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日2010.06.16
IPC分类号F04B43/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泵包括水下行走装置与水上蠕动泵,水上蠕动泵安装在水下行走装置的壳体上,所述水下行走装置上安装有可调气浮机构,在水下行走装置的前端部安装有铲泥板,所述铲泥板前端向上翘起,在水下行走装置的后端部安装有推进叶片,在铲泥板后方位置的水下行走装置上安装有污泥吸管,所述水上蠕动泵包括在安装壳体内转动安装的挤压盘,挤压盘边缘处安装有挤压凸块,在安装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弹性的吸浆软管,所述吸浆软管的进料端与污泥吸管的出料端相接,且污泥吸管的管径大于吸浆软管的管径。本发明可以在条件恶劣的池底、井下使用,不受天气条件、水量多少影响,可以自启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包括水下行走装置(1)与水上蠕动泵(2),水上蠕动泵(2)安装在水下行走装置(1)的壳体上,所述水下行走装置(1)上安装有可调气浮机构(1.1),在水下行走装置(1)的前端部安装有铲泥板(1.2),所述铲泥板(1.2)前端向上翘起,在水下行走装置(1)的后端部安装有推进叶片(1.3),在铲泥板(1.2)后方位置的水下行走装置(1)上安装有污泥吸管(1.4),其特征是:所述水上蠕动泵(2)包括在安装壳体(2.1)内转动安装的挤压盘(2.2),挤压盘(2.2)边缘处安装有挤压凸块(2.3),在安装壳体(2.1)内固定安装有弹性的吸浆软管(2.4),所述吸浆软管(2.4)的进料端与污泥吸管(1.4)的处料端相接,且污泥吸管(1.4)的管径大于吸浆软管(2.4)的管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其特征是:所述铲泥板(1.2)前端向上翘起5~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其特征是:所述污泥吸管(1.4)的管径是吸浆软管(2.4)的管径3~4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其特征是:所述水下行走装置(1)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均安装有导轮(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除污泥 蠕动挤压泵,其特征是:所述水下行走装置(1)的前端部安装有探头(1.6),该探头(1.6)与地面控制中心(3)通过电气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其特征是:所述水下行走装置(1)为履带式行走装置。
说明书
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粪便与浓浆泵,尤其是一种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厂大水池底部进行污泥清理,一般采用先放水再人工挖泥的方式,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工人劳动环境恶劣。目前一般的泵体只能抽吸液体,对于液体中含有其他块状介质泵体无法一起清理,而且这些泵体结构复杂,损坏后维修成本大,在启动时需要灌水,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条件恶劣的池底、井下使用、不受天气条件、水量多少影响、可以自启动,不需要灌水的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下机器人除污泥蠕动挤压泵,包括水下行走装置与水上蠕动泵,水上蠕动泵安装在水下行走装置的壳体上,所述水下行走装置上安装有可调气浮机构,在水下行走装置的前端部安装有铲泥板,所述铲泥板前端向上翘起,在水下行走装置的后端部安装有推进叶片,在铲泥板后方位置的水下行走装置上安装有污泥吸管,所述水上蠕动泵包括在安装壳体内转动安装的挤压盘,挤压盘边缘处安装有挤压凸块,在安装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弹性的吸浆软管,所述吸浆软管的进料端与污泥吸管的处料端相接,且污泥吸管的管径大于吸浆软管的管径。
所述铲泥板前端向上翘起5~10°。
所述污泥吸管的管径是吸浆软管的管径3~4倍。
所述水下行走装置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均安装有导轮。
所述水下行走装置的前端部安装有探头,该探头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气连接。
所述水下行走装置为履带式行走装置。
本发明在条件恶劣的池底、井下所有挖、提取都可以依靠水下机器人完成,不受天气条件、水量多少的影响。同样即使池底、堰井下有毒气,操作工也不会受到伤害。水体或浆体中含有其他块状介质时可以一起清理,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无垫料,不需要常规的维修,可以自启动,不需要灌水,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