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9.18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IPC分类号C02F11/12; C04B7/43; C10L5/4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该装置包括污泥给料机、第一和第二刮板输送机、水泥回转窑、第一和第二封闭箱、第一和第二封闭箱进料口、第一和第二履带式输送机、固定滚动钉齿耙、第一和第二封闭箱出料口、第一和第二通风口、第一和第二通风管、出料输送机、第一和第二传动装置、抽风机、生物滤池等。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泥回转窑的辐射热,使污泥能在低温条件下得到干化,从而保持了污泥原始的热值,干化后污泥作为水泥的辅料,在水泥煅烧过程中可以贡献热值,既能使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河湖疏浚污泥得到彻底的处理,又能使污泥的热能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给料机(1)、第一刮板输送机(2)、水泥回转窑(3)、第一托轮(4)、第一封闭箱进料口(5)、第一封闭箱(6)、第一履带式输送机(7)、固定滚动钉齿耙(8)、第一封闭箱出料口(9)、第一通风口(10)、第二刮板输送机(11)、第二托轮(12)、第二封闭箱进料口(13)、第二封闭箱(14)、第二履带式输送机(15)、第二封闭箱出料口(16)、第二通风口(17)、水泥回转窑传动装置(18)、第三托轮(19)、出料输送机(20)、第二传动装置(21)、第二通风管(22)、抽风机(23)、生物滤池(24)、第一通风管(25)和第一传动装置(26);水泥回转窑(3)与水泥回转窑传动装置(18)连接,水泥回转窑(3)的窑头、中部和窑尾部分别有第一托轮(4)、第二托轮(12)和第三托轮(19),在水泥厂回转窑(3)第一托轮(4)和第二托轮(12)之间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封闭箱(6),在第一封闭箱(6)内设有第一履带式输送机(7),第一履带式输送机(7)与第一传动装置(26)连接,在第一封闭箱(6)靠近第一托轮(4)的一侧设有第一封闭箱进料口(5),在第一封闭箱(6)靠近第二托轮(12)的一侧设有第一封闭箱出料口(9),在第一封闭箱出料口(9)的上方设有第一通风口(10),第一通风口(10)与第一通风管(25)、抽风机(23)和生物滤池(24)依次连接,抽风机(23)通过第一通风口(10)和第一通风管(25)与生物滤池(24)连接,在水泥厂回转窑(3)第二托轮(12)和第三托轮(19)之间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封闭箱(14),在第二封闭箱(14)内设有第二履带式输送机(15),第二履带式输送机(15)与第二传动装置(21)连接,在第二封闭箱(14)靠近第二托轮(12)的一侧设有第二封闭箱进料口(13),在第二封闭箱(14)靠近第三托轮(19)的一侧设有第二封闭箱出料口(16),在第二封闭箱出料口(16)的上方设有第二通风口(17),第二通风口(17)与第二通风管(22)、抽风机(23)和生物滤池(24)依次连接,抽风机(23)通过第二通风口(17)和第二通风管(22)与生物滤池(2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履带式污泥输送机(7)的斜度与水泥回转窑(3)的斜度一致,第一履带式污泥输送机(7)中心线与水泥回转窑(3)外壳最低点的距离为20~50cm,第一履带式污泥输送机(7)的宽度为0.5~1.0m,第一履带式污泥输送机(7)的长度为20~35m,在第一履带式污泥输送机(7)上方15~35m处设有2~3个固定滚动钉齿耙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封闭箱(6)的长度为21~36m,第一封闭箱(6)的底部宽度为1.5~3.5m,第一封闭箱(6)的高度为2.0~4.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履带式污泥输送机(15)的斜度与水泥回转窑3的斜度一致,第二履带式污泥输送机(15)的宽度为0.5~1.0m,第二履带式污泥输送机15的长度为20~35m,在第二履带式污泥输送机(15)上方10~35m处设有4~6个固定滚动钉齿耙,第二履带式污泥输送机(15)中心线与水泥回转窑外壳最低点的距离为20~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封闭箱(14)的长度为21~36m,第二封闭箱(14)的底部宽度为1.5~3.5m,第二封闭箱(14)的高度为2.0~4.0m。
说明书
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的“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我国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预计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将超过1亿吨/日,同时可以预计伴随产生的污泥(含水率80%左右)将高达3000万吨/年,加上污染河湖疏浚污泥和城市下水道污泥等,每年产生的城市污泥不仅数量非常巨大,并且每年还以10~15%的增长率而增加。如何安全经济地处理处置城市污泥是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对我国来说更是刻不容缓。
城市污泥是一种含有病源微生物、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固液混合体,从污泥中被检测到的192种化合物中,有99种被确定为有害化合物,因此,污泥是一类危害性极大的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彻底的处理与控制,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水处理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却发展迟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进程,这与国际上现有的有关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不适合中国国情有关。国外在长期实践中建立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等,这些方法得以实施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是需要有足够的污泥填埋空间;二是需要承受昂贵的设备投资和很高的运行费用;三是对污泥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的含量等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而我国除了在经济上还无法承受太高的污泥处理费用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城市污泥具有不同于国外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污泥的数量和体积特别大,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根本没有适合污泥填埋的空间;二是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合并处理,从而使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特别是重金属含量很高,污泥的土地利用受到限制。因此,国外的污泥处理方法无法被我国借鉴。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河湖疏浚污泥只经过初步处理后,便进行无序地临时堆存或简单填埋,不仅花费大量的资金和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污泥中的污水下渗,给地下水资源带来的危害更是无法估计,而事实上城市周围不可能有适合堆放这类污泥的空间和地点,污泥临时堆埋所产生的环境二次污染的危害,实际上抵消了污水处理和河道疏浚的环境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污水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数量将与日俱增,因此,开辟一条对城市污泥进行安全、经济的有效处理途径,已势在必行。实践表明,城市污泥要得到彻底的处理,必须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道路。
根据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理化性质,进行连续3年的研究表明,污泥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不大(表1),这说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其主要化学组成是基本保持稳定的。污泥的烧失量较高,平均达到36%左右,全氮和全磷的含量也较高,这表明污泥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质。污泥中有机质含量高,它的热值也高,通过测定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热值接近于褐煤的热值,达到标准煤热值的1/3-1/2(表2);河湖疏浚污泥中有机质的含量也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