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技术

发布时间:2018-10-24 11:17:22

  申请日2011.01.25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IPC分类号C02F1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包括污泥接收搅拌槽,其特征在于该污泥接收搅拌槽上方设有钢平台格栅,污泥接收搅拌槽周边设有水下搅拌器,该污泥接收搅拌槽中心设有集水筒,该集水筒包括污水收集筒,污水收集筒上方设有浮渣收集槽,污泥接收搅拌槽底部为锥形槽,污泥接收搅拌槽侧面设有进水管,污水收集筒底部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通沟污泥淘洗预处理过程中用水量过大,分离效率低的问题,由于洗后污水循环利用率以及分离效率的提高,本装置较传统推流式分离装置节约用水30%~50%,淘洗时间缩短1/3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包括污泥接收搅拌槽,其特征在于该污泥接收搅拌槽上方设有钢平台格栅,污泥接收搅拌槽周边设有水下搅拌器,该污泥接收搅拌槽中心设有集水筒,污泥接收搅拌槽底部为锥形槽,污泥接收搅拌槽侧面设有进水管,污水收集筒底部设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水筒下半部分为圆形的污水收集筒,上半部分由半圆形的浮渣收集槽与长方形的捞渣机固定槽组成,捞渣机与该捞渣机固定槽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泥接收搅拌槽底部锥形槽设有沉砂输送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设有进水阀门,出水管设有出水阀门。

  说明书

  一种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沟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通沟污泥是雨水和污水中部分易沉降物质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沉积下来,并逐渐在管道中积累,主要由砂石、渣土、以及少量的有机物等组成,可作为建筑材料的辅助原料进行废物利用,但同时通沟污泥还积累了大量的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如不进行妥善处理,不仅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与西方发达国家通沟污泥固体物质基本为无机物相比,我国通沟污泥的特点是污泥以无机物为主,夹杂着大量的生活垃圾、树皮、砖石等杂物,这给通沟污泥的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污泥淘洗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将通沟污泥中的各组成分离,以便进一步分开处理。然而,通沟污泥淘洗预处理需要大量的淘洗水,通常污泥与淘洗水体积比通常在1∶10以上,且需要增设循环泵以强化淘洗分离的效果,这一方面浪费大量水资源而增加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循环泵极易被通沟污泥中油脂阻塞,严重时循环泵甚至无法运行。总之,由于巨大的用水量及循环系统的尚不成熟导致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可以解决通沟污泥淘洗预处理过程中用水量过大,分离效率低及循环泵系统需要经常性维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流式通沟污泥淘洗分离装置,包括污泥接收搅拌槽,其特征在于该污泥接收搅拌槽上方设有钢平台格栅,污泥接收搅拌槽周边设有水下搅拌器,该污泥接收搅拌槽中心设有集水筒,污泥接收搅拌槽底部为锥形槽,污泥接收搅拌槽侧面设有进水管,污水收集筒底部设有出水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集水筒下半部分为圆形的污水收集筒,上半部分由半圆形的浮渣收集槽与长方形的捞渣机固定槽组成,捞渣机与该捞渣机固定槽固定连接。污泥接收搅拌槽底部锥形槽设有沉砂输送机。进水管设有进水阀门,出水管设有出水阀门。

  本实用新型采用周边进水、中心出水的旋流方式,无需单独设置淘洗水循环系统;且旋流方式极大改善了水流流态,更易实现轻质浮渣与重质沉砂的分离,对含油量高的通沟污泥预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旋流使沉砂相互碰撞与摩擦作用机会增加,更易将表面附着的有机物磨去,大大降低了后续沉砂清洗机的负荷和洗后沉砂的有机物含量;而由于洗后污水的循环利用,比传统推流式节水30%~50%,无需循环泵实现了淘洗水的内循环,极大降低了水耗;此外,由于旋流淘洗效率的提高,其淘洗时间缩短1/3以上;因此,无论从能耗还是水耗方面都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