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

发布时间:2018-11-22 15:03:55

  申请日2009.11.19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34; C02F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该载体为上水石。本发明选择上水石作为污水生化处理所用的载体,所选择上水石的最大特点就是孔隙比高、比表面积大,使用上水石作为生化处理中的载体,其充氧条件好,容积负荷高,吸水性强,出水效果好,无污泥产生,可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其特征在于:该载体为上水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石的孔隙比为50-75%,比表面积为70-120m2/m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石的粒径为10-3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石装入直径100mm网状空心球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石使用时由下层至上层粒径逐渐减小。

  说明书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生化处理是一种节能、有效的废水处理方式,通过依附于设置在废水生化处理池中载体的微生物对废水和污水进行处理。载体是微生物的栖息地,直接影响生化处理能力和生化处理成本,载体的选择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的目标。

  生化反应池是污水处理领域常用的装置,在目前来看,生化反应池用的大部分载体有砂、石英砂、活性炭、浮石等。但是这些载体都存在一些缺点:砂质载体虽耐磨但比重大,不易流化;颗粒活性炭不耐磨。另现在还有空心塑料球,虽然是比重略小于水而又耐磨的粒状或近于粒状的载体,但是在反应池中随着水流和曝气产生的紊动搅动,其反应时间较不充分。

  生化反应池中污水处理工作性能的提高,关键在于载体的革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效果好的污水 生化处理用载体,该载体的成本低,可使污水直接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处理过程无污泥产生。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用载体,该载体为上水石。

  所述上水石的空隙率为50-75%,比表面积为70-120m2/m3。

  所述上水石的粒径为10-30mm。

  所述上水石装入直径100mm塑料空心球内。

  所述上水石使用时由下层至上层粒径逐渐减小。

  本发明选择上水石作为污水生化处理所用的载体,所选择上水石的最大特点就是孔隙比高、比表面积大,使用上水石作为生化处理中的载体,其充氧条件好,容积负荷高,吸水性强,污水可在上水石的孔内穿梭流动,上水石同时起到过滤的作用,微生物单位床体生物量高,易挂膜,微生物可在上水石表面大量繁殖,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粘膜,即生物膜,上水石装入空心球内,上水石与平面所成的夹角小,微生物和有机物之间接触更充分,在上水石表面进行好氧和兼氧处理,在上水石内部进行兼氧和厌氧处理,微生物在共生环境中互为调节、相互补充,增强了生化作用;将上水石装入空心球内,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球外流速快,球内流速慢的特点,污水集中在空心球内进行生化反应,有机污染物被上水石表面的生物膜吸附、降解,经过无数次的生化作用,生物膜表面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氧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先经微生物好氧代谢而降解,好氧代谢终点产物是H2O、CO2、NH3等,此时氧在生物膜表层已耗尽,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有机物继续进行厌氧代谢,厌氧代谢终点产物为有机酸、乙醇、醛和H2S等;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上水石表面的生物膜逐渐增厚,超过一定厚度后,吸附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入内源代谢,失去其黏附在上水石上的性能,脱落下来,上水石表面再生长出新的生物膜,使污水中的固形物和有机物胶体与水分离,水在池中停留几小时,而杂质停留几日或几周,杂质在曝气的作用下,不易沉入池底,而是随着流体不断流动,被培养的生物菌生化分解,从而无污泥产生。将上水石填充到生化池内可选择由下层至上层粒径逐渐减小,下层将较大的杂质过滤,上层将较小的杂质过滤,使处理效果更佳。

  本发明将上水石作为载体处理污水,出水效果好,无污泥产生,可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上水石对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强,抗冲击负荷性能强,各项性能均优于其它软性填料,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上水石是天然材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使用成本非常低,适合在产业上的大规模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