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发布时间:2018-11-2 11:48:25

  申请日2010.05.28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IPC分类号B01D21/02; B01D21/06; B01D21/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以提高絮凝净化效果、提高絮凝效率。该澄清池包括: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絮凝反应单元、与该絮凝反应单元相连通的澄清单元。絮凝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反应室,底部与进水管相连,内部有多个涡流反应器,用于对通过进水管流入的水和混凝剂进行一次絮凝反应;第二反应室,顶部或上部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顶部相连通,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用于对从第一反应室流入的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澄清池,提高了絮凝净化效果和絮凝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包括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絮凝反应单元、与该絮凝反应单元相连通的澄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反应单元包括:

  第一反应室,底部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用于对通过进水管流入的水和混凝剂进行一次絮凝反应;

  第二反应室,顶部或上部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顶部相连通,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用于对从第一反应室流入的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

  所述澄清单元包括:

  澄清分离室,底部与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底部或下部相连通,用于对从第二反应室底部或下部流入的水进行沉淀处理;

  集水槽,安装在所述澄清分离室外侧的上部,用于收集澄清分离室中进行沉淀处理之后流入的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分离室还包括:

  沉淀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澄清分离室的内壁,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斜管或斜板,用于沉淀水中的颗粒物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或斜板的内壁为打毛处理或者设置有波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室嵌套在所述第二反应室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室嵌套在所述澄清分离室中。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澄清池底部下半部分为污泥浓缩室,底部设置有污泥斗,该污泥斗连接有排泥管;所述第二反应室和澄清分离室中由于重力作用沉入池底的絮凝体和颗粒物质通过所述泥斗和排泥管排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池底坡度设置为1/100~1/12,所述泥斗设置在澄清池池底的最低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刮泥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泥浓缩室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污泥浓缩室中的絮凝体和颗粒物质刮入到所述泥斗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反应器的开孔率为45%~65%,球体内、外表面打毛处理;所述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为打毛处理的实心绳状弧边及圆环构成的空心球,表面开孔率为55%~7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反应器的材质为ABS塑料。

  说明书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澄清池。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污水处理方式为,在澄清池中进行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其中:絮凝过程是在污水与混凝剂混合后,水中的杂质胶体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脱稳,并通过絮凝设备将水中的胶体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絮凝体,该絮凝体中包裹着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过程中杂质被泥渣层阻留从而从水中分离,在澄清池上部收集清水。

  目前,澄清池形主要包括水力循环澄清池和机械搅拌式澄清池,两者的区别在于,水利循环澄清池依靠水流速度和流向来达到脱稳胶体相互凝聚效果,实现絮凝过程;而机械搅拌式澄清池通过机械搅拌来实现絮凝过程。然而,水利循环澄清池由于其利用的是水的自然流速来实现稳脱胶体的凝聚,而一般情况下水流速度较慢,使得胶体之间不能进行充分的碰撞,从而使得絮凝反应效率较低;而机械搅拌式澄清池由于其施力不均衡则可能导致凝聚的絮凝体被打碎,从而导致絮凝体较小,不易沉淀,继而导致絮凝净化效果较差、絮凝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以提高絮凝反应的絮凝净化效果和提高絮凝效率。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包括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絮凝反应单元、与该絮凝反应单元相连通的澄清单元,其中:

  所述絮凝反应单元包括:

  第一反应室,底部与进水管相连,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用于对通过进水管流入的水和混凝剂进行一次絮凝反应;

  第二反应室,顶部或上部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顶部相连通,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用于对从第一反应室流入的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

  所述澄清单元包括:

  澄清分离室,底部与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底部或下部相连通,用于对从第二反应室底部流入的水进行沉淀处理;

  集水槽,安装在所述澄清分离室外侧的上部,用于收集澄清分离室中进行沉淀处理之后流入的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澄清池,一方面,由于在第一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水流从进水管进入到第一反应室,经过涡流反应器的孔洞时,流速和方向变化,使水流形成微涡流,混凝剂水解形成的絮凝体在微涡流的作用下快速扩散,加强了絮凝体与水中杂质的碰撞机会,充分吸附水中杂质,提高絮凝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包含有絮凝体的水流从第一反应室进入到第二反应室中时,经过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的孔洞形成更微小的微涡流,既能进一步提高絮凝体与絮凝体之间的碰撞机会,形成大片的絮凝体,以便在后续的澄清分离过程中更好的沉淀,从而提高了絮凝净化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