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7.20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IPC分类号C02F1/78
摘要
一种水处理技术领域的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旋螺式管道反应器、水质监测器和过滤器,其中: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臭氧输入端相接,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相接,旋螺式管道反应器的一端与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出水端相接,另一端与过滤器的入口相接,水质监测器设置于过滤器的出口,过滤器的出口与出水管相连。本装置结构及安装简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净化效率高、功效明显、可移动性强等特点。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发生器、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旋螺式管道反应器、水质监测器和过滤器,其中: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臭氧输入端相接,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相接,旋螺式管道反应器的一端与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出水端相接,另一端与过滤器的入口相接,水质监测器设置于过滤器的出口,过滤器的出口与出水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微孔曝气头位于进水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螺式管道反应器为螺旋管结构,其螺旋管的横切面呈三角形,螺旋方向为水平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曝气机和曝气管,其中: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相连,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曝气机相连,曝气机的出气口与曝气管相连。
说明书
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水处理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自2010年从7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新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适用于我国的城市或农村的各类日常饮水和生活用水,但不包括饮料和矿泉水。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标准颁布之前,我国农村饮水一直参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此次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农村。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地区受经济条件、水源及水处理能力等限制,实际尚难达到与城市相同的饮用水水质要求。另外,对于城市供水网络系统中,自来水要流经公共供水管网,再到户内管道、水箱等自来水设备后才能到居民家的水管。这个过程中,由于管道老化、锈蚀或者材质问题、水管接缝点渗漏等,常常会使到达居民用水点之前的自来水遭受污染。因此,要喝上合格的直接饮用水还需要相关水处理系统设备辅助配套措施。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720302111.3,记载了一种“水处理系统”,该技术包括储水容器、驱水装置、过滤装置以及与过滤装置并列设置的臭氧与水混合系统,驱水装置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进口和过滤出口,臭氧与水混合系统包括水进口和水出口,进水口、过滤出口和水出口位于储水容器中,出水口连通过滤进口和水进口,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加氯装置和水质监控器,臭氧发生器、加氯装置与臭氧与水混合系统连通,水质监控器连通储水容器,但该技术成本高,耗电量大,臭氧利用率低;臭氧与水体接触时间短,净化效率受到限制;需要另外设置较大的臭氧发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臭氧的水处理装置,具有结构及安装简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净化效率高、功效明显、可移动性强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臭氧发生器、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旋螺式管道反应器、水质监测器和过滤器,其中: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臭氧输入端相接,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相接,旋螺式管道反应器的一端与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的出水端相接,另一端与过滤器的入口相接,水质监测器设置于过滤器的出口,过滤器的出口与出水管相连。
所述的旋螺式管道反应器为螺旋管结构,其螺旋管的横切面呈三角形,螺旋方向为水平方向,该旋螺式管道有效增大了反应器的空间。
所述的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曝气机和曝气管,其中: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相连,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曝气机相连,曝气机的出气口与曝气管相连。该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由太阳能电池发电,为曝气机提供充足的能源,有效利用自然界的能源,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曝气器使用管式微孔曝气,360度打孔,不存在曝气死区,曝气空气泡粒径在2mm以下,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
所述的过滤器内放置多层滤材,多层滤材的滤料粒径为0.6-1.0mm,滤料厚度大于等于100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工作:首先通过曝气技术将臭氧注入水体,以螺旋式水流管道使处理水体与臭氧接触时间在3分钟以上,有效提高臭氧利用率,并可有效去除水中的三氯甲烷、酚、氰、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等多种有机或无机污染物、有毒物、去除供水管网中二次污染物管垢等污物。
本装置无需在循环净化模式下,即可使用水质达标,可广泛应用于敞开式的单向水流模式,水质处理净化效果好;水质过滤器采用创新性工艺,滤料粒径在0.6-1.0mm,滤料厚度达1000mm以上。可使臭氧投加量有效减少,经处理后的水体中剩余臭氧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绝对安全。通过太阳能微孔曝气装置,将臭氧气体经盘管上的微小气孔,被切割成微气泡,采用低能耗加大了臭氧的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及安装简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净化效率高、功效明显、可移动性强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