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3.17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IPC分类号C02F11/14; C08F120/56
摘要
一种污泥脱水改性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将丙烯酰胺8.5份倒入一个四口烧杯中,加入85份的水再进行搅拌,再通入高压氮气10分钟滴入0.5-0.8份的氨水;进行加温,在50-60℃时,加入0.8-1.5份还原铁粉,5-10份氯化铝溶液,以及引发剂过硫酸钾0.5-1份,使还原铁粉和氯化铝质量配比为1∶1-2∶1,同时用0.1mol/L硫酸和同样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在7-9的范围内,温度不大于70℃,搅拌速度为每分钟90转条件下反应4小时;自然冷却,在小于100℃的真空干箱中熟化8小时,研磨成粉状即是本改性絮凝剂。本产品兼具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高效低廉,适用于污水处理中的絮凝及污泥脱水絮凝处理,受温度影响小、PH值适用范围广,性能稳定,无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脱水改性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以下重量组份,丙烯酰胺8.5份、引发剂过硫酸钾0.5-1份、还原铁粉0.8-1.5份、浓度为20-30%的氯化铝水溶液5-10份、浓度为0.1mol/L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适量,氨水0.5-0.8份,其制备方法是:(1)将丙烯酰胺8.5份倒入一个四口烧杯中,加入85份的水再进行搅拌,使之充分溶解,然后通入高压氮气10分钟,以除去溶解氧,在通入氮气过程中向溶液中滴入0.5-0.8份的氨水;(2)对上述溶液进行加温,在50-60℃时,加入0.8-1.5份还原铁粉,5-10份氯化铝溶液,以及引发剂过硫酸钾0.5-1份,使还原铁粉和氯化铝质量配比为1∶1-2∶1,同时用0.1mol/L硫酸和同样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在7-9的范围内,温度不大于70℃,搅拌速度为每分钟90转条件下反应4小时;(3)停止加热和搅拌后,自然冷却,在小于100℃的真空干箱中熟化8小时,即得到谈黄色透明均相的块状胶体,研磨成粉状即是本改性絮凝剂。
说明书
一种污泥脱水改性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的处理,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污泥脱水使用的污泥脱水改性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在解决水污染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目前对剩余污泥的处置方式有多种,如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无论采用何种处置方式,都必须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以减少它的体积、便于存储和运输。因为剩余污泥的颗粒细小,呈絮状及胶状结构,含水量高、不易脱水,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加入高性能的絮凝剂。絮凝剂包括有机、无机和复合型,使用有机絮凝剂虽具有脱水效果好的优点,但是成本较高,且不能降低污泥的压缩性,残留污染大,复合型混凝剂也具有良好的脱水效果,但是对过滤速度提高作用不大,且适用温度及PH值范围窄、难以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脱水效果好、残留污染物少的污泥脱水改性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种污泥脱水改性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以下重量组份,丙烯酰胺8.5份、引发剂过硫酸钾0.5-1份、还原铁粉0.8-1.5份、浓度为20-30%的氯化铝水溶液5-10份、浓度为0.1mol/L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适量,氨水0.5-0.8份,其制备方法是:(1)将丙烯酰胺8.5份倒入一个四口烧杯中,加入85份的水再进行搅拌,使之充分溶解,然后通入高压氮气10分钟,以除去溶解氧,在通入氮气过程中向溶液中滴入0.5-0.8份的氨水;(2)对上述溶液进行加温,在50-60℃时,加入0.8-1.5份还原铁粉,5-10份氯化铝溶液,以及引发剂过硫酸钾0.5-1份,使还原铁粉和氯化铝质量配比为1∶1-2∶1,同时用0.1mol/L硫酸和同样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在7-9的范围内,温度不大于70℃,搅拌速度为每分钟90转条件下反应4小时;(3)停止加热和搅拌后,自然冷却,在小于100℃的真空干箱中熟化8小时,即得到谈黄色透明均相的块状胶体,研磨成粉状即是本改性絮凝剂。本产品兼具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高效低廉,适用于污水处理中的絮凝及污泥脱水絮凝处理,受温度影响小、PH值适用范围广,性能稳定,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