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7.16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IPC分类号F28D1/04; F28F9/02; F28G1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设有两组串联的换热管束,其中一组换热管束上设有清水进口,另一组换热管束上设有清水出口,所述两组换热管束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交错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与换热器壳体的上部和底板之间具有污水通道,污水由换热器壳体的一端进入,经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折流,使污水在换热器壳体内呈S形流动,以便于降低污水流速,并与换热管表面充分分层接触增加换热效率,大大延长了被换热水的流程,使换热管束的换热效率大大提高,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设有两组串联的换热管束,其中一组换热管束上设有清水进口(13),另一组换热管束上设有清水出口(15),其特征是:所述两组换热管束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上下交错设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25),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25)分别与换热器壳体(1)的上部和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其特征是:换热管束设有清水进口(13)的一端与换热器壳体(1)之间设有第三隔板(24),所述第三隔板(24)与换热器壳体(1)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设有换热管清洁装置和喷水管(18),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与动力驱动装置连接的清扫架(7),所述清扫架(7)上设有若干清洁毛刷(5),所述清扫架(7)的外侧设有喷水管(18),所述喷水管(18)上安装有若干个喷水头(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位于清扫架(7)上侧及两侧的喷水管(18)上的喷水头(12)设有两排,设置在靠近清扫架(7)的一侧,位于清扫架(7)下侧的喷水管(18)上的喷水头(12)设有两排,其中一排设置在喷水管(18)的上方,另一排设置在喷水管(18)的斜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其特征是:设有清水进口(13)的一组换热管束包括通过换热管(8)连接的第一联箱(17)和第二联箱(19)上,另一组设有清水出口(15)的换热管束包括通过换热管(8)连接的第三联箱(26)和第四联箱(27),所述第二联箱(19)与第三联箱(26)通过连通管(28)进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联箱(17)内靠近底部壳体1/3处设有第一联箱隔板(4),所述第一联箱隔板(4)将第一联箱(17)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第二联箱(19)内靠近顶部壳体1/3处设有第二联箱隔板(10),所述第二联箱隔板(10)将第二联箱(19)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其特征是:
所述第三联箱(26)内靠近底部壳体1/3处设有第三联箱隔板(29),所述第三联箱隔板(29)将第三联箱(26)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第四联箱(27)内靠近顶部壳体1/3处设有第四联箱隔板(30),所述第四联箱隔板(30)将第二联箱(27)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连通管(28)的进水口与第二联箱(19)的上部腔室连通,出水口与第三联箱(26)的下部腔室连通。
说明书
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特别是一种印染污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是能源消耗大户,企业每年在能源消耗方面都要花费大量的费用购买煤炭、蒸汽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退浆、煮练、漂洗、蒸碱、轧染、高温高压溢流染色、卷染、印花蒸化、烘干、热定型等工艺过程。而加工后的产成品并未带走任何热能,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均以废热气、废烟气、热污水、废弃热水、热辐射的方式流失到环境中,给生产环境带来很大危害,给污水处理带来很大不便,并且能耗居高不下。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利用好各个工艺所排放废水中的热能,对于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具有极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各个纺织印染工艺所排放废水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热能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设有两组串联的换热管束,其中一组换热管束上设有清水进口,另一组换热管束上设有清水出口,其特征是:所述两组换热管束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交错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与换热器壳体的上部和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换热管束设有清水进口的一端与换热器壳体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换热器壳体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换热器壳体内设有换热管清洁装置和喷水管,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与动力驱动装置连接的清扫架,所述清扫架上设有若干清扫毛刷,所述清扫架的外侧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安装有若干个喷水头。
所述位于清扫架上侧及两侧的喷水管上的喷水头设有两排,设置在靠近清扫架的一侧,位于清扫架下侧的喷水管上的喷水头设有两排,其中一排设置在喷水管的上方,另一排设置在喷水管的斜下方。
设有清水进口的一组换热管束包括通过换热管连接的第一联箱和第二联箱上,另一组设有清水出口的换热管束包括通过换热管连接的第三联箱和第四联箱,所述第二联箱与第三联箱通过连通管进行连通。
所述第一联箱内靠近底部壳体1/3处设有第一联箱隔板,所述第一联箱隔板将第一联箱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第二联箱内靠近顶部壳体1/3处设有第二联箱隔板,所述第二联箱隔板将第二联箱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第三联箱内靠近底部壳体1/3处设有第三联箱隔板,所述第三联箱隔板将第三联箱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第四联箱内靠近顶部壳体1/3处设有第四联箱隔板,所述第四联箱隔板将第四联箱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连通管的进水口与第二联箱的上部腔室连通,出水口与第三联箱的下部腔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污水由换热器壳体靠近第四联箱的一端进入,经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折流,使污水在换热器壳体内呈S形流动,以便于降低污水流速,并与换热管表面充分分层接触增加换热效率,清水进水口设置于污水排出口一端,待加热清水进入第一组换热管束第一联箱,第一联箱内底部1/3处设置第一联箱隔板,清水沿换热管束底部换热管流向另一端第二联箱,第二组联箱顶部1/3处设置第二联箱隔板,进入第二联箱的换热水沿换热管束中部换热管返回第一联箱,再由换热管束上部换热管流入第二联箱后经清水排水口管道连接到第二组换热管束入口,如此设置,将每一组换热管束分为三段,大大延长了被换热水的流程,使换热管束的换热效率大大提高,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将高压清洗喷水头安装于清扫架上,清扫工况时,由动力驱动装置带动清扫毛刷做纵向运动,同时高压清洗水流随清扫架活动,使清扫与清洗同步,将附着于换热管上的污物随清洗水流经排污口排出,换热管上的污物彻底清除,保证了换热管高效率的运行,其节能效率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