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臭味产生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14 8:57:07

  申请日2010.03.05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1/02; C05F7/00; C02F3/10; C02F1/52; C02F3/12; C02F3/34

  摘要

  一种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装置,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任何臭味。装置前端设有进水口、末端设有出水口和出泥口。预处理区、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依次导通连接,污水依次流经这三个处理区域,并在沉淀区固液分离,上清液排放;沉淀区部分回流污泥流入菌种培养区进行菌种的活化、培养和富集等。有益效果:菌种的活化、培养、富集并回流至特定的构筑物,对污水中BOD、COD、氨氮、TP、TN的去除能力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分别有8%-30%的提高;微生物使剩余污泥趋于稳定化,提高污泥沉降性及污泥的脱水能力、减少污泥产量;微生物使剩余污泥腐殖化,脱水后的污泥无臭味,可直接或与畜牧废弃物混合、发酵后用作肥料,施用于农田;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几乎不产生臭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前端设进水口(1),末端设出水口(2)和出泥口(10);装置内分五大区域,依次为预处理区(I)、菌种活化富集区(II)、生物处理区(III)、沉淀区(IV)和污泥贮存区(V);预处理区、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依次导通连接,污水依次流经这三个处理区域,并在沉淀区固液分离,上清液排放;沉淀区部分回流污泥通过回流污泥输送管(4)流入菌种活化富集区(II)进行菌种的活化、培养和富集;培养后的污泥通过培养污泥输送管(7)、(5)、(8)分别流入本装置前端的进水管、生物处理区和污泥贮存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前端设有进泥管(11)和进泥槽(12),末端设有出泥管(17);该区域底部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墙(15),隔板(13)置于支撑墙(15)上;隔板(13)下方悬挂有金属笼(14);区域长度方向一边上方设有翻板曝气器(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的隔板(13),可以竖直设置,也可横折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金属笼(14)内装有复合填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金属笼(14)内装有以腐殖酸、硅酸盐和三氧化二铁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填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所述的翻板曝气器(16)是由转轴和翻板构成的。

  说明书

  一种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装置,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任何臭味。

  背景技术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

  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方法有:筛滤、沉淀、上浮、气浮、过滤和反渗透等。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等。

  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主要方法一为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一为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

  目前,活性污泥法已成为污废水处理技术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工艺,虽然在几十年的研究探讨中不断改进,其处理过程中仍会有易产生臭味、脱氮除磷效果不佳、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处理效果不稳定以及污泥含水率高、不易脱水等缺点。城市所拥有的污水处理厂数目,在我国水污染治理规划逐步实施的背景下,将不断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城市恶臭污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来源。

  传统中,恶臭气体的处理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如洗涤、吸附、焚烧等。这些技术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化学药剂、吸附剂、燃料等的不断消耗而带来的高的运行费用。生物过滤技术是恶臭气体处理中相对较新的技术。它不需要大量药剂的投加,只需要少量营养物的提供,而且可以在常温条件下运行,因而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及发展潜力的技术。而且生物过滤技术对H2S处理的投资费用较传统的湿式化学吸收法低80%。生物除臭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现在应用较多的生物滤池法存在的明显弊端是,占地面积大、反应条件不易控制等,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改善污泥性能,净化污水处理设施周边环境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装置前端设进水口1,末端设出水口2和出泥口10;装置内分五大区域,依次为预处理区I、菌种活化富集区II、生物处理区III、沉淀区IV和污泥贮存区V;预处理区、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依次导通连接,污水依次流经这三个处理区域,并在沉淀区固液分离,上清液排放;沉淀区部分回流污泥通过回流污泥输送管4流入菌种活化富集区II进行菌种的活化、培养和富集;培养后的污泥通过培养污泥输送管7、5、8分别流入本装置前端的进水管、生物处理区和污泥贮存区。

  所述的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前端设有进泥管11和进泥槽12,末端设有出泥管17;该区域底部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墙15,隔板13置于支撑墙15上;隔板13下方悬挂有金属笼14;区域长度方向一边上方设有翻板曝气器16。

  所述的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的隔板13,可以竖直设置,也可横折设置。

  所述的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金属笼14内装有复合填料。

  所述的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金属笼14内装有以腐殖酸、硅酸盐和三氧化二铁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填料。

  所述的菌种活化富集区II的所述的翻板曝气器16是由转轴和翻板构成的。

  预处理区依靠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等方法将污水中漂浮物、悬浮物去除;

  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流入生物处理区,在这一区中慢慢形成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絮凝体——活性污泥,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得污水得到净化、澄清;

  沉淀区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重力下沉淀去除,上清液经装置出水口排放,同时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生物处理区,少部分回流到菌种活化富集区进行菌种活化富集,剩余污泥流入污泥贮存区;

  菌种活化富集区是将沉淀区回流污泥流入其中进行菌种的活化、培养和富集,培养后的污泥通过管路分别流入本实用新型进水口、生物处理区和污泥贮存区;

  污泥贮存区的污泥通过装置出泥口流入污水厂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

  本实用新型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处理。污水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处理、生物处理,BOD、COD、氨氮、TP、TN的去除能力都较传统活性污泥法有一定提高。

  本实用新型无臭味产生的污水处理装置内加设菌种活化富集区,该区域前端设有进泥管和进泥槽,末端设有出泥管;沿区域长度方向设有隔板,隔板可以竖直设置,也可横折设置;隔板下有支撑墙,隔板下方悬挂有金属笼,笼内装有以腐殖酸、硅酸盐和三氧化二铁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填料;沿区域长度方向的一边上方设有由转轴和翻板构成的、由电机控制的翻板曝气器。

  本实用新型装置内的菌种活化富集区,由于投入以腐殖酸、硅酸盐和三氧化二铁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填料,为活性污泥中部分非优势菌种提供了适宜活化并快速繁殖的营养环境,成为优势菌种,该菌种具有显著的凝集能力,可加强活性污泥的絮凝能力;同时,在有腐植酸的环境内,三氧化二铁溶解并形成铁的络合物,促进铁还原细菌的生长,进而抑制硫化氢和挥发性含硫有机物的释放。将培养后的活性污泥重新分别流入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前端的进水管、生物处理区和污泥贮存区,能够有效提高处理污水出水水质,改善了污泥的性能,提高污泥沉降性及污泥的脱水能力、减少污泥产量;同时,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无臭气排放,使污水厂及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几乎不产生臭气;

  2.优势菌种的活化、培养、富集并回流至特定的构筑物,对污水中BOD、COD、氨氮、TP、TN的去除能力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分别有8%-30%的提高;

  3.微生物使剩余污泥趋于稳定化,提高污泥沉降性及污泥的脱水能力、减少污泥产量;

  4.微生物使剩余污泥腐殖化,脱水后的污泥无臭味,可直接或与畜牧废弃物混合、发酵后用作肥料,施用于农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