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3.26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IPC分类号C02F9/08; C02F103/16; C02F1/28; C02F1/4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电镀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工艺方法,将废水放入集水池中,然后利用提升装置将废水提升至下步工序,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步骤:电镀废水预处理步骤:将电镀废水依次通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滤芯式过滤器进行除杂,滤液进入下步工序;膜浓缩步骤:将上步骤中获得的滤液投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逐级浓缩分离,透过液收集至透过液水池,并作为电镀流水线中的漂洗用水;浓缩液进入浓缩液水箱,并回用至镀槽或电解回收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传统电镀行业污水排放量,回收废水中有害的重金属,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且水处理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从电镀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工艺方法,将废水放入集水池中,然后利用提升装置将废水提升至下步工序,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步骤:
电镀废水预处理步骤:将电镀废水依次通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滤芯式过滤器进行除杂,滤液进入下步工序;
膜浓缩步骤:将上步骤中获得的滤液投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逐级浓缩分离,透过液收集至透过液水池,并作为电镀流水线中的漂洗用水;浓缩液进入浓缩液水箱,并回用至镀槽或电解回收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电镀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每一级滤过膜由外至内依次包含有孔径为0.1-10um的有机微滤膜、孔径为5-50nm的超滤膜、孔径为0.5-5nm的纳滤膜和孔径为0.1-1nm的反渗透膜。
说明书
一种从电镀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电镀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工艺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电镀生产中工艺废水,包括酸洗工段、水洗工段、脱脂工段等,此外此外还有地面冲洗废水、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等。在进行镍、铜回收及水循环用项目技改前,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30万吨电镀镍漂洗废水及15万吨镀酸铜电镀废水,用传统化学法进行处理,处理成本高、没有回收,处理后的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目前的处理站主要以多步物化沉淀工艺为主,处理效率不高各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PH范围不同,而实际反应过程很难精确控制,从而导致整体处理效果不稳定;人工操作强度高;形成大量的含金属离子污泥,需要另行委外处理;废水中大量金属离子无法回收利用,导致企业成本投入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电镀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工艺方法,可以减少传统电镀行业污水排放量,回收废水中有害的重金属,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从电镀废水中回收贵金属的工艺方法,将废水放入集水池中,然后利用提升装置将废水提升至下步工序,还包括以下步骤:
电镀废水预处理步骤:将电镀废水依次通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滤芯式过滤器进行除杂,滤液进入下步工序;
膜浓缩步骤:将上步骤中获得的滤液投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逐级浓缩分离,透过液收集至透过液水池,并作为电镀流水线中的漂洗用水;浓缩液进入浓缩液水箱,并回用至镀槽或电解回收镍。
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每一级滤过膜由外至内依次包含有孔径为0.1-10um的有机微滤膜、孔径为5-50nm的超滤膜、孔径为0.5-5nm的纳滤膜和孔径为0.1-1nm的反渗透膜。
采用膜分离工艺,膜出水水质高,完全满足电镀行业的工艺用水要求;可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使企业在治理污水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本发明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是高科技模块化设计,能不断进行拓展加大处理量;系统操作方便,占的面积小。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选择透过性能来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过程是一种无变相、低能耗的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操作方便和用途广泛的特点,是当代公认的最先进的化工分离技术之一。膜分离技术可作为一种清洁生产工艺,代替传统的蒸馏浓缩、高速离心分离、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生化处理沉降等工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传统电镀行业污水排放量,回收废水中有害的重金属,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且水处理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