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12.29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IPC分类号C02F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池底部的曝气器曝气充氧,停运鼓风机不曝气;所述曝气-不曝气为一次循环,所述循环的次数为2-6次,再曝气;③进水的同时开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池内的循环水泵连续运行,抽取池内污水和污泥;(2)沉淀;(3)排放,本发明采用单周期内多次循环,曝气-不曝气运行模式,不需购买特殊菌种,污染物去除率高;能耗、药耗低,对于高N、低C/N比的含氨氮废水,在C/N比为1.8以上时,不需补充碳源,运行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
(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按碳磷的质量比为 100∶1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7-9;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 池底部的曝气器曝气充氧5min-2h,停运鼓风机不曝气10min-1h;所述曝气-不曝气为一次 循环,所述循环的次数为2-6次,再曝气15min-2h;③进水的同时开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 池内的循环水泵连续运行,抽取池内污水和污泥,在所述曝气时段,污水和污泥与空气混 合充氧搅拌,在所述不曝气时段进行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搅拌;
(2)沉淀:关闭所述鼓风机、营养源泵、循环水泵,静置沉淀1~2.5小时;
(3)排放:将池上部达标水排放,剩余污泥经泵抽吸送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循环的次数为3-4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所述不曝气时段补充碳 源,使碳氮质量比大于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碳源为甲醇或有机废水。
说明书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背景
目前,污水处理工艺常采用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亦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该工艺 是一种间歇单循环法,即污水间歇的、周期性的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并间歇排出,该系统有 一个污水处理池,它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终沉等功能为一体,污水进入该污水处理 池后在一个循环里依次完成反应、沉淀、滗水、排泥等工序,从而完成全部所需处理过程。 因此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具有工艺简单、生化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运转方式灵活脱氮 效果好、防止污泥膨胀和更耐冲击负荷的五大优点。该工艺适用于碳氮比C/N≥4的污水, 特别是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但对于高N、低C/N比的含氨氮废水处理则存在着能耗高、 药耗高、需补充碳源等使处理成本太高,不能很好的运行和总氮去除率不高、处理出水不 能稳定达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处理高N、低C/N 比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按碳磷的质量比为 100∶1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7-9;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 池底部的曝气器曝气充氧5min-2h,停运鼓风机不曝气10min-1h;所述曝气-不曝气为一次 循环,所述循环的次数为2-6次,再曝气15min-2h;③进水的同时开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 池内的循环水泵连续运行,抽取池内污水和污泥,在所述曝气时段,污水和污泥与空气混 合充氧搅拌,在所述不曝气时段进行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搅拌;
(2)沉淀:关闭所述鼓风机、营养源泵、循环水泵,静置沉淀1~2.5小时;
(3)排放:将池上部达标水排放,剩余污泥经泵抽吸送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优选的是所述循环的次数为3-4次。
根据污水的C/N质量比含量,视其需要时,在所述不曝气时段可以补充碳源,使碳氮 质量比大于1.8。
所述碳源可以选甲醇或有机废水。
本发明的优点:
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应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时硝化-反硝 化等新的生物脱氮理论和技术;
采用PLC控制系统,加装了DO、PH、ORP控制仪表,因此运行稳定;
采用单周期内多次循环,非限制曝气+限制曝气运行模式,不需购买特殊菌种,污染物 去除率高;
能耗、药耗低,对于高N、低C/N比的含氨氮废水,在C/N比为1.8以上时,不需补充 碳源,运行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按碳磷质量比为100∶ 1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8;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池底部 的曝气器曝气充氧30min,停运鼓风机不曝气30min;再曝气55min,不曝气30min;再曝 气55min,不曝气30min;再曝气40min;③进水的同时开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池内的循环 水泵连续运行,抽取池内污水和污泥,在所述曝气时段,污水和污泥与空气混合充氧搅拌, 在所述不曝气时段进行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搅拌;
(2)沉淀:关闭所述鼓风机、营养源泵、循环水泵,静置沉淀2.5小时;
(3)排放:将池上部达标水排放,剩余污泥经泵抽吸送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步骤(1)-(3)为一个反应周期,每天的反应周期数依据 水质总计3个周期。
与国内外类似技术相比,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为1.6471元/m3, 而采用国内外相近技术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分别为4.68元/m3和5.11元/m3。
实施例2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按碳磷质量比为100∶ 1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8;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池底部 的曝气器曝气充氧15min,停运鼓风机不曝气30min;再曝气20min,不曝气25min;再曝 气20min,不曝气30min;再曝气20min,不曝气25min;再曝气25min;③进水的同时开 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池内的循环水泵连续运行,抽取池内污水和污泥,在所述曝气时段, 污水和污泥与空气混合充氧搅拌,在所述不曝气时段进行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搅拌;
(2)沉淀:关闭所述鼓风机、营养源泵、循环水泵,静置沉淀1.5小时;
(3)排放:将池上部达标水排放,剩余污泥经泵抽吸送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步骤(1)-(3)为一个反应周期,每天的反应周期数依据 水质总计4个周期。
实施例3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按碳磷质量比为100∶ 1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7.5;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池底 部的曝气器曝气充氧15min,停运鼓风机不曝气30min;再曝气10min,不曝气20min;再 曝气8min,不曝气20min;再曝气10min,不曝气20min; 再曝气8min,不曝气20min; 再曝气25min;③进水的同时开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池内的循环水泵连续运行,抽取池内 污水和污泥,在所述曝气时段,污水和污泥与空气混合充氧搅拌,在所述不曝气时段进行 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搅拌;
(2)沉淀:关闭所述鼓风机、营养源泵、循环水泵,静置沉淀1.2小时;
(3)排放:将池上部达标水排放,剩余污泥经泵抽吸送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在不曝气时段补充碳源甲醇,使碳氮质量比大于1.8。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步骤(1)-(3)为一个反应周期,每天的反应周期数依据 水质总计5个周期。
实施例4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按碳磷质量比为100∶ 1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9;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池底部 的曝气器曝气充氧5min,停运鼓风机不曝气20min;再曝气5min,不曝气15min;再曝气 5min,不曝气20min;再曝气5min,不曝气10min;再曝气5min,不曝气15min;再曝气 5min,不曝气20min;再曝气15min;③进水的同时开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池内的循环水泵 连续运行,抽取池内污水和污泥,在所述曝气时段,污水和污泥与空气混合充氧搅拌,在 所述不曝气时段进行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搅拌;
(2)沉淀:关闭所述鼓风机、营养源泵、循环水泵,静置沉淀1小时;
(3)排放,将池上部达标水排放,剩余污泥经泵抽吸送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在不曝气时段补充有机废水,使碳氮质量比大于1.8。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步骤(1)-(3)为一个反应周期,每天的反应周期数依据 水质总计6个周期。
实施例5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反应:①开启水泵,使污水连续进入水池,开启营养源泵,按碳磷质量比为100∶ 1加入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7;②进污水的同时开启鼓风机,通过设置在所述水池底部 的曝气器曝气充氧2h,停运鼓风机不曝气1h;再曝气2h,不曝气1h;再曝气2h;③进水 的同时开启设置在所述处理水池内的循环水泵连续运行,抽取池内污水和污泥,在所述曝 气时段,污水和污泥与空气混合充氧搅拌,在所述不曝气时段进行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搅拌;
(2)沉淀:关闭所述鼓风机、营养源泵、循环水泵,静置沉淀2.5小时;
(3)排放,将池上部达标水排放,剩余污泥经泵抽吸送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步骤(1)-(3)为一个反应周期,每天的反应周期数依据 水质总计2个周期。
实施例6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步骤处理某工业废水,进水口CODcr 300~1000mg/l(统计平 均值为668.02)、NH3-N 250~450mg/l(统计平均值为207.47)、氰化物3.67mg/l、 CODcr/NH3-N比1.2~3.62(统计平均值为3.22),出水口CODcr 31.77mg/l、NH3-N 2.689 mg/l、氰化物0.249mg/l,CODcr、NH3-N、氰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5.24%、98.70%、93.22 %。与国内外类似技术相比,采用本工艺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为1.65元/m2,而采用国内外 相近技术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分别为4.68元/m2和5.11元/m2。
实施例7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步骤处理某煤化工废水,进水口CODcr 300~800mg/l(统计平 均值为491.70)、NH3-N 200~400mg/l(统计平均值为265.42)、氰化物1.608mg/l, CODcr/NH3-N比1.5~2.0(统计平均值为1.85),出水口CODcr 24.24mg/l、NH3-N 4.90mg/l、 氰化物0.016mg/l,CODcr、NH3-N、氰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5.07%、98.15%、99.0%。
本发明的工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均实现了不需补充碳源,对主要污染物CODcr、 NH3-N、氰化物均有很高的去除率,出水水质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 准。为该废水处理后进一步回用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