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

发布时间:2018-12-15 11:44:19

  申请日2006.06.28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一种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涉及污水处理回用设施。传统设施存在的工艺流程长、占地大、耗水多、费用高等缺点,为此设计集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的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它主要由微涡流水力混合器、导流隔板、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区、污泥浓缩区组成。在进水管后设有微涡流水力混合器;在沉淀池的进水侧设有絮凝反应池,且絮凝反应池内设有搅拌机和加药管,在絮凝反应池内设有导流隔板;在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并在其底部设有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在沉淀池上部设有沉淀分离装置和集水槽,集水槽与出水渠连通。他克服了传统工艺的缺点,其污水沉淀效率提高2-4倍,适合处理市政给水、污水处理、中水深度处理回用的水质净化。一池起到多池作用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它主要由微涡流水力混合器(3)、导流隔 板(5)、絮凝反应搅拌机(6)、絮凝反应池(8)、斜管沉淀区(10)、集水槽(11)、 污泥浓缩区(13)和污泥浓缩机(1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1)之后, 絮凝反应池进水管(4)之前设有微涡流水力混合器(3)和混凝剂加药管(2); 在沉淀池的进水侧设有絮凝反应池(8),且絮凝反应池(8)内设有一个导流筒 (9),导流筒中心设有混合搅拌机(6),搅拌机(6)下部设有加药环管(7), 池底部设有进水管(4)和来自沉淀池的污泥回流管(16),在絮凝反应池四壁 分别设有导流隔板(5);在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13)和污泥浓缩机(14), 浓缩机(14)底部中央最底端设有排泥管(15)和污泥回流管(16),在沉淀池 上部设有斜管沉淀分离装置(10),在斜管装置(10)上部设有集水槽(11), 该集水槽与沉淀池外侧的出水渠(12)连通。

  说明书

  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回用水质净化处理设 施,特别是一种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在水资源日益贫乏,水污染日益严重,大力提倡污水处理回用的 条件下,经济高效的水处理混凝反应、净化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水处理澄清--沉淀水处理设施分别由混合池、反应池、沉淀 池、污泥浓缩池等组成,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自耗水量大、 建设费用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水处理设施存在的工艺流 程长、占地面积大、自耗水量大、建设费用高等缺点,设计一种高效 物化水处理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根据以下原理:

  ①微动力学混凝沉淀工艺理论:根据微水动力学原理,提供不同 分布密度、发生频度和峰值强度的涡旋,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提高有 效碰撞率;同时根据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沿程哀减,形成高频涡流,使 数种物料得到充分混合。

  ②浅层沉淀理论即1904年哈镇(Hazen)提出的浅层沉淀理论, 在沉淀池中,沉淀物的去除率主要是表面积的函数而与深度、时间无 关。

  ③拥挤沉淀理论即当水中悬浮物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每个颗 粒的沉淀都将受其周围颗粒的干扰,沉淀速度有所降低,在清水与混 水之间形成明显的交界面,沉淀过程实质就是这个界面的下降过程。 并采用絮凝后污泥回流技术,即絮凝后污泥循环浓度较进水浓度高的 多,进水悬浮物波动被絮凝后污泥循环的泥浆所吸收,即使用絮凝后 的污泥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善絮凝和沉淀效果,也是污水得以快速 沉淀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沉淀池耐进水负荷波动的根本保证,而设计出 一种由微涡流混合,絮凝反应、污泥浓缩、斜管沉淀分离组成的新一 代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池主要靠如下结构实现。

  它主要由微涡流水力混合器(3)、导流隔板(5)、絮凝反应搅拌 机(6)、絮凝反应池(8)、斜管沉淀区(10)、集水槽(11)、污泥浓 缩区(13)和污泥浓缩机(14)组成。在进水管(1)之后,絮凝反 应池进水管(4)之前设有微涡流水力混合器(3)和混凝剂加药管(2); 在沉淀池的进水侧设有絮凝反应池(8),且絮凝反应池(8)内设有 一个导流筒(9),导流筒中心设有混合搅拌机(6),搅拌机(6)下 部设有加药环管(7),池底部设有进水管(4)和来自沉淀池的污泥 回流管(16),在絮凝反应池四壁分别设有导流隔板(5);在沉淀池 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13)和污泥浓缩机(14),浓缩机(14)底部 中央最底端设有排泥管(15)和污泥回流管(16),在沉淀池上部设 有斜管沉淀分离装置(10),在斜管装置(10)上部设有集水槽(11), 该集水槽与沉淀池外侧的出水渠(12)连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