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型村镇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1 13:29:28

  申请日2011.04.11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种分散型村镇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该装置进水口(13)和出水口(6)分别位于装置主体(1)的左侧底端和右侧上部;开孔隔板(4)将装置主体(1)分为七个区域,依次为厌氧滤池(A)区,厌氧滤池(B)区,复合区(C),接触氧化(D)区,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和出水区(G);其中复合区(C)通过无孔隔板(25)、封闭隔板(27)、带孔隔板(26)分为等容积的两室;厌氧滤池(A)区、厌氧滤池(B)区、厌氧滤池(H)区内布设陶粒(2)作为填料;布设空心球(3)且设有系统;厌氧滤池(A)区及接触氧化(F)区底部设有硝化液回流口(10)硝化液回流。本装置操作简便、卫生低耗,抗冲击负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散型村镇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水口(13)和出水口(6)分别位于装置主体(1)的左侧底端和右侧 上部;开孔隔板(4)将装置主体(1)分为七个区域,沿进水方向依次为厌 氧滤池(A)区,厌氧滤池(B)区,复合区(C),接触氧化(D)区,接触 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和出水区(G);其中复合区(C)通过无孔隔 板(25)、封闭隔板(27)、带孔隔板(26)分为等容积的两室,沿进水方向, 封闭隔板(27)左侧为厌氧滤池(H)区,右侧为接触氧化(I)区;厌氧滤 池(A)区、厌氧滤池(B)区、厌氧滤池(H)区内布设陶粒(2)作为填料; 接触氧化D区、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接触氧化(I)区内距 底面1/15-1/10水深处设置多孔承托板(11),用以支撑布设其中的填料——空 心球(3);接触氧化(D)区、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接触氧 化(I)区底部中心设有曝气头(12),通过布气管(15)与气体流量计(14)、 进气阀(16)、空气压缩机(17)相连接,构成曝气系统;厌氧滤池(A)区 及接触氧化(F)区底部设有硝化液回流口(10),通过硝化液回流管(19) 与硝化液回流泵(18)、调节阀(21)相连接形成回路,构成硝化液回流系统;

  所述的无孔隔板(25)和带孔隔板(26)底部配有使其在水平面上沿垂 直进水方向滑动的滑槽;封闭隔板(27)垂直于开孔隔板(4)及水平面,固 定于复合区(C)中部;

  所述的出水区(G),其底面设置清理口(9),并与水平成15-45度倾角; 底面至距离底面1/8-1/5水深区域为沉淀区,由若干斜板(8)构成;距离底面 1/2-3/5水深位置设L型隔板(7),与开孔隔板(4)密封连接;溢流口(5) 与装置主体(1)运行时的液面高度齐平,通过弯管与出水口(6)相连接;L 型隔板(7)中心设有投药口(28),通过加药管(23)连接加药泵(22),与 储药箱(24)构成投药系统;

  所述的陶粒(2),规格为密度1.8-2.0g/cm3、比表面积 2500-3980m2/m3、孔隙率38-53%;所述的空心球(3),规格为比 表面积300-460m2/m3。

  说明书

  一种分散型村镇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分散型村镇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具备高效、简便、卫生的特点,尤其适合需纳入敏感水体的分散型村镇污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十一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扩大,污染物控制取得良好效果,而针对分散型污水,特别是村镇污水的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进入“十二五”后,国家对环保领域的政策引导与战略投入进一步提高,村镇污水治理是极具研究和实用价值的领域之一,其工艺设计,运行维护,设备研发,技术经济分析等已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村镇污水相对于城市污水,其氮、磷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如不有效处理而排放,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当出水需纳入敏感水体时,对其进行强化脱氮除磷十分必要。实际运行中,由于成本、施工等制约因素,在广大农村地区难以进行污水的集中处理,因此采用小型一体化装置就地处理较为可行。

  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是一种填充有微生物载体的高速厌氧生物反应器。高污泥浓度和长泥龄使其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低产泥率减少了污泥处置成本;良好的有机物水解酸化效果为后续生物脱氮提供了碳源,填料的吸附作用则保证了可利用碳源的保存。因此,近20多年来,AF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废水,运行效果良好。目前,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反应效率的提高及解决滤料的堵塞,而随着富营养化的日趋严重,为控制出水中的氮、磷浓度,需耦合其他生化工艺进行高效、稳定地脱氮除磷。

  生物接触氧化(Bio-Contact Oxidation)也叫淹没式生物滤池,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污水与附着有生物膜的载体相接触而得到净化。填料上的高生物量保证了反应器的高容积负荷;良好的水流混合特性提高了抗冲击负荷能力;较低的剩余污泥产量则节省了二沉池空间和基建费用;运行管理方便、卫生,十分适合分散型村镇污水的处理。目前,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及反应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厌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耦合生物处理工艺,针对分散型村镇污水,具备良好的脱氮及一定的除磷能力,运行稳定,卫生方便,效果良好。而目前针对小规模污水处理,化学除磷效果及稳定性高于生物除磷,因此进行生化工艺的耦合是村镇污水强化脱氮除磷的最佳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工艺在处理分散型污水时,效率不高,脱氮除磷效果差,运行维护不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种分散型村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操作简便、卫生低耗,抗冲击负荷,其特征在于:

  ①基于厌氧滤池-接触氧化-化学沉淀耦合工艺而构建;②装置主体分为七格,创造出推流状态,提高反应推动力,较好地平衡了反应效率与经济成本;③设置复合区,通过隔板的调节改变区域的功能,增加对特定污染物的冲击负荷;④出水区构造独特,形成斜板沉淀区,化学除磷区和溢流区。

  装置结构与平面示意图分别如附图1,2所示,具体特征在于:

  进水口13和出水口6分别位于装置主体1的左侧底端和右侧上部。开孔隔板4将装置主体1分为七个区域,沿进水方向依次为厌氧滤池A区,厌氧滤池B区,复合区C,接触氧化D区,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和出水区G。其中复合区C通过无孔隔板25、封闭隔板27、带孔隔板26分为等容积的两室,沿进水方向,封闭隔板27左侧为厌氧滤池H区,右侧为接触氧化I区。厌氧滤池A区、厌氧滤池B区、厌氧滤池H区内布设陶粒2作为填料;接触氧化D区、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接触氧化I区内距底面1/15-1/10水深处设置多孔承托板11,用以支撑布设其中的填料——空心球3;接触氧化D区、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接触氧化I区底部中心设有曝气头12,通过布气管15与气体流量计14、进气阀16、空气压缩机17相连接,构成曝气系统。厌氧滤池A区及接触氧化F区底部设有硝化液回流口10,通过硝化液回流管19与硝化液回流泵18、调节阀21相连接形成回路,构成硝化液回流系统。

  所述的无孔隔板25和带孔隔板26底部配有使其在水平面上沿垂直进水方向滑动的滑槽;封闭隔板27垂直于开孔隔板4及水平面,固定于复合区C中部。

  所述的出水区G,其底面设置清理口9,并与水平成15-45度倾角;底面至距离底面1/8-1/5水深区域为沉淀区,由若干斜板8构成;距离底面1/2-3/5水深位置设L型隔板7,与开孔隔板4密封连接;溢流口5与装置主体1运行时的液面高度齐平,通过弯管与出水口6相连接。L型隔板7中心设有投药口28,通过加药管23连接加药泵22,与储药箱24构成投药系统。

  所述的陶粒2,规格为 密度1.8-2.0g/cm3、比表面积2500-3980m2/m3、孔隙率38-53%;所述的空心球3,规格为 比表面积300-460m2/m3。

  基于构建的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试验,形成一种分散型村镇污水强化脱氮除磷方法,采用的技术路线可分为以下3步:

  ①调节原污水的磷负荷,改变控制参数,确定合适的化学药剂,最佳投药浓度和投加量,测试除磷效果。

  ②调节原污水的氮负荷,合理控制硝化液回流体积比,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确定一体化装置的最佳运行方式,测试脱氮效果。

  ③模拟分散型村镇污水的实际排放情况,改变污染物负荷,测试复合区功能的改变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增加应用可行性。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分散型村镇污水强化脱氮除磷方法的技术原理:

  分格后的装置主体避免了进水后完全混合流态的出现,创造出推流状态,提升反应推动力,分为七格较好地做到了反应效率与经济成本间的平衡。原水在厌氧滤池中实现水解酸化;通过陶粒的吸附实现碳源的保存,为反硝化提供电子供体;在陶粒间的过滤可有效截留悬浮物;在接触氧化池中实现有机物的进一步降解及硝化,产生的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滤池反硝化,控制回流体积比可实现深度脱氮;合理控制接触氧化池的溶解氧浓度,可利用空心球上附着的生物膜形成的“微环境”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磷的去除有两种途径,少量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靠水力冲刷使生物膜脱落,沉积在沉淀区,定期清除;绝大多数通过在化学除磷区投药,形成沉淀去除。

  具体方法为:原水由进水口13流入装置主体1,在厌氧滤池A区,厌氧滤池B区共停留2.0-3.0h,进行有机物的水解酸化,原水在陶粒2间过滤,部分悬浮物被截留,同时部分短链有机物被吸附,作为反硝化的碳源,完成原 水中以化学需氧量COD计的20-30%的有机物降解后,污水进入复合区C。当原水氨氮质量浓度超过45mg/L时,将无孔隔板25与带孔隔板26沿各自对应的底部滑槽移动,使其位置沿进水方向分别与厌氧滤池H区和接触氧化I区相重合,复合区C转换为接触氧化I区,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在30-40min,调节供气量,控制溶解氧(DO)浓度在1.5-2.0mg/L,增加硝化效果。当原水COD质量浓度超过500mg/L,或者氨氮质量浓度超过45mg/L同时COD质量浓度超过500mg/L时,将无孔隔板25与带孔隔板26沿各自对应的底部滑槽在水平面上沿垂直进水方向移动,使其位置沿进水方向分别与接触氧化I区和厌氧滤池H区相重合,复合区C转换为厌氧滤池H区,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在30-45min,强化水解酸化效果,降低后续处理负荷。流经复合区C后,污水依次经过接触氧化D区,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通过渐减曝气的方式,控制这三个区域的DO浓度依次为1.4-1.6,0.9-1.1,0.4-0.6mg/L,水力停留时间均为60-80min,接触氧化D区完成有机物的进一步降解及硝化,接触氧化E区、接触氧化F区可利用空心球3上的生物膜内部缺氧,外部好氧的“微环境”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在水力冲刷下,部分生物膜的脱落及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实现了少量的生物除磷,硝化液自接触氧化F区底部回流至厌氧滤池A区,利用后者内丰富的碳源完成反硝化,回流体积比控制在100%-300%(脱氮率随回流体积比增加而上升,但大于300%时脱氮效果增加不明显,同时增加中间水箱的体积,经济性不佳),控制接触氧化F区较低的DO浓度显著减少了回流对厌氧滤池A区、厌氧滤池B区运行状态的破坏。经过上述处理后,水流进入出水区G,先在由若干斜板8构成的沉淀区完成初步的固液分离,控制该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在40-60min,当原水含磷浓度超过0.5mg/L时,启动加药泵22,通过加药管23向投药口28中泵送质量浓度为10-15mg/L的聚合氯化铝溶液,生成的沉淀进入沉淀区,液流上升,通过溢流口5经出水口6排出装置主体1。通过清理口9可定期清理装置内积聚的沉淀物,当实际水力停留时间超过预设值的130%时,认为运行中发生堵塞,对陶粒2和空心球3进行反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针对分散型村镇污水的处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稳定,经济,卫生,简便的运行效果,与现有装置及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厌氧滤池-接触氧化耦合工艺低产泥率及一体化装置封闭式的特点满足了卫生,简便的管理要求;反应装置内的高生物量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减少反应区容积,节约基建成本,经济性良好。

  (2)装置主体的合理分格创造了反应区内的推流状态,提高了反应效率,单独设置的出水区强化了沉淀作用,可保证出水悬浮物的控制。针对进水的负荷变化,调整隔板位置可实现指定区域的功能改变,强化特定污染物的去除,增加抗冲击负荷能力,无需更换填料,操作简便。

  (3)接触氧化区内,合理控制DO浓度,利用载体生物膜形成的内部缺氧外部好氧的“微环境”,可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节约碳源、供气能耗、反应器容积,减少剩余污泥产量。

  (4)当原污水磷负荷增大时,设置化学除磷方案,使水流通过化学反应区,与外加药液反应生成沉淀,强化除磷效果,简便易行,高效快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