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12.31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其处理步骤包括废水站排放的达标水进入微电流电解塔进行电解,微电流电解塔内含有铝离子和铁离子,电解采用的电流密度为30~50A/m---2,电解时间5~10min,然后再进行微漩涡絮凝,絮凝过程中进行搅拌,絮凝后的废水再进行砂滤,砂滤后的废水再进入电氧化装置进行三相流化床三维电解,然后再进行生物碳滤,最后进入树脂吸附;本发明针对COD在100左右的废水进行再次处理,本发明通过微电流电解、微漩涡絮凝、电氧化、生物碳滤、树脂吸附,使最终排放的废水COD<20,不但符合环保和RO膜进水水质的要求,延长RO膜寿命,而且处理成本比较低。
权利要求书 [支持框选翻译]
1.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废水站排放的达标水进入微电流电解塔进行电解,微电流电解塔内含有铝离子和铁离子,电解采用的电流密度为30~50A/m---2,电解时间5~10min;b、上一步电解的废水再进行微漩涡絮凝,絮凝过程中通过微漩涡板进行搅拌,絮凝时间为15~20min;c、絮凝后的废水再进行砂滤,砂滤流速控制在5~8m/h;d、砂滤后的废水再进入电氧化装置进行电氧化,电氧化采用三相流化床三维电解;e、电氧化后采用生物碳进行生化处理,废水在进行生物碳滤时,控制水流速度为8~15m/h,并采用纳米气泡曝气;f、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树脂吸附塔,对废水进行树脂吸脂处理,使废水中的COD<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中电解的时间为5~1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中控制废水的pH值为6.5~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中,电氧化采用三相流化床三维电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e步骤中,废水在生物碳滤池流速控制8~15m/h,并采用纳米气泡曝气。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年年收紧,不断提高排放水质指标,如江浙、太湖、一带地方政府已将COD排放值由最初120提高到100,现已达到80,个别地方甚至提到60。
政府强制实施60%水回用率政策和限定水排放量,使更多企业实行中水回用,这就必须采用RO膜脱盐,而RO膜要求进水水质COD<30,膜后浓水也难达标。
我们以前熟悉的常规物化→生化→氧化技术,为控制我国水环境恶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它已经不适应上述新情况,不能解决上述新问题。不突破这个技术瓶颈,政府的节能减排实施阻力很大,企业的环境投资失败率很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对现有废水站达标或未达标废水进RO膜前的深度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废水站排放的达标水进入微电流电解塔进行电解,微电流电解塔内含有铝离子和铁离子,电解采用的电流密度为30~50A/m---2,电解时间5~10min;b、上一步电解的废水再进行微漩涡絮凝,絮凝过程中通过微漩涡板进行搅拌,絮凝时间为15~20min;c、絮凝后的废水再进行砂滤,砂滤流速控制在5~8m/h;d、砂滤后的废水再进入电氧化装置进行电氧化,电氧化采用三相流化床三维电解;e、电氧化后采用生物碳进行生化处理,废水在进行生物碳滤时,控制水流速度为8~15m/h,并采用纳米气泡曝气;f、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树脂吸附塔,对废水进行树脂吸脂处理,使废水中的COD<20。
a步骤中电解的时间为5min。
b步骤中控制废水的PH值为6.5~7。
d步骤中,三维电解时间为1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COD在100左右的废水进行再次处理,本发明通过微电流电解、微漩涡絮凝、电氧化和生物碳滤及特种树脂吸附,使最终排放的废水的COD<20,不但符合环保和RO膜进水水质的要求,而且能大大延长RO膜寿命,故处理成本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