间的间距。
沿水流方向各隔栅上长纤维之间的间距由小变大,且相邻两隔栅之间的距离等于前一网 式隔栅上短纤维束的长度。
所述的纤维及纤维束为天然的黄麻纤维或者对环境友好的尼龙、晴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箱体内平行设置多排带有纤维束的隔栅,工作时,污水由进水口 均匀连续的进入,同时通过曝气头向水中充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废水向前流动。微生物附 着生长在隔栅上,并不断增殖,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污水中 机污染物质作为营养物质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自身也得 到繁衍增殖。废水流经隔栅时,隔栅上的纤维束随水流飘起,因此不易造成堵塞。
随着污染物的不断氧化分解,生物膜也逐渐变厚。当污水流速变化时,隔栅上的纤维束 随之波动,衰老的生物膜在纤维束与污水产生的水流剪切力的作用下脱落。由于曝起头的充 氧作用,脱落的生物膜在水中呈悬浮状态,可继续起净化作用,因此此装置兼有生物膜法与 活性污泥法的功能。或者当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时,由于隔栅安装、拆卸都很方便,所以 可将其取出,让衰老的生物膜干燥脱落。
在此装置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沿水流方向逐步下降,即有机负荷逐步降低,而 隔栅的疏密变化及由曝气头的位置设置而造成的溶解氧量的变化,适应了有机负荷的这一变 化。在前端BOD有机负荷高,生物膜增长快,较密集隔栅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附着 载体,同时充足的溶解氧又保证了生物膜内部氧的传递,保证了处理效率。在后端BOD有机 负荷低,隔栅较疏,提高了其利用率。同时有机物氧化分解程度高,溶解氧量能满足好氧微 生物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微生物的内源呼吸作用,从而防止了微生物因自身分解造成的微 生物量的急剧减少。污水经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的处理净化后经溢流堰由出水管流出。
用本实用新型处理COD89-156mg/L、氨氮27-46mg/L的生活污水,两者的平均去处率分 别为77.8%、8.4%。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有:
(1)生物膜的载体—纤维及纤维束成本低,
(2)隔栅不易造成堵塞,且安装、拆卸都很方便。
(3)此装置兼有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功能,处理效果好。
(4)装置中隔栅及溶解氧量随水流方向的变化,适应有机负荷的变化,提高了隔栅及 空气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