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11-27 20:05:54

  申请日2009.03.24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18; C02F3/10; C02F3/34; C02F101/30; C02F1/24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采油废水首先进入气浮池,同时在气浮池内加入高效多态聚合除油剂,废水在气浮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3-0.5小时;通过气浮除油的废水进入生物载体填料区,在生物载体填料上固定有高效降解含油污水的生物菌种Zoogloeasp-PX.01,该生物菌种对水中的残余油类、烃类进行高效生物降解;出来的处理水经过膜分离区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膜分离区的出水可以加入环保型阻垢剂、缓蚀剂后,进行油田回注;废水进入生物载体填料区与固液分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8小时-3小时。本发明实现了在较短水力停留时间、较高容积负荷条件下对采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硫化物、有机酚、氰等有机污染物质的高效处理,出水可以达到/优于《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中的水质标准要求,可作为油田的水驱注水和油田回注用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采用气浮池(7)、生物载体填料区 (8)和膜分离区(9)三个工艺单元处理采油废水,其特征在于气浮池(7)一侧设有配水区(11), 另一侧设有出水区(12),配水区(11)内设有溶气释放器(5),配水区(11)分别连接进水口(1) 和高压溶气管道(6),高压溶气管道(6)上设有除油剂投加口(2),气浮池(7)顶部设有刮油刮 泥机(10),刮油刮泥机(10)位于出水区(12)一侧;生物载体填料区(8)内固定有生物菌种,生 物载体填料区(8)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多孔拦截???板;生物载体填料区(8)为降流区,膜分离 区(9)为升流区,膜分离区(9)底部连接空气供给系统(3);膜分离区(9)顶部连接出水管(4); 具体步骤如下;

  (1)采油废水首先进入气浮池(7),同时在气浮池内加入高效多态聚合除油剂,废水在 气浮池(7)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3-0.5小时;

  (2)通过气浮除油的废水进入生物载体填料区(8),在生物载体填料上固定有高效降解 含油污水的生物菌种Zoogloeasp-PX.01,该生物菌种对水中的残余油类、烃类进行高效生物 降解;

  (3)从步骤(2)中出来的处理水经过膜分离区(9)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膜分离区(9)的出水 进行油田回注;废水进入生物载体填料区与固液分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8小时-3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多态聚合除油剂含有阳离子铝(铁)聚合体、聚合硅酸、超细微粉以及阳离子聚合物粒径 成连续的多态聚合物,其粒径为1nm-20μm,每升进水中多态聚合除油剂的加入量为 15-25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膜分离区内的膜分离组件为平板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或管式膜组件中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生 物载体填料区(8)和膜分离区(9)合建组成一体化降解分离反应器,生物载体填料区(8)底部 和膜分离区(9)底部相通。

  说明书

  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 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了石油开发的中期和后期,采出油中的含水量为70-80%, 部分油田的采出油含水量甚至达到90%。据相关预测,2010年我国油田采出水产量可以达 到10亿吨。如果采油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有时甚至 会引起污油着火事故,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危害油田自身 的利益。对油田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用于回注,则不仅可以满足油田开采过程中注水量 日益增长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油田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提 升我国油田开采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采油废水的处理工艺一般是三段处理流程,即自然沉降—混凝沉降—压力过滤 为主的工艺。含油废水进入一次除油罐进行油水分离,除去浮油;加入混凝剂后进入二次 除油罐,最后进入压力过滤罐。随着采油工艺的变化、技术的提高和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该处理工艺以出现较多弊端,如占地面积较大、压力过滤的能耗偏高等问题。近年来,生 物处理工艺在油田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关注,通过在原有工艺技术路线的基础上, 延长工艺,增加生物或生化处理单元,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但造成了流程较长、占地面 积大的问题;其他采油废水的处理工艺,如旋流法、膜分离法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虽然国 内对采油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研究较多,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着几 个方面的问题:(1)油水分离效率低;(2)药剂质量低;(3)生化处理技术应用不足等。同 时对低温含油污水、水驱含油污水、聚合物驱含油废水缺乏成熟处理工艺技术。随着油田 开采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迫切需要技术先进、工 艺成熟、运行可靠、简单易用、能够对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工艺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采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交互处理工艺,采用气浮池7、生物载体填 料区8和膜分离区9三个工艺单元处理采油废水,气浮池7一侧设有配水区11,另一侧设 有出水区12,配水区11内设有溶气释放器5,配水区11分别连接进水口1和高压溶气管 道6,高压溶气管道6上设有除油剂投加口2,气浮池7顶部设有刮油刮泥机10,刮油刮 泥机10位于出水区12一侧;生物载体填料区8内固定有生物菌种,生物载体填料区8的 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多孔拦截板;生物载体填料区8为降流区,膜分离区9为升流区,膜 分离区9底部连接空气供给系统3;膜分离区9顶部连接出水管4;具体步骤如下:

  (1)采油废水首先进入气浮池7,同时在气浮池内加入高效多态聚合除油剂,废水在气 浮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3-0.5小时;

  (2)通过气浮除油的废水进入生物载体填料区8,在生物载体填料上固定有高效降解含 油污水的生物菌种Zoogloeasp-PX.01,该生物菌种对水中的残余油类、烃类进行高效生物降 解;

  (3)从步骤(2)中出来的处理水经过膜分离区9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膜分离区的出水可 以加入环保型阻垢剂、缓蚀剂后,进行油田回注;废水进入生物载体填料区与固液分离的 水力停留时间为2.8小时-3小时。

  本发明中,所述多态聚合除油剂含有阳离子铝(铁)聚合体、聚合硅酸、超细微粉以 及阳离子聚合物粒径成连续的多态聚合物,其粒径为1nm-20μm,每升进水中多态聚合除 油剂的加入量为15-25mg/L,可以对含油废水的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等进行去除。

  本发明中,所述膜分离区9内的膜分离组件为平板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或管式膜 组件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生物载体填料区8和膜分离区9合建组成一体化降解分离反应器,生物载 体填料区8底部和膜分离区9底部相通。通过适当曝气创造一定的水力循环即保证悬浮载 体填料区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需要又控制分离膜的污染。

  本发明耦合了气浮除油(投加高效多态聚合除油剂进行物化除油)、生物处理(利用高 效降解含油污水的生物菌种和生物载体进一步降解油等有机污染物)和膜分离工艺(使用 具有抗油污染能力的分离膜对污水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工艺的处理出水可以达到/优于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中的水质标准要求,可作为 油田的水驱注水和油田回注用水。

  本发明通过耦合了物化和生物处理工艺,结合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借助新型高效除油 剂、具有高效降解油污染物的生物菌种和载体及抗油污染分离膜的使用,实现了在较短水 力停留时间、较高容积负荷条件下对采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硫化物、有机酚、氰等有机污 染物质的高效处理的技术突破,同时处理设备能够解决油田废水的盐度高、生垢离子多、 矿化度高等问题。

  本发明工艺处理采油废水,可以达到如下效果:(1)可以在较短水力停留时间下 (2.1-3.5小时)、较高容积负荷条件下实现对采油废水的高效处理;(2)高效多态聚合除油剂 和膜分离的使用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3)通过使用高效生物菌种的生化处理方法,既保 证了降解油类等有机物质的效率,又能控制水处理费用;(4)采用的膜分离技术可以保证 水力停留时间和微生物停留时间的完全分离,有助于拦截系统内游离细菌,提高微生物浓 度和其降解有机物的效果;(5)工艺所使用的高效多态聚合除油剂能够可以确保在低温运 行条件下的除油效率,保证工艺在冬季运行时的处理效果。此外本发明工艺具有布置紧凑、 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根据不同规模可以灵活调整、对水质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等特 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