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水生产2.4-D酸工艺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27 17:29:06

  申请日2009.07.21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IPC分类号C07C59/135; C07C51/367; A01P13/00; B01D61/42; A01N39/04; C07C51/36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废水生产2.4-D酸的工艺方法,它是经过缩合反应、酸化反应、氯化反应、洗涤干燥,得到的2.4-D酸,再将母液到电渗析设备二次利用。采用该工艺方法使产品含量超过粮农组织要求,达到96-98%,产品回收率高于老工艺3-5个百分点,无废水排放,可再生烧碱和氯气,并可重复使用,节省了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工艺采用全部密闭循环操作,车间环境好,无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废水生产2.4-D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

  a、缩合反应,常压下,在反应釜内加入含量≥96%的氯乙酸460-500公斤,加入含量≥98%的苯酚440-470公斤,加入含量≥30%以上的烧碱1200-1300公斤,温度控制在100-110度,进行化学反应,母液进入电渗析设备负极室;

  b、酸化反应,缩合反应后生成苯氧乙酸钠,再加入20-30%的盐酸,调解PH值,PH值1-2时,开始冷却,冷却到15-20度,即得苯氧乙酸,先水洗后酸化,水洗液用作制备盐酸,酸化液进入电渗析正极室;

  c、氯化反应,在苯氧乙酸中加入1200-1500公斤二氯乙烷进行氯化反应,温度控制在85℃,反应3-4小时后,冷却10-15度结晶;

  d、洗涤、干燥,即得成品96-98%的2.4-D酸,母液到回收罐;

  e、回收母液进入电渗析设备,制备出氢氧化纳和氯气,输送到缩合和氯化工段,二次利用,电渗液在循环罐中加入二氯乙烷,加入废水的三分之一,检测溶剂达到溶解饱合后,取出饱合溶剂,进行酸碱度调配,再送至氯化反应工段进行氯化反应,生产出2.4-D酸,在此循环过程中即可将母液中残留的苯氧乙酸和苯酚全部回收,并可回收氯化钠。

  说明书

  一种无废水生产2.4-D酸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废水生产2.4-D酸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2.4-D酸原药是一种广泛的除草剂,是世界上用量较大的除草剂之一。目前,生产2.4-D酸,大多采用先氯化苯酚的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每吨产品要产生5-8吨含酚、含盐的废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处理废水,而分离出的废水中的杂位酚不能回收利用,废盐则随着可达标排放的含酚废水排放,污染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是开放式操作,车间气味大,环境差,产品消耗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无废水生产2.4-D酸的工艺方法,它主要解决了生产2.4-D酸,在生产过程中每吨产品要产生5-8吨含酚、含盐的废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处理废水等问题。本发明工艺方法是这样实现的,缩合反应,常压下在反应釜内加入含量≥96%的氯乙酸460-500公斤,加入含量≥98%的苯酚440-470公斤,加入含量≥30%以上的烧碱1200-1300公斤,温度控制在100-110度,进行化学反应,母液进入电渗析设备负极室;酸化反应,缩合反应后生成苯氧乙酸钠,再加入20-30%的盐酸,调解PH值,PH值1-2时,开始冷却,冷却到15-20度,即得苯氧乙酸,先水洗后酸化,水洗液用作制备盐酸,酸化液进入电渗析正极室;氯化反应,在苯氧乙酸中加入1200-1500公斤二氯乙烷进行氯化反应,温度控制在85℃,反应3-4小时后,冷却10-15度结晶;洗涤、干燥即得成品96-98%的2.4-D酸,母液到回收罐;回收母液进入电渗析设备,制备出氢氧化纳和氯气,输送到缩合和氯化工段,二次利用,电渗液在循环罐中加入二氯乙烷,加入废水的三分之一,检测溶剂达到溶解饱合后,取出饱合溶剂,进行酸碱度调配,再送至氯化反应工段进行氯化反应,生产出2.4-D酸,在此循环过程中即可将母液中残留的苯氧乙酸和苯酚全部回收,并可回收氯化钠。该工艺采用后部氯化法的先进工艺及内部循环分离法工艺,使产品含量超过粮农组织要求,达到96-98%,产品回收率高于老工艺3-5个百分点,采用母液电渗析法可回收废盐,无废水排放,可再生烧碱和氯气。并可重复利用,节省了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使2.4-D酸生产成本比老工艺每吨节省2000-2400元/吨(按现行价计算,不包括老工艺的废水处理费用)取消了废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此工艺全部采用密闭,循环操作,车间环境好。另外,此工艺方法可不需改变设备及工艺路线即可生产二甲四氯酸,无废水排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