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5.03.03
公开(公告)日2005.09.01
IPC分类号C02F3/00
摘要
Abstract_Original: 本創作係一種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其包括有下端設置有曝氣裝置,內部上端設置有泡沬去除口,於泡沬去除口處設置有朝內部延伸之集泡管,近集泡管之下端位置設置有上端可容納集泡管之集中管的上蓋,上蓋周圍設置有延伸至內部之回流裝置的筒型本體、供污水進入本體內部而設置於本體之一側的入水管,以及設置於筒型本體內部,呈倒U字型之管體,其一端係延伸出至筒型本體一側外之出水管,藉由倒U字型的出水管之設置,可以增加水流迴路,增加水力停留時間,故可以有效去除懸浮微粒,加上本創作結構簡單、組裝方便且維修容易,因此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而適合各行各業使用。
权利要求书
一種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其包括有:筒型本體,其下端設置有曝氣裝置,內部上端設置有泡沫去除口,於泡沫去除口處設置有朝內部延伸之集泡管,近集泡管之下端位置設置有上端可容納集泡管之集中管的上蓋,上蓋周圍設置有延伸至本體內部之回流裝置;入水管,係供污水進入本體內部而設置於本體之一側;出水管,係設置於筒型本體內部,呈倒U字型之管體,其一端係延伸出至筒型本體一側外。
说明书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尤其係指一種造價低廉、維修容易之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
由於環保意識的提升,污水 處理已經是一種各行各業,甚至一般家庭所不容忽視的要點,而一般的污水處理,或稱廢水處理,其目的不在乎排放或加以再利用。一般的污水或廢水經過既有之污水處理裝置處理過後,其水質中仍會存在有粒徑約小於0.1mm之有機懸浮性顆粒,而這一些微小的有機懸浮性顆粒很不容易利用沉澱或過濾方式加以去除,若一直存留在水體之中,便會因為逐漸的溶解而增加水中液態有機氮磷物質,導致水中富營養化之可能,如此將會產生許多微生物或細菌的生長。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目前不論水族維生系統、產業廢水處理系統均係使用國外進口之高單價氣泡柱設備,該設備不僅柱高達兩公尺以上,且固定加工不易,加上入水路徑短、水力停留時間不易提高,而氣泡粒徑多在1mm左右,故國外文獻所提及之懸浮微粒去除效果多在50%以下,因此存在著效果不彰且成本高昂的問題。
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傳統氣泡柱設備之缺失,乃積極著手從事研發,以期可以改進上述傳統結構之問題,經過不斷的試驗及努力,終於開發出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造價低廉且維修容易之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創作目的,本創作係採取以下之技術手段予以達成,其中本創作係包括有:筒型本體,其下端設置有曝氣裝置,內部上端設置有泡沫去除口,於泡沫去除口處設置有朝內部延伸之集泡管,近集泡管之下端位置設置有上端可容納集泡管之集中管的上蓋,上蓋周圍設置有延伸至本體內部之回流裝置;入水管,係供污水進入本體內部而設置於本體之一側;出水管,係設置於筒型本體內部,呈倒U字型之管體,其一端係延伸出至筒型本體一側外。
藉由倒U字型的出水管之設置,可以增加水流迴路,增加水力停留時間,故可以有效去除懸浮微粒,加上本創作結構簡單、組裝方便且維修容易,因此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而適合各行各業使用。
請參看第一及二圖所示,本創作之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係包括有:筒型本體(10),其下端設置有曝氣裝置(11),內部上端設置有泡沫去除口(12),於泡沫去除口(12)處設置有朝內部延伸之集泡管(13),近集泡管(13)之下端位置設置有上端可容納集泡管(13)之集中管(15)的上蓋(14),上蓋(14)周圍設置有延伸至本體(10)內部之回流裝置(16);入水管(17),係供污水進入本體(10)內部而設置於本體(10)之一側;出水管(18),係設置於筒型本體(10)內部,呈倒U字型之管體,其一端係延伸出至筒型本體(10)一側外。
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將污水原水由入水管(17)導入筒型本體(10)之中,並將水位控制在上蓋(14)之集中管(15)位置,利用曝氣裝置(11)供應微小氣泡至筒型本體(10)之中,利用氣泡之推升效果將懸浮微粒朝上蓋(14)處集中移動,以使得本體(10)下部之微粒數量減少,吸附微粒之氣泡會形成泡沫而集中在集泡管(13)處,使用者可藉由筒型本體(10)上端之泡沫去除口(12)將附有微粒之氣泡加以濾除,而在氣泡推升時,由集中管(15)溢出之污水可藉由回流裝置(16)回流至筒型本體(10)中,以便增加水力停留時間,又,去除大部分懸浮微粒之水體可藉由倒U字型之出水管(18)加以排放至筒型本體(10)之外,由於出水管(18)之倒U字型結構,因此可以增加水力在筒型本體(10)內之停留時間,讓氣泡可與水之作用時間增長,故筒型本體(10)之高度便可以縮減至約一公尺左右而可減少體積。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剖視圖。
权利要求书
一種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其包括有:筒型本體,其下端設置有曝氣裝置,內部上端設置有泡沫去除口,於泡沫去除口處設置有朝內部延伸之集泡管,近集泡管之下端位置設置有上端可容納集泡管之集中管的上蓋,上蓋周圍設置有延伸至本體內部之回流裝置;入水管,係供污水進入本體內部而設置於本體之一側;出水管,係設置於筒型本體內部,呈倒U字型之管體,其一端係延伸出至筒型本體一側外。
说明书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尤其係指一種造價低廉、維修容易之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
由於環保意識的提升,污水處理已經是一種各行各業,甚至一般家庭所不容忽視的要點,而一般的污水處理,或稱廢水處理,其目的不在乎排放或加以再利用。一般的污水或廢水經過既有之污水處理裝置處理過後,其水質中仍會存在有粒徑約小於0.1mm之有機懸浮性顆粒,而這一些微小的有機懸浮性顆粒很不容易利用沉澱或過濾方式加以去除,若一直存留在水體之中,便會因為逐漸的溶解而增加水中液態有機氮磷物質,導致水中富營養化之可能,如此將會產生許多微生物或細菌的生長。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目前不論水族維生系統、產業廢水處理系統均係使用國外進口之高單價氣泡柱設備,該設備不僅柱高達兩公尺以上,且固定加工不易,加上入水路徑短、水力停留時間不易提高,而氣泡粒徑多在1mm左右,故國外文獻所提及之懸浮微粒去除效果多在50%以下,因此存在著效果不彰且成本高昂的問題。
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傳統氣泡柱設備之缺失,乃積極著手從事研發,以期可以改進上述傳統結構之問題,經過不斷的試驗及努力,終於開發出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造價低廉且維修容易之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創作目的,本創作係採取以下之技術手段予以達成,其中本創作係包括有:筒型本體,其下端設置有曝氣裝置,內部上端設置有泡沫去除口,於泡沫去除口處設置有朝內部延伸之集泡管,近集泡管之下端位置設置有上端可容納集泡管之集中管的上蓋,上蓋周圍設置有延伸至本體內部之回流裝置;入水管,係供污水進入本體內部而設置於本體之一側;出水管,係設置於筒型本體內部,呈倒U字型之管體,其一端係延伸出至筒型本體一側外。
藉由倒U字型的出水管之設置,可以增加水流迴路,增加水力停留時間,故可以有效去除懸浮微粒,加上本創作結構簡單、組裝方便且維修容易,因此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而適合各行各業使用。
請參看第一及二圖所示,本創作之氣泡柱污水處理裝置係包括有:筒型本體(10),其下端設置有曝氣裝置(11),內部上端設置有泡沫去除口(12),於泡沫去除口(12)處設置有朝內部延伸之集泡管(13),近集泡管(13)之下端位置設置有上端可容納集泡管(13)之集中管(15)的上蓋(14),上蓋(14)周圍設置有延伸至本體(10)內部之回流裝置(16);入水管(17),係供污水進入本體(10)內部而設置於本體(10)之一側;出水管(18),係設置於筒型本體(10)內部,呈倒U字型之管體,其一端係延伸出至筒型本體(10)一側外。
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將污水原水由入水管(17)導入筒型本體(10)之中,並將水位控制在上蓋(14)之集中管(15)位置,利用曝氣裝置(11)供應微小氣泡至筒型本體(10)之中,利用氣泡之推升效果將懸浮微粒朝上蓋(14)處集中移動,以使得本體(10)下部之微粒數量減少,吸附微粒之氣泡會形成泡沫而集中在集泡管(13)處,使用者可藉由筒型本體(10)上端之泡沫去除口(12)將附有微粒之氣泡加以濾除,而在氣泡推升時,由集中管(15)溢出之污水可藉由回流裝置(16)回流至筒型本體(10)中,以便增加水力停留時間,又,去除大部分懸浮微粒之水體可藉由倒U字型之出水管(18)加以排放至筒型本體(10)之外,由於出水管(18)之倒U字型結構,因此可以增加水力在筒型本體(10)內之停留時間,讓氣泡可與水之作用時間增長,故筒型本體(10)之高度便可以縮減至約一公尺左右而可減少體積。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剖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