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10-18 9:38:06

  申请日2011.01.26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是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依次排列,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侧并列依次设置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并通过管路相连接。本发明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主要采用自流方式,机电设备较少,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费低,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可直接排入水库、河道和湖泊,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与运转费用低,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净化处理,生物生态技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修复能力,污水处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该多级污水 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由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多级水解酸化处理 单元(2)、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通 过管路(14)相连接构成,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进水湿地池 (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依次排列,多 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一侧并列依次设置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 1)、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并通过 管路(14)相连接,或者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多级水解酸化处 理单元(2)、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 依次排列设置并通过管路(14)相连接;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呈封闭箱体,箱体内由隔板(33)分隔成至 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分别为沉淀分解池(6)、发酵沉淀池(7)和 蓄积池(8),每个空间顶部设置密闭的清渣口(10),清渣口(10) 上安设密封盖,构成密闭的运行空间;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一侧 的沉淀分解池(6)的池壁上部设置进污口(11),进污口(11)通过 管路(14)引入污水源,进污口(11)的管路(14)上设置闸阀,控 制污水源的流入量,污水源为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沉淀分解池(6) 和发酵沉淀池(7)之间的隔板(33)中部设置倾斜的过流管(9)至 少1个,沉淀分解池(6)的过流管(9)的入口低于发酵沉淀池(7) 的过流管(9)的出口,沉淀分解池(6)内的污水源经沉淀、分解后 的污水水体受水体重力作用从过流管(9)流入发酵沉淀池(7)内发 酵、沉淀;发酵沉淀池(7)和蓄积池(8)之间的隔板(33)中部设 置倾斜的过流管(9),发酵沉淀池(7)的过流管(9)的入口低于蓄 积池(8)的过流管(9)的出口,发酵沉淀池(7)内的污水水体又经 发酵、沉淀后的污水液受水体重力作用从过流管(9)流入蓄积池(8 )内分离、沉淀;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另一侧的蓄积池(8)的 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12),通过管路(14)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 元(2)的池壁下部的进水口(13)相连接,管路(14)上设置闸阀, 控制输出流量,进入蓄积池(8)内的污水液水体再经发酵、沉淀后的 清液水体从池壁上部的出水口(12)通过管路(14)自流输入多级水 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进水口(13),管路(14)上设置控制闸阀, 控制输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流量,进入多级沉淀预处理单 元(1)的污水源的流向自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一端的进污口( 11)利用水体的自重通过过流管(9)向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另 一端的出水口(12)顺流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实施沉淀、发酵、分 解、灭菌制成清液污水水体;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呈封闭箱体,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 )一端的池壁下部设置进水口(13),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另 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12),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设 置闸阀,控制输出流量;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箱体内由隔板 (33)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为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 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进水水解氧化池(39)、 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 的顶部分别设置密闭的检修口(15),检修口(15)上安设密封盖, 在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 )的隔板(33)上设置L形过流管(16),L形过流管(16)的进水口 高于水解过滤层(29)的顶端部,收集经过水解过滤层(29)实施水 解过滤的污水水体,L形过流管(16)的出水口处于另一空间的水解过 滤层(29)内的下部,把水解过滤的污水水体输送到下一个水解过滤 层,连通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 池(41);在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 氧化池(41)内设置水解过滤层(29),水解过滤层(29)的顶端部 低于L形过流管(16)的进水口和池壁上的出水口(12),水解过滤层 (29)中填充水解酸化滤料(17),水解酸化滤料(17)采用粒径1- 2cm的陶粒或聚乙烯弹性填粒;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清 液水体的流向自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一端的进水口(13)利用 水体的自重通过L形过流管(16)向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另一 端的出水口(12)顺流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实施水解、氧化、发酵 制成无害水体;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另一端部的池壁外设置集 水出水池(5),集水出水池(5)整体呈箱形,集水出水池(5)与多 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另一端部的池壁相连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 单元(2)的出水口(12)与集水出水池(5)贯通,集水出水池(5) 的另一侧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12),集水出水池(5)内底部安设 潜水泵(31),潜水泵(31)通过管路(14)穿过出水口(12)把水 解氧化的清液水体输送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内;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整体呈箱形,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一端的 池壁上设置进水口(13),进水口(13)上的管路(14)设置闸阀, 控制进水口(13)的流量,集水出水池(5)中的水解氧化的清液水体 通过管路(14)从进水口(13)进入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内;曝气 增氧处理单元(3)另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曝气机(18),曝气增氧处 理单元(3)的池底部沿池底部至少设置1根曝气管(30),曝气管( 30)与主干管(34)相连接,曝气机(18)与主干管(34)端部相连 接,主干管(34)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曝气管(30)的进气量,曝 气机(18)通过主干管(34)和曝气管(30)向曝气增氧处理单元( 3)的池内曝气,增加清液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制成溶氧水体;曝气增 氧处理单元(3)的一侧的上部设置出水口(12),出水口(12)上的 管路(14)设置闸阀,控制出水口(12)的流量,通过管路(14)与 波浪式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布水管(19)相连接,经过增氧 后的溶氧清液水体自流输送到波浪式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内;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整体呈箱形,通过隔板(33)分隔成至少 4组潜流湿地池,依次排列为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 (36)和出水湿地池(37),进水湿地池(35)与其中一组分解渗滤 湿地池(36)之间设置隔板(33),隔板(33)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 滤层(38)的上表层,隔板(33)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20)至少 1个,隔板(33)的上部设置反冲洗连通口(43)至少1个,反冲洗连 通口(43)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表 层;出水湿地池(37)与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设置隔板 (33),隔板(33)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上表层,隔板 (33)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20)至少1个,隔板(33)的上部设置 反冲洗连通口(43)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43)高于分解渗滤层( 38)的表层;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设置隔板(33),隔板( 33)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隔板(33)的顶端部低于分解渗滤 层(38),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上部的分解渗滤层(38)相连通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反冲洗排空口(3 2),反冲洗排空口(32)将反冲洗分解渗滤层(38)的反冲洗水源和 阻塞物一起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外;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 元(4)的池底部设置反冲洗管路(42)至少1个,反冲洗管路(42) 埋设在分解渗滤层(38)的底层,反冲洗管路(42)贯穿进水湿地池 (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的池底部,反 冲洗管路(42)与反冲洗主干管相连接,反冲洗主干管引出池外,反 冲洗主干管从池外向反冲洗管路(42)注入反冲洗水源冲洗分解渗滤 层中的阻塞物;分别在进水湿地池(35)、出水湿地池(37)和2组分 解渗滤湿地池(36)内至少设置1个检测观察竖井(27),检测观察竖 井(27)贯穿分解渗滤层(38),直至池底部,通过检测观察竖井( 27)观测池中的水位以及从检测观察井(27)中取水样;

  潜流湿地池内设置分解渗滤层(38),进水湿地池(35)和出水湿地 池(37)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2-4cm的砾石,2组分解渗滤湿 地池(36)分别采用页岩和陶粒,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的 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4-8cm的页岩,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 6)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2-4cm的陶粒;分解渗滤层(38)的 上表面种植水陆两栖的种植物(23),种植物(23)的根系扎根在分 解渗滤层(38)内,种植物(23)为芦苇、黄花鸢尾、香蒲、再力花 、黑三菱,至少种植1种,分解渗滤层(38)的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 附着载体,微生物在种植物的根系和填料基质表面形成微生物膜,通 过种植物(23)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并随着种植物(23)的收 割将污染物移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溶氧水体在流动的过程 中流经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 37)的分解渗滤层(38)的表层和底层制成排放水体;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安设收水管(21) ,收水管(21)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收水管(21)的一端与 蓄积排放池(25)的进水口(13)相连接,收水管(21)的出水端部 设置闸阀,控制排出的水量,收水管(21)把收集的水体输入到蓄积 排放池(25)内;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另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 壁设置布水管(19),布水管(19)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布 水管(19)的一端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出水口(12)相连接, 布水管(19)的进水端部设置闸阀,控制进水量,把经过曝气增氧处 理单元(3)溶氧后的水体均匀的流出撒布在进水湿地池(35)的分解 渗滤层(38)内;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一端的一侧设置蓄积排放池(25),蓄 积排放池(25)整体呈箱形,蓄积排放池(25)的池壁与多级潜流湿 地处理单元(4)的出水湿地池(37)的池壁相连接,与出水湿地池( 37)相邻的蓄积排放池(25)的池壁上设置进水口(13),蓄积排放 池(25)的进水口(13)与出水湿地池(37)的收水管(21)相连通 ,蓄积排放池(25)一端的池壁上设置排放管(26),把经过处理后 的水体通过排放管(26)排放到河道或湖泊;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侧的中部设置检修放空控制井(28), 检修放空控制井(28)整体呈箱形,检修放空控制井(28)内设置放 空管(22),放空管(22)贯穿检修放空控制井(28)的一侧井壁, 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 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一侧底部设置检修放空管(24),检 修放空管(24)与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 水湿地池(37)相贯通,检修放空管(24)与检修放空控制井(28) 内的放空管(22)相连接并贯通,检修放空管(24)上设置控制闸阀 构成检修放空管路,通过检修放空管路放空进水湿地池(35)、2组分 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检修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 (4);溶氧清液水体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流向是从布 水管(19)进入进水湿地池(35),利用水体的自重流经2组分解渗滤 湿地池(36)进入出水湿地池(37),由收水管(21)收起输入到排 放蓄积池(25)内,溶氧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实现反复经过好氧、厌 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制成排放水体;

  制作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方法是由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 1)、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和多级潜 流湿地处理单元(4)通过管路(14)相连接总体呈长方形布置,采用 开放式布局便于景观建设,依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平面布置;多级沉 淀预处理单元(1)、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和曝气增氧处理单 元(3)并列设置排列在一侧,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排列在另 一侧并通过管路(14)相连接,或者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多级 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和多级潜流湿地处 理单元(4)依次排列并通过管路(14)相连接;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整体呈封闭箱体,混凝土整体浇筑,箱体内 由混凝土浇筑的隔板(33)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分别为沉 淀分解池(6)、发酵沉淀池(7)和蓄积池(8),在沉淀分解池(6 )、发酵沉淀池(7)和蓄积池(8)的顶部预设密闭的清渣口(10) ,清渣口(10)上安设密封盖,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构成密闭的 运行空间;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一侧的沉淀分解池(6)的池壁 上部设置预留的进污口(11),进污口(11)通过管路引入污水源,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另一侧的蓄积池(8)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 口(12),通过管路(14)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池壁下部 的进水口(13)相连接,管路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输入多级水解酸 化处理单元(2)的流量;沉淀分解池(6)和发酵沉淀池(7)之间的 隔板(33)中部预设倾斜的过流管(9)至少1个,沉淀分解池(6)的 过流管(9)的入口低于发酵沉淀池(7)的过流管(9)的出口,发酵 沉淀池(7)和蓄积池(8)之间的隔板(33)中部预设倾斜的过流管 (9),发酵沉淀池(7)的过流管(9)的入口低于蓄积池(8)的过 流管(9)的出口,污水源利用水体的自重在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 )内由一端的进污口(11)向另一端的出水口(12)顺流流动,在流 动的过程中实现沉淀、发酵、分解、灭菌;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呈封闭箱体,混凝土整体浇筑,箱体内由 混凝土浇筑的隔板(33)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 (2)一端的池壁下部预设进水口(13),另一端的池壁上部预设出水 口(12),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箱体内由隔板(33)分隔成 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 ,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 )的顶部预设密闭的检修口(15),检修口(15)上安设密封盖;在 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 的隔板(33)上安设L形过流管(16),L形过流管(16)的进水口处 于隔板(33)的上部,L形过流管(16)的出水口处于另一空间的水解 过滤层(29)内的下部,贯通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 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空间;在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 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内设置水解过滤层(29), 水解过滤层(29)的顶端部低于L形过流管(16)的进水口和池壁上的 出水口(12),水解过滤层(29)中填充水解酸化滤料(17),水解 酸化滤料(17)采用粒径1-2cm的陶粒或聚乙烯弹性填粒;多级水解酸 化处理单元(2)另一端部的池壁外设置集水出水池(5),集水出水 池(5)整体呈箱形,集水出水池(5)整体砌筑,集水出水池(5)与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另一端的池壁端部相连接,多级水解酸化 处理单元(2)的出水口(13)与集水出水池(5)贯通,集水出水池 (5)内底部安设潜水泵(31),潜水泵(31)通过管路(14)穿过出 水口(12)把水解氧化的清液水体提升,输送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 3)内;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整体呈箱形,混凝土整体浇筑,曝气增氧处理 单元(3)一端的池壁上预设进水口(13),集水出水池(5)中的水 解氧化的无害水体通过管路(14)从进水口(13)进入曝气增氧处理 单元(3)内;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另一端的池壁上部安设曝气机 (18),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池底部沿池底部至少设置1根曝气 管(30),曝气管(30)与主干管(34)相连接,曝气机(18)与主 干管(34)端部相连接,主干管(34)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曝气管 (30)的进气量,曝气机(18)通过主干管(34)和曝气管(30)向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池内曝气,增加清液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一侧的上部预设出水口(12),通过管路( 14)与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布水管(19)相连接,经过增氧 后的溶氧清液水体自流输送到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内;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整体呈箱形,混凝土整体浇筑,通过隔板 (33) 分隔成至少4组潜流湿地池,依次排列为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 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 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内分别设置分解渗滤层(38) ,进水湿地池(35)与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预设隔板 (33),隔板(33)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38),隔板(33)的 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20)至少1个,隔板(33)的上部安设反冲洗连 通口(43)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43)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上 表层;出水湿地池(37)与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预设隔 板(33),隔板(33)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38),隔板(33) 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20)至少1个,隔板(33)的上部安设反冲洗 连通口(43)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43)高于分解渗滤层(38)的 上表层;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之间设置隔板(33),隔板(33) 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隔板(33)的顶端部低于分解渗滤层( 38),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上部的分解渗滤层(38)相连通;多 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端的池壁上部安设反冲洗排空口(32), 从反冲洗排空口(32)将反冲洗分解渗滤层(38)的反冲洗水源和阻 塞物一起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外;

  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池底部铺设反冲洗管路(42)至少1 个,反冲洗管路(42)铺设在分解渗滤层(38)的底层,反冲洗管路 (42)贯穿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池底部,把反冲洗管路(4 2)与反冲洗主干管相连接,反冲洗主干管引出池外,反冲洗主干管从 池外向反冲洗管路(42)注入反冲洗水源;

  在进水湿地池(35)、出水湿地池(37)和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 内至少分别设置1个检测观察竖井(27),检测观察竖井(27)贯穿分 解渗滤层(38),直至池底部;进水湿地池(35)和出水湿地池(37 )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2-4cm的砾石,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 36)的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粒径 4-8cm的页岩,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的分解渗滤层(38)采用 粒径2-4cm的陶粒;在分解渗滤层(38)的上表面种植水陆两栖的种植 物(23),种植物(23)的根系扎根在分解渗滤层(38)内,种植物 (23)为芦苇、黄花鸢尾、香蒲、再力花、黑三菱,至少种植1种;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预设收水管(21) ,收水管(21)安设在分解渗滤层(38)内,收水管(21)的一端与 蓄积排放池(25)的进水口(13)相连接,收水管(21)把收集的水 体输入到蓄积排放池(25)内;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另一端的 池壁上部沿池壁预设布水管(19),布水管(19)安设在分解渗滤层 (38)内,布水管(19)的一端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的出水口( 12)相连接;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一端的一侧设置蓄积排放池(25),蓄 积排放池(25)整体呈箱形,蓄积排放池(25)整体砌筑,蓄积排放 池(25)的池壁与出水湿地池(37)的池壁相连接,蓄积排放池(25 )的池壁上设置进水口(13),蓄积排放池(25)的进水口(13)与 出水湿地池(37)的收水 管(21)相连通,蓄积排放池(25)一端的池壁上设置排放管(26) ;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一侧的中部设置检修放空控制井(28), 检修放空控制井(28)整体呈箱形,检修放空控制井(28)整体砌筑 ,检修放空控制井(28)内设置放空管(39),放空管(39)贯穿检 修放空控制井(28)的一侧井壁,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一 侧底部预设检修放空管(24),检修放空管(24)与检修放空控制井 (28)内的放空管(39)相连接并贯通,检修放空管(24)上设置控 制闸阀构成检修放空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的多级 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源 通过管路从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的沉淀分解池(6)的进污口( 11)进入沉淀分解池(6)内,污水源中夹带着一定量的悬浮物、漂浮 物和泥沙,污水源所含杂质的比重不同,污水源进入沉淀分解池(6) 后形成上浮的浮渣、中层的污水水体和下沉的沉渣,沉淀分解池(6) 的密闭构成厌氧环境,污水源含有的蛋白性有机物通过厌氧发酵而分 解,并产生氨等物质,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实现沉淀、分解、发酵 、灭菌污水处理,由于水体重力的作用沉淀分解池(6)内的中层污水 水体从设置在隔墙(33)中部的过流管(9)的入口进入过流管(9) ,从高于过流管(9)的出口自流进入发酵沉淀池(7)内;

  进入发酵沉淀池(7)内的污水水体进一步的发酵、沉淀,发酵沉淀池 (7)与沉淀分解池(6)相比浮渣和悬浮物的数量相对减少,污水水 体处于比较静止状态,发酵和分解的程度较低,有利于污水水体中的 浮渣和悬浮物继续实现发酵、分解和沉淀,污水水体又经发酵、沉淀 后由于水体重力的作用发酵沉淀池(7)内中层的污水液从设置在隔墙 (33)中部的过流管(9)的入口进入过流管(9),从高于过流管( 9)的出口自流进入蓄积池(8)内;

  进入蓄积池(8)内的污水液再进一步的分离和沉淀,存储在蓄积池( 8)内污水液中层以上清液,残余的浮渣和悬浮物沉入池底,随着污水 液不断的进入蓄积池(8),蓄积池(8)的污水液的水位也不断升高 ,污水液的上层清液从安设在池壁上部的出水口(12)通过管道(14 )自流到多级水解氧化单元(2),从多级水解氧化单元(2)的池壁 下部的进水口(13)进入多级水解氧化单元(2)内,污水源经过多级 沉淀预处理单元(1)的多级处理去除浮渣、悬浮物和沉渣,通过发酵 、分解、沉淀和储存杀灭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达到了无害 化的设计要求,污水源经过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预处理制成污水 清液,污水清液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由隔板(33)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分为 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 ,隔板(33)的上部安设L形过水管(16),进水水解氧化池(39)、 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中安设水解过滤层(29) ,水解过滤层(29)中的水解酸化滤料(17)的表面附着生物膜形态 生长的微生物群体;污水清液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底部的进 水口(13)进入进水水解氧化池(39)的水解过滤层(29)底部,随 着污水清液的不断流入进水水解氧化池(39)的水 解过滤层(29)内,水解过滤层(29)内污水清液的水位不断提升, 污水清液的水位漫过进水水解氧化池(39)的水解过滤层(29),上 升到进水水解氧化池(39)的上部,达到安设在隔板(33)上部的L形 过流管(16)的出水口,污水清液经过进水水解氧化池(39)的水解 过滤层(29)的水解氧化后,通过L形过流管(16)从进水水解氧化池 (39)进入水解氧化池(40)的水解过滤层(29)的底部;

  随着污水清液的不断流入水解氧化池(40)的水解过滤层(29)内, 水解过滤层(29)内污水清液的水位不断提升,污水清液的水位漫过 水解氧化池(40)的水解过滤层(29),上升到水解氧化池(40)的 上部,达到安设在隔板(33)上部的L形过流管(16)的出水口,污水 清液再次经过水解氧化池(40)的水解过滤层(29)的水解氧化后, 通过L形过流管(16)从水解氧化池(40)进入出水水解氧化池(41) 的水解过滤层(29)的底部;

  随着污水清液的不断流入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水解过滤层(29) 内,水解过滤层(29)内污水清液的水位不断提升,污水清液的水位 漫过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水解过滤层(29),上升到出水水解氧 化池(41)的上部,达到安设在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池壁上 部的出水口(12),污水清液再一次经过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水 解过滤层(29)的水解氧化后,通过池壁上部的出水口(12)进入集 水出水池(5),污水清液通过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水解过 滤层(29),在流经水解过滤层(29)的过程中水解酸化滤料(17) 的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群体截留、吸附及代谢分解污水清液中的有机物 ,同时,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形成的密闭厌氧环境,对蛋白性 有机物实施厌氧发酵,分解蛋白性有机物并产生氨等物质,起到杀灭 寄生虫卵及病菌的作用,将高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有机物,有机 氮降解为无机氮、有机磷降解为无机磷,有利于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处 理单元(4)的快速降解,提高湿地处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污水清液经过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的水解氧化处理制成无害水 体,无害水体蓄积在集水出水池(5)内,随着无害水体的不断蓄积, 安设在集水出水池(5)内的潜水泵(31)通过管路(14)把无害水体 提升输送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内;无害水体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 (3)的进水口(13)进入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内,曝气增氧处 理单元(3)的曝气机(18)通过主干管(34)和曝气管(30)对无害 水体实施曝气增氧处理制成溶氧水体,对无害水体实施曝气增氧处理 是无害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内的好氧 微生物提供氧源;

  随着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内溶氧水体的不断增加,溶氧水体从出水 口(12)通过管路(14)自流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布水 管(19),布水管(19)均匀的把溶氧水体撒布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 单元(4)的进水湿地池(35)的分解渗滤层(38)内,随着溶氧水体 的水体重力作用充满进水湿地池(35)的分解渗滤层(38),进水湿 地池(35)内的水位不断升高,溶氧水体从隔板(33)下部的水平过 流管(20)进入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 (36)内的底部,溶氧水体不断的涌入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 )并充满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溶氧水体充满其中一组分解 渗滤湿地池(36)的分解渗滤层(38),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 36)内的水位不断升高,随着溶氧水体的水位升高并漫过隔板(33) 的顶端,溶氧水体从隔板(33)顶端进入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 ),溶氧水体的不断流入充满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的分解渗 滤层(38),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内的水位不断升高,随着 溶氧水体的水体重力作用从隔板(33)下部的水平过流管(20)进入 出水湿地池(37)的分解渗滤层(38)内,溶氧水体不断的涌入出水 湿地池(37)的分解渗滤层(38)并充满出水湿地池(37),出水湿 地池(37)内的水位不断升高,随着溶氧水体的水位升高达到收水管 (21)的位置;溶氧水体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流经进水 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的分解 渗滤层(38)形成波浪式的流动,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 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的分解渗滤层(38)构成“基质--植 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种植物的根系扎根于分解渗滤层(38)的表 层,分解渗滤层(38)的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的载体,种植物 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氧源,在靠近根区的填料基质层形成好氧区,远 离根区的填料基质层形成厌氧区或兼氧区,溶氧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 流经分解渗滤层(38)的表层和底层,反复经过好氧、厌氧、硝化和 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实施高效去除溶氧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制 成排放水体,排放水体收入收水管(21)内,排放水体从收水管(21 )进入排放蓄积池(25)内蓄积,再由排放管(26)排放到河道或湖 泊;

  当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中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观 察竖井(27)观测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 水湿地池(37)的运行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检测观察竖井(27 )中抽取水样进行检测水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时调节布水管(19 )上的闸阀,控制进水量,抑制分解渗滤层(38)中的水流速度,调 整分解渗滤层(38)处于最佳分解状态;

  当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运行一段时间后沉淀分解池(6)、发酵 沉淀池(7)和蓄积池(8)内的底部沉淀了沉渣,依照设计要求需要 对沉淀分解池(6)、发酵沉淀池(7)和蓄积池(8)实施清渣、清淤 ,关闭进污口(11)的管路(14)上的闸阀,停止污水源的流入,关 闭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的闸阀,停止污水处理后的污水源的 流出;打开沉淀分解池(6)、发酵沉淀池(7)和蓄积池(8)顶部清 渣口(10)的密封盖,清除沉淀分解池(6)、发酵沉淀池(7)和蓄 积池(8)内的沉渣和淤泥,清除过流管(9)、进污口(11)和出水 口(12)内壁上的附着污垢,保持畅通;关闭沉淀分解池(6)、发酵 沉淀池(7)和蓄积池(8)顶部清渣口(10)的密封盖,打开进污口 (11)的管路(14)上的闸阀和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的闸阀 ,启动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1)恢复运行;

  当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运行一段时间后依照设计要求对进水水 解 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出水水解氧化池(41)和集水出 水池(5)实施检修和维护,关闭进水口(13)的管路(14)上的闸阀 ,停止清液污水水体的流入,排空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内的无 害水体,关闭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的闸阀,开启潜水泵(31 )排空集水出水池(5)内的无害水体,关闭潜水泵(31);打开进水 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顶 部检修口(15)上的密封盖,对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 (40)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实施检修和维护,清洗集水出水池( 5)的池壁上的附着污垢,清洗L形过流管(16)、进水口(13)和出 水口(12)内壁上的附着污垢,保持通畅,检修和维护潜水泵(31) ;检修和维护结束后,关闭进水水解氧化池(39)、水解氧化池(40 )和出水水解氧化池(41)的顶部检修口(15)上的密封盖,打开进 水口(13)的管路(14)上的闸阀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的闸 阀,启动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2)恢复运行;

  当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运行一段时间后依照设计要求对曝气增氧处 理单元(3)实施检修和维护,关闭进水口(13)的管路(14)上的闸 阀,停止清液污水水体的流入,排空曝气增氧处理单元(3)内的溶氧 水体,关闭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的闸阀,清除曝气增氧处理 单元(3)的池壁上的附着污垢,清洗主干管(34)和曝气管(30), 保持畅通,检修和维护曝气机(18);开启进水口(13)的管路(14 )上的闸阀,注入清液污水水体,开启出水口(12)的管路(14)上 的闸阀,贯通向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的布水管(19)输送溶氧 水体,开启曝气机(18),通过主干管(34)和曝气管(30)向曝气 增氧处理单元(3)内的清液污水水体曝气增氧,曝气增氧处理单元( 3)恢复运行;

  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运行一段时间后分解渗滤层(38)出现 阻塞,分解渗滤层(38)中的阻塞物影响分解渗滤层(38)的分解反 应,需要对分解渗滤层(38)实施反冲洗,关闭布水管(19)上的闸 阀,停止输入溶氧水体,排空收水管(21)内的排放水体,关闭收水 管(21)上的闸阀;从反冲洗主干管向反冲洗管路(42)注入反冲洗 水源,冲洗分解渗滤层(38),把分解渗滤层(38)中的阻塞物反冲 洗到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 7)的顶部,在进水湿地池(35)顶部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经反冲洗 连通口(43)流入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的顶部,在2组分解渗滤 湿地池(36)的顶部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经反冲洗连通口(43)流 入出水湿地池(37)的顶部,出水湿地池(37)的顶部的反冲洗水源 和阻塞物通过多级潜流湿地单元(4)上部的反冲洗排空口(32)排出 多级潜流湿地单元(4);停止向反冲洗管路(42)注入反冲洗水源, 关闭反冲洗排空口(32),打开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 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的检修放空管(24)上的闸阀,从放空 管(22)放空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 地池(37)反冲洗水体,关闭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 (36)和出水湿地池(37)的检修放空管(24) 上的闸阀,开启布水管(19)上的闸阀,开始输入溶氧水体,开启收 水管(21)上的闸阀,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恢复运行;

  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长时间运行后,按设计要求需要对多级 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进行检修和维护,关闭布水管(19)上的闸阀 ,停止进水,放空收水管(26)中的排放水,关闭收水管(26)的闸 阀,停止出水,打开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 出水湿地池(37)的检修放空管(24)上的闸阀,从放空管(22)放 空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地池(37) 污水处理水体,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4)实施检修和维护;清洗 布水管(19)、收水管(21)反冲洗连通口(43)和反冲洗排空口( 32)的内壁上附着污垢,清整分解渗滤层(38)上表层的种植物;检 修结束,关闭进水湿地池(35)、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36)和出水湿 地池(37)的检修放空管(24)上的闸阀,开启布水管(19)上的闸 阀,开始进水,开启收水管(26)的闸阀,开始出水,多级潜流湿地 处理单元(4)恢复运行。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污水的处理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污染会造成了生态系统的退化以及河道、湖泊水体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地表水质量差,且呈日益恶化趋势,流经大城市的河流污染尤其严重,在生态恶化的同时,严重影响城市的景观。通常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以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出水水质为二级标准,上述流经城市的河水、湖水的水质普遍为五类或劣五类,不适宜建立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低投资、低能耗等优点,成为水环境技术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①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②物理方法:疏挖底泥、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③生态—生物方法:是国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新技术,水体生态—生物修复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

  现有的人工湿地包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植物、微生物、基质,人工建造不同粒径的填料为基质形成基床的床体,床体表面种植高效去污的耐水植物,扎根于基质床体内,基质支持着这些植物的根系,而基质和植物根系又为各种微生物提供附着的载体,在基质和植物根系表面形成微生物膜,水体以潜流形式渗过长有植物的潜层多孔滤床,基质床体内浸满了水体,通过潜流湿地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优化组合来完成对水体的净化。但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人工湿地内部在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造成表层好氧区的好氧微生物作用减弱,出水的水质较差,出水溶解氧浓度较低,不利于受纳水体的自净。基质填料大多采用砾石填料床为主,基质填料的品种和组成结构比较单一,基质填料的组份单一形成渗透系统较均一,水体的运行过程为简单水平运动,上、下水体交换较差,造成上层好氧和下层厌气区水流交换较弱,导致净化处理效果下降。部分水平流湿地为增加上下层水体的交换和延长水流路径,在湿地处理池底部人为的设置阻水堰,虽然增加上下层水体的交换强度以及延长水流路径,但容易形成死水区,造成整体净化处理的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优先生态型、绿色环保型、节能型工艺、机电设备少、具有生物生态自我调节能力和修复能力的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水处理工艺方法由于处理工艺不同,占地面积、处理特性、所需设备数量、处理成本、产泥量等也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因地制宜,选定适合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在设计污水处理上考虑的因素有:处理水量规模,进水和出水水质,水质、水量的变化情况,占地面积大小,维护管理的难易程度,经济性包括建设费和运行费,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工程实际应用情况,处理性能情况,包括处理效果、处理的稳定性、抗冲击负荷性能、产泥量及污泥的稳定化程度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由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依次排列,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侧并列依次设置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并通过管路相连接,或者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依次排列设置并通过管路相连接。

  工程设计中应在保证水质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地貌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减少土方开挖的工程量。设计过程中应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优先选用生态型、绿色环保型、节能型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按照不同的环境、区域以及时段,应用各项技术,统筹安排,科学设计,得到最佳的水环境治理效果,保证输水水质的安全。工程的设计与周边环境景观及生态建设相结合,在满足水环境改善的前提下,美化周围环境。

  全部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布局,由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组成,总体呈长方形布置,其中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并排布置在一侧,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布置在另一侧。也可以把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字排开,按照污水处理工序排列。

  污水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污水源经管道收集后自流进入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内,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出水再自流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内,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出水进入集水出水池后,经水泵提升进入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经曝气后出水自流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经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后排放到河道或湖泊,全部设计采用开放式布局,便于景观建设。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呈封闭箱体,箱体内由隔板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分别为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每个空间顶部设置密闭的清渣口,清渣口上安设密封盖,构成密闭的运行空间。

  污水源中夹带有一定量的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之类,直接进入多级水 解酸化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会造成后续工艺的堵塞,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故此,在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之前,应拦截污水源中夹带的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之类,是将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实施收集、无害化处理、水量调节和沉淀功能,在同一流程中进行的一种预处理装置。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的顶部设置清渣口,清渣口上盖上密封盖,保持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处于密闭的环境。依据污水源的水质情况,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根据设计要求可以分隔设置成多个密闭的空间,实施污水预处理。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一侧的沉淀分解池的池壁上部设置进污口,进污口通过管路引入污水源,进污口的管路上设置闸阀,控制污水源的流入量,污水源为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沉淀分解池和发酵沉淀池之间的隔板中部设置倾斜的过流管至少1个,沉淀分解池的过流管的入口低于发酵沉淀池的过流管的出口,沉淀分解池内的污水源经沉淀、分解后的污水水体受水体重力作用从过流管流入发酵沉淀池内发酵、沉淀。

  沉淀分解池主要截留含虫卵较多的粪便,松散的粪块因发酵、膨胀而向上浮升,比重大的下沉,形成上浮的粪皮、中层的粪液和下沉的粪渣,寄生虫属于比重大自然沉降于池底。沉淀分解池是密闭的厌氧环境的密闭池,蛋白性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则被而分解,并产生氨等物质,具有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的作用。

  污水源在沉淀分解池内经沉淀、分解后,污水源实现分离,处于中层的污水水体在水体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倾斜安设在隔板中部的过流管进入发酵沉淀池。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利用水体的自重力的作用以及污水源分离后的状态,在隔板上倾斜安设的过流管,水体从过流管中流过,悬浮物、漂浮物和沉渣阻隔在沉淀分解池内。

  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之间的隔板中部设置倾斜的过流管,发酵沉淀池的过流管的入口低于蓄积池的过流管的出口,发酵沉淀池内的污水水体又经发酵、沉淀后的污水液受水体重力作用从过流管流入蓄积池内分离、沉淀。

  发酵沉淀池进一步实施发酵、沉淀,与沉淀分解池相比,发酵沉淀池的粪皮和粪渣以及悬浮物和漂浮物的数量相应的减少,发酵、分解的程度较低,由于没有新污水源进入,污水液体处于比较静止状态,有利于漂浮在发酵沉淀池中的虫卵继续下沉,进一步分离污水液中的水体、悬浮物、漂浮物,把进一步分离出来的清液污水水体输送到蓄积池内。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另一侧的蓄积池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池壁下部的进水口相连接,管路上设置闸阀,控制输出流量,进入蓄积池内的污水液水体再经发酵、沉淀后的清液水体从池壁上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自流输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输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流量,进入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污水源的流向自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一端的进污口利用水体的自重通过过流管向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另一端的出水口顺流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 实施沉淀、发酵、分解、灭菌制成清液污水水体。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蓄积池主要起储存污水液体的作用,经过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的处理,蓄积池内已经基本上不含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达到了污水源无害化要求,制成清液污水水体。污水源经过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的发酵、沉淀和分解,能较好地起到杀灭虫卵及细菌的作用,蓄积池内的清液污水水体从安设在池壁上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进水口通过管路相连接,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实现一个落差,形成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向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自流。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呈封闭箱体,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下部设置进水口,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另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的管路上设置闸阀,控制输出流量。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箱体内由隔板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为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顶部分别设置密闭的检修口,检修口上安设密封盖,在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隔板上设置L形过流管,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高于水解过滤层的顶端部,收集经过水解过滤层实施水解过滤的污水水体,L形过流管的出水口处于另一空间的水解过滤层内的下部,把水解过滤的污水水体输送到下一个水解过滤层,连通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

  在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内设置水解过滤层,水解过滤层的顶端部低于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和池壁上的出水口,水解过滤层中填充水解酸化滤料,水解酸化滤料采用粒径1-2cm的陶粒或聚乙烯弹性填粒。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是装有水解过滤层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滤料表面存有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滤料之间的空隙中存留了大量悬浮生长的微生物,清液污水水体通过水解过滤层时,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代谢分解,最后达到稳定化。同时,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配置成密闭的厌氧环境,在厌氧环境中蛋白性有机物通过厌氧发酵而分解,并产生氨等物质,具有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的作用。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在池壁下部安设进水口,把清液污水水体直接送入进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实施水解过滤,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在池壁上部安设出水口,把水解过滤后的污水水体收集并输送到集水出水池内。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顶部设置检修口,检修口上盖上密封盖,保持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处于密闭的环境。

  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之间的隔板上部安设L形过流管,L形过流管收集经过水解过滤层水解过滤的污水水体,并通过自流 输送到另一个池中的水解过滤层的底部再次实施水解过滤。

  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清液水体的流向自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一端的进水口利用水体的自重通过L形过流管向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另一端的出水口顺流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实施水解、氧化、发酵制成无害水体。

  在污水源中的生活污水含高分子有机物的浓度较多,氮、磷等污染物多以有机氮和有机磷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如蛋白质类、尿素、生物细胞体等,不利于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快速降解,需要通过厌氧环境把高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有机物、有机氮降解为无机氮、有机磷降解为无机磷等,提高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去除污染物的效率。经过水解过滤层的水解过滤后的无害水体漫过水解过滤层,聚集在出水水解氧化池的上部,从出水口自流入集水出水池。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另一端部的池壁外设置集水出水池,集水出水池整体呈箱形,集水出水池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另一端部的池壁相连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集水出水池贯通,集水出水池的另一侧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集水出水池内底部安设潜水泵,潜水泵通过管路穿过出水口把水解氧化的清液水体提升,输送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

  在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内经过水解过滤层实施水解过滤后的无害水体从出水口流入集水出水池内蓄积起来,安设在集水出水池内的潜水泵通过管路把无害水体提升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实施曝气增氧处理,把无害水体的水位提高,实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与多级潜流湿地单元产生落差,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水体自流到多级潜流湿地单元内。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整体呈箱形,曝气增氧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设置进水口,进水口上的管路设置闸阀,控制进水口的流量,集水出水池中的水解氧化的清液水体通过管路从进水口进入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另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曝气机,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底部沿池底部至少设置1根曝气管,曝气管与主干管相连接,曝气机与主干管端部相连接,主干管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曝气管的进气量,曝气机通过主干管和曝气管向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内曝气,增加无害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制成溶氧水体。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一侧的上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上的管路设置闸阀,控制出水口的流量,通过管路与波浪式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布水管相连接,经过增氧后的溶氧清液水体自流输送到波浪式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

  经过水解过滤后的无害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极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就是要增加无害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曝气机通过主干管和曝气管相池中的无害水体实施曝气,增加无害水体的溶解氧的含量制成溶氧水体,为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单元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源,溶氧水体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自流到多级潜流湿地单元。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整体呈箱形,通过隔板分隔成至少4组潜流湿地池,依次排列为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进水湿地池 与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设置隔板,隔板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的上表层,隔板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至少1个,隔板的上部设置反冲洗连通口至少1个。出水湿地池与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设置隔板,隔板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的上表层,隔板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至少1个,隔板的上部设置反冲洗连通口至少1个。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设置隔板,隔板安设在分解渗滤层内,隔板的顶端部低于分解渗滤层,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上部的分解渗滤层相连通。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反冲洗排空口,反冲洗排空口将反冲洗分解渗滤层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一起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外。

  多级潜流湿地单元是由填料基质、水生植物和附着在填料基质及植物根系区的微生物组成,构成独特的“基质-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分为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通过隔板和水平过流管设置,营造出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的分解渗滤层内由表层到底层,再由底层到表层反复流动形成波浪式的流动,实施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隔板的上部设置反冲洗连通口,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部设置反冲洗排空口,在反冲洗分解渗滤层后,把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顶部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单元。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池底部设置反冲洗管路至少1个,反冲洗管路埋设在分解渗滤层的底层,反冲洗管路贯穿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池底部,反冲洗管路与反冲洗主干管相连接,反冲洗主干管引出池外,反冲洗主干管从池外向反冲洗管路输入反冲洗水源。

  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分解渗滤层出现阻塞,分解渗滤层中的阻塞物影响分解渗滤层的分解反应,需要对分解渗滤层实施反冲洗。从反冲洗主干管向反冲洗管路注入反冲洗水源,冲洗分解渗滤层,把分解渗滤层中的阻塞物反冲洗到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顶部,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通过多级潜流湿地单元上部的反冲洗连通口和反冲洗排空口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单元。

  分别在进水湿地池、出水湿地池和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内至少设置1个检测观察竖井,检测观察竖井贯穿分解渗滤层,直至池底部,通过检测观察竖井观测池中的水位以及从检测观察井中取水样。

  当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中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观察竖井观测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运行情况,以及从检测观察竖井中去除水样进行检测水质情况。

  潜流湿地池内设置分解渗滤层,进水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采用粒径2-4cm的砾石,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分别采用页岩和陶粒,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采用粒径4-8cm的页岩,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采用粒径2-4cm的陶粒。

  分解渗滤层的上表面种植水陆两栖的种植物,种植物的根系扎根在分解 渗滤层内,种植物为芦苇、黄花鸢尾、香蒲、再力花、黑三菱,至少种植1种,分解渗滤层的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微生物在种植物的根系和填料基质表面形成微生物膜,通过种植物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并随着种植物的收割将污染物移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溶氧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流经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分解渗滤层的表层和底层制成排放水体。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分解渗滤层设置在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中,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分别采用不同的填料基质,在分解渗滤层的表层上种植种植物,种植物的根系扎根在分解渗滤层的表层内,构成植物根区。植物的根系和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的载体,植物根系又为微生物提供氧源,在靠近植物根区的分解渗滤层的区域形成好氧区,在远离植物根区的分解渗滤层的区域形成厌氧区或兼氧区。本发明的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与自然湿地相比,水流在填料基质的表层下流动,不易滋生蚊蝇,填料基质的表面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好。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安设收水管,收水管安设在分解渗滤层内,收水管的一端与蓄积排放池的进水口相连接,收水管的出水端部设置闸阀,控制排出的水量,收水管把收集的水体输入到蓄积排放池内。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另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设置布水管,布水管安设在分解渗滤层内,布水管的一端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接,布水管的进水端部设置闸阀,控制进水量,把经过曝气增氧处理单元溶氧后的水体均匀的流出撒布在进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内。

  本发明的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中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结构实现水体波浪式流动,从布水管撒布在进水湿地池一端的分解渗滤层的上部,水体流经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形成表层到底层,底层又到表层的流动,最后安设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另一端的收水管在分解渗滤层的上部收集处理过的水体。与自然湿地相比,本发明在相同面积条件下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能够克服天然湿地比较脆弱的缺点,具有负荷率高、占地面积小、效果可靠、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而且水流在填料表层以下流动,不易滋生蚊蝇。湿地表面种植水质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起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端的一侧设置蓄积排放池,蓄积排放池整体呈箱形,蓄积排放池的池壁与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出水湿地池的池壁相连接,与出水湿地池相邻的蓄积排放池的池壁上设置进水口,蓄积排放池的进水口与出水湿地池的收水管相连通,蓄积排放池一端的池壁上设置排放管,把经过处理后的排放水体通过排放管排放到河道或湖泊。

  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端的一侧配置蓄积排放池,把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处理完的排放水体蓄积到蓄积排放池内,蓄积到适当的蓄积量等 待排放时机,排放到河道或湖泊。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侧的中部设置检修放空控制井,检修放空控制井整体呈箱形,检修放空控制井内设置放空管,放空管贯穿检修放空控制井的一侧井壁,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一侧底部设置检修放空管,检修放空管与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相贯通,检修放空管与检修放空控制井内的放空管相连接并贯通,检修放空管上设置控制闸阀构成检修放空管路,通过检修放空管路放空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检修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

  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检修,首先要排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的水体,然后实施检修,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侧面安设检修放空控制井,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一侧底部配置检修放空管,检修放空管连接到检修放空控制井内的放空管,从放空管排放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内的水体,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检修。

  溶氧清液水体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流向是从布水管进入进水湿地池,利用水体的自重流经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进入出水湿地池,由收水管收起输入到排放蓄积池内,溶氧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实现反复经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制成排放水体。

  本发明实现水体波浪式流动的结构导致水体从表层到底层,又从底层到表层的流动,水体反复经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实现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通过管路相连接总体呈长方形布置,采用开放式布局便于景观建设,依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平面布置。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并列设置排列在一侧,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排列在另一侧并通过管路相连接,或者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依次排列并通过管路相连接。

  全部工程由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构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侧排列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也可以将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和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字排开设置,总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多种布局方式。

  污水源经管道收集后自流进入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再从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自流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出水进入集水出水池后,通过潜水泵提升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经曝气后出水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自流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由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经过好 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制成排放水体排放。全部工程采用开放式布局,便于景观建设。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整体呈封闭箱体,混凝土整体浇筑,箱体内由混凝土浇筑的隔板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其空间依次分别为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在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的顶部预设密闭的清渣口,清渣口上安设密封盖,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构成密闭的运行空间。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采用长方形地下池,水力停留设计时间不小于24小时,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内设置2道隔墙,整体分为三部份,池壁边墙和隔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池底部采用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铺敷厚粘土且压实。在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的顶部预留一个清渣口,清渣口安设钢筋混凝土盖板封闭,构成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为密闭的污水处理空间。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一侧的沉淀分解池的池壁上部设置预留的进污口,进污口通过管路引入污水源,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另一侧的蓄积池的池壁上部设置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池壁下部的进水口相连接,管路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输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流量。

  沉淀分解池的池壁上安设进污口,污水源从进污口自流进入沉淀分解池,蓄积池的池壁上安设出水口,蓄积池的出水口与多级水解氧化单元的进水口制作成一个落差,蓄积池的清液水体从出水口自流进入多级水解氧化单元。

  沉淀分解池和发酵沉淀池之间的隔板中部预设倾斜的过流管至少1个,沉淀分解池的过流管的入口低于发酵沉淀池的过流管的出口,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之间的隔板中部预设倾斜的过流管,发酵沉淀池的过流管的入口低于蓄积池的过流管的出口,污水源利用水体的自重在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内由一端的进污口向另一端的出水口顺流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实现沉淀、发酵、分解、灭菌。

  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内设置2道隔墙,整体分为三部份,即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在2道隔墙上安设倾斜的过流管,进水口低于出水口,利用水体的自重池中的清液自流入相邻的池内,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污水源实施沉淀、发酵、分解和灭菌处理。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呈封闭箱体,混凝土整体浇筑,箱体内由混凝土浇筑的隔板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下部预设进水口,另一端的池壁上部预设出水口,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箱体内由隔板分隔成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顶部预设密闭的检修口,检修口上安设密封盖。

  多级水解氧化单元制作成长方形地下池,水力停留设计时间为不小于6小时,池内设二道隔板即导水墙,池壁边墙及导水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池底部采用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铺敷厚粘土且压实。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顶部预留一个检修口,检修口安设钢筋混凝 土盖板封闭,构成多级水解氧化单元为密闭的污水处理空间。

  在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隔板上安设L形过流管,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处于隔板的上部,L形过流管的出水口处于另一空间的水解过滤层内的下部,贯通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空间;在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内设置水解过滤层,水解过滤层的顶端部低于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和池壁上的出水口,水解过滤层中填充水解酸化滤料,水解酸化滤料采用粒径1-2cm的陶粒或聚乙烯弹性填粒。

  多级水解氧化单元的导水墙上安设L形过流管,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处于导水墙的上部,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高于水解过滤层,L形过流管的出水口安设在水解过滤层的下部, 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收集经水解过滤层过滤后漫过水解过滤层的无害水体,且沿L形过流管送入水解过滤层的下部,L形过流管的进水口低于出水口,形成一个落差,利用水体的自重池中的清液自流入相邻的池内,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清液水体实施水解、氧化、发酵制成无害水体。在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池内安设水解过滤层,水解过滤层采用弹性生物填料。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另一端部的池壁外设置集水出水池,集水出水池整体呈箱形,集水出水池整体砌筑,集水出水池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另一端的池壁端部相连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集水出水池贯通,集水出水池内底部安设潜水泵,潜水泵通过管路穿过出水口把水解氧化的清液水体输送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

  多级水解氧化单元的端部配置集水出水池,多级水解氧化单元的池壁上部的出水口处于集水出水池的上部,形成一个落差,多级水解氧化单元处理后的无害水体从多级水解氧化单元的池壁上部的出水口自流入集水出水池,集水出水池内配置潜水泵,把集水出水池内的无害水体提升送入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整体呈箱形,混凝土整体浇筑,曝气增氧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预设进水口,集水出水池中的水解氧化的无害水体通过管路从进水口进入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制作成长方形半地下敞口池,水力停留设计时间为不小于4小时,池壁边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池底部采用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铺敷厚粘土且压实。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另一端的池壁上部安设曝气机,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底部沿池底部至少设置1根曝气管,曝气管与主干管相连接,曝气机与主干管端部相连接,主干管上设置控制闸阀,控制曝气管的进气量,曝气机通过主干管和曝气管向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内曝气,增加无害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壁上配置曝气机,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底部安设曝气管,曝气机通过主干管向曝气管输送气体,经曝气管在无害水体中增 加溶解氧的含量。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一侧的上部预设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布水管相连接,经过增氧后的溶氧清液水体自流输送到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

  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壁上部安设出水口,出水口与多级潜流湿地单元的布水管相连接并贯通,出水管和布水管与多级潜流湿地单元的分解渗滤层形成一个落差,经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增氧后的溶氧水体从布水管自流入进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的上部,均匀的撒布进水湿地池在的分解渗滤层内。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整体呈箱形,混凝土整体浇筑,通过隔板分隔成至少4组潜流湿地池,依次排列为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内分别设置分解渗滤层,进水湿地池与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预设隔板,隔板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隔板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至少1个,隔板的上部安设反冲洗连通口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高于分解渗滤层的上表层。

  出水湿地池与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预设隔板,隔板的顶端部高于分解渗滤层,隔板的下部设置水平过流管至少1个,隔板的上部安设反冲洗连通口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高于分解渗滤层的上表层。

  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设置隔板,隔板安设在分解渗滤层内,隔板的顶端部低于分解渗滤层,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上部的分解渗滤层相连通。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部安设反冲洗排空口,从反冲洗排空口将反冲洗分解渗滤层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一起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外。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原状土上设置,配置3道隔墙分割为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构成波浪式流结构。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由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引入溶氧水体,从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端部进入,水平布水,经过3道隔墙从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另一端部出水。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外,亦可在原状土上开挖箱形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配置3道粘土阻水墙,3道阻水墙分为4个串联的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两端配置的阻水墙下部配置水平过流管至少1个,反冲洗连通口高于分解渗滤层的表层,形成进水湿地池与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以及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与出水湿地池底部连通。两端配置的阻水墙上部配置反冲洗连通口至少1个,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部安设反冲洗排空口,从反冲洗排空口将反冲洗分解渗滤层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一起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外。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内依次配置砾石、陶粒、页岩和砾石构成分解渗滤层,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漫过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的阻水墙,在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之间的阻水墙的顶端分解渗滤层连通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通过阻水墙改变水流方向,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的分解渗滤层内由表层到底层,再由底层到表层反复流动形成波浪式的流动,实施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

  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池底部铺设反冲洗管路至少1个,反冲洗管路铺设在分解渗滤层的底层,反冲洗管路贯穿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池底部,把反冲洗管路与反冲洗主干管相连接,反冲洗主干管引出池外,反冲洗主干管从池外向反冲洗管路注入反冲洗水源。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内的分解渗滤层出现阻塞,分解渗滤层中产生阻塞物,阻塞物影响分解渗滤层的分解反应,需要对分解渗滤层实施反冲洗。在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池底部预设反冲洗管路,反冲洗管路与反冲洗干管相连接并贯通,反冲洗干管引出池外,实施反冲洗时,从反冲洗主干管向反冲洗管路注入反冲洗水源,冲洗分解渗滤层,把分解渗滤层中的阻塞物反冲洗到分解渗滤层的表层之上,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通过多级潜流湿地单元上部的反冲洗连通口和反冲洗排空口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单元。

  在进水湿地池、出水湿地池和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内至少分别设置1个检测观察竖井,检测观察竖井贯穿分解渗滤层,直至池底部。

  在进水湿地池、出水湿地池和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内分别配置检测观察竖井,当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中运行过程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检测观察竖井中抽取水样进行检测水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时调节布水管上的闸阀,控制进水量,抑制分解渗滤层中的水流速度,调整分解渗滤层处于最佳分解状态。

  进水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采用粒径2-4cm的砾石,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采用粒径4-8cm的页岩,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采用粒径2-4cm的陶粒。

  在分解渗滤层的上表面种植水陆两栖的种植物,种植物的根系扎根在分解渗滤层内,种植物为芦苇、黄花鸢尾、香蒲、再力花、黑三菱,至少种植1种。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是配置水解过滤层的厌氧生物反应器,进水湿地池、出水湿地池和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内分别配置砾石、陶粒、页岩和砾石,构成水解过滤层,在水解过滤层的滤料表面存有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滤料之间的空隙中存留了大量悬浮生长的微生物,溶氧水体通过水解过滤层时,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代谢分解,最后达到稳定化。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配置成密闭的厌氧环境,在厌氧环境中蛋白性有机物通过厌氧发酵而分解,并产生氨等物质,具有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的作用。

  在分解渗滤层的表层上种植种植物,种植物的根系扎根在分解渗滤层的表层内,营造植物根区。植物的根系和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的载体,植物根系又为微生物提供氧源,在靠近植物根区的分解渗滤层的区域营造出好氧区,在远离植物根区的分解渗滤层的区域营造出厌氧区。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预设收水管,收水管安设在分解渗滤层内,收水管的一端与蓄积排放池的进水口相连接,收水管把收 集的水体输入到蓄积排放池内。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另一端的池壁上部沿池壁预设布水管,布水管安设在分解渗滤层内,布水管的一端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接。

  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两端池壁上分别沿池壁配置布水管和收水管,布水管和收水管埋设在分解渗滤层的上表面内,布水管均匀的从进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的上部撒布溶氧水体,收水管从出水湿地分解渗滤层的上部收集处理后的排放水体。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端的一侧设置蓄积排放池,蓄积排放池整体呈箱形,蓄积排放池整体砌筑,蓄积排放池的池壁与出水湿地池的池壁相连接,蓄积排放池的池壁上设置进水口,蓄积排放池的进水口与出水湿地池的收水管相连通,蓄积排放池一端的池壁上设置排放管。

  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端的一侧配置蓄积排放池,把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处理完的排放水体蓄积到蓄积排放池内,蓄积到适当的蓄积量等待排放时机,排放到河道或湖泊。

  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一侧的中部设置检修放空控制井,检修放空控制井整体呈箱形,检修放空控制井整体砌筑,检修放空控制井内设置放空管,放空管贯穿检修放空控制井的一侧井壁,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一侧底部预设检修放空管,检修放空管与检修放空控制井内的放空管相连接并贯通,检修放空管上设置控制闸阀构成检修放空管路。

  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侧面安设检修放空控制井,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检修和维护,首先要排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的水体,然后实施检修,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一侧底部配置检修放空管,检修放空管连接到检修放空控制井内的放空管,从放空管排放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内的水体,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检修。

  污水源通过管路从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沉淀分解池的进污口进入沉淀分解池内,污水源中夹带着一定量的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污水源所含杂质的比重不同,污水源进入沉淀分解池后形成上浮的浮渣、中层的污水水体和下沉的沉渣,沉淀分解池的密闭构成厌氧环境,污水源含有的蛋白性有机物通过厌氧发酵而分解,并产生氨等物质,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实现沉淀、分解、发酵、灭菌污水处理,由于水体重力的作用沉淀分解池内的中层污水水体从设置在隔墙中部的过流管的入口进入过流管,从高于过流管的出口自流进入发酵沉淀池内。

  污水源中含有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类,污水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中夹带着粪便,直接进入后续污水处理单元,会后续污水处理单元,影响后续污水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本发明的多级污水与处理单元拦截无水源中夹带的有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类,把粪便的收集、无害化处理、水量调节和沉淀在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顺流实施预 处理。

  沉淀分解池主要截留含虫卵较多的粪便,松散的粪块因发酵膨胀产生上浮,比重较大的则下沉,形成上层为上浮的粪皮,中层为粪液,下层为下沉的粪渣,其中寄生虫的比重较大亦沉入池底。沉淀分解池营造出密闭厌氧环境,通过厌氧发酵和分解蛋白性有机物,并产生氨等物质,具有杀灭寄生虫卵和病菌的作用。

  进入发酵沉淀池内的污水水体进一步的发酵、沉淀,发酵沉淀池与沉淀分解池相比浮渣和悬浮物的数量相对减少,污水水体处于比较静止状态,发酵和分解的程度较低,有利于污水水体中的浮渣和悬浮物继续实现发酵、分解和沉淀,污水水体又经发酵、沉淀后由于水体重力的作用发酵沉淀池内中层的污水液从设置在隔墙中部的过流管的入口进入过流管,从高于过流管的出口自流进入蓄积池内。

  发酵沉淀池的作用是进一步发酵、沉淀,与沉淀分解池相比,进入发酵沉淀池的粪皮和粪渣的数量相对减少,发酵分解的程度较低,没有新粪便的进入,故此发酵沉淀池处于比较静止状态,有利于漂浮在粪池中的虫卵继续向池底沉淀。

  进入蓄积池内的污水液再进一步的分离和沉淀,存储在蓄积池内污水液中层以上清液,残余的浮渣和悬浮物沉入池底,随着污水液不断的进入蓄积池,蓄积池的污水液的水位也不断升高,污水液的上层清液从安设在池壁上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自流到多级水解氧化单元,从多级水解氧化单元的池壁下部的进水口进入多级水解氧化单元内,污水源经过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多级处理去除浮渣、悬浮物和沉渣,通过发酵、分解、沉淀和储存杀灭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达到了无害化的设计要求,污水源经过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制成污水清液,污水清液进入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

  蓄积池的作用主要是储存污水清液,经过沉淀分解池和发酵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源进入蓄积池,基本上清除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类物质,以及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制成污水清液,达到无害化要求。污水源经过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处理和蓄积池的发酵、分解、沉淀和储存,清除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类,杀灭虫卵及细菌的作用,蓄积池内中、上层的污水清液进入多级水解氧化单元。

  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由隔板分隔成至少3个空间,分为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隔板的上部安设L形过水管,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中安设水解过滤层,水解过滤层中的水解酸化滤料的表面附着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

  无水源中的生活污水的高分子有机物浓度较多,且氮、磷等污染物多以有机氮和有机磷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如蛋白质类、尿素、生物细胞体等,在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单元处理时不利于快速降解,需要通过在厌氧环境中将高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有机物、有机氮降解为无机氮、有机磷降解为无机磷等,提高多级潜流湿地单元去除污染物的效率。

  污水清液从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底部的进水口进入进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底部,随着污水清液的不断流入进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内,水解过滤层内污水清液的水位不断提升,污水清液的水位漫过进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上升到进水水解氧化池的上部,达到安设在隔板上部的L形过流管的出水口,污水清液经过进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的水解氧化后,通过L形过流管从进水水解氧化池进入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的底部。

  随着污水清液的不断流入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内,水解过滤层内污水清液的水位不断提升,污水清液的水位漫过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上升到水解氧化池的上部,达到安设在隔板上部的L形过流管的出水口,污水清液再次经过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的水解氧化后,通过L形过流管从水解氧化池进入出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的底部。

  随着污水清液的不断流入出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内,水解过滤层内污水清液的水位不断提升,污水清液的水位漫过出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上升到出水水解氧化池的上部,达到安设在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池壁上部的出水口,污水清液再一次经过出水水解氧化池的水解过滤层的水解氧化后,通过池壁上部的出水口进入集水出水池,污水清液通过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水解过滤层,在流经水解过滤层的过程中水解酸化滤料的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群体截留、吸附及代谢分解污水清液中的有机物,同时,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形成的密闭厌氧环境,对蛋白性有机物实施厌氧发酵,分解蛋白性有机物并产生氨等物质,起到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的作用,将高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有机物,有机氮降解为无机氮、有机磷降解为无机磷,有利于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快速降解,提高湿地处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多级水解氧化单元是配置水解过滤层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水解过滤层的基质滤料的表面附着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基质滤料间的空隙中截留了大量悬浮生长的微生物,污水水体通过水解过滤层时,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和代谢分解,最终达到稳定化。多级水解氧化单元是营造密闭厌氧环境,蛋白性有机物通过厌氧发酵得到分解,并产生氨等物质,具有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的作用。

  污水清液经过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水解氧化处理制成无害水体,无害水体蓄积在集水出水池内,随着无害水体的不断蓄积,安设在集水出水池内的潜水泵通过管路把无害水体提升输送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

  无害水体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进入到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曝气机通过主干管和曝气管对无害水体实施曝气增氧处理制成溶氧水体,对无害水体实施曝气增氧处理是无害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内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源。

  经多级水解氧化单元水解氧化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极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快速提高污水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为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单元内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源。

  随着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溶氧水体的不断增加,溶氧水体从出水口通过管路自流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布水管,布水管均匀的把溶氧水体撒布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进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内,随着溶氧水体的水体重力作用充满进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进水湿地池内的水位不断升高,溶氧水体从隔板下部的水平过流管进入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内的底部,溶氧水体不断的涌入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并充满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

  多级潜流湿地单元是由基质滤料、水生植物以及分解渗滤层中附着在植物根区的微生物组成,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基质滤料-种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级潜流湿地单元的结构是波浪式流动的潜流湿地,种植物的根系扎根在分解渗滤层的表层,种植物根系和基质滤料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的载体,种植物的根系又为微生物提供氧源。在靠近根区的分解渗滤层形成好氧区,在远离根区的分解渗滤层形成厌氧或兼氧区,溶氧水体从分解渗滤层的上表层流到分解渗滤层的底层,再从分解渗滤层的底层流到分解渗滤层的上表层,不断往复,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单元内波浪式流动,反复经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实现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氮磷。

  溶氧水体充满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其中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内的水位不断升高,随着溶氧水体的水位升高并漫过隔板的顶端,溶氧水体从隔板顶端进入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溶氧水体的不断流入充满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另一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内的水位不断升高,随着溶氧水体的水体重力作用从隔板下部的水平过流管进入出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内,溶氧水体不断的涌入出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并充满出水湿地池,出水湿地池内的水位不断升高,随着溶氧水体的水位升高达到收水管的位置。

  溶氧水体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流经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形成波浪式的流动,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分解渗滤层构成“基质--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种植物的根系扎根于分解渗滤层的表层,分解渗滤层的填料基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的载体,种植物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氧源,在靠近根区的填料基质层形成好氧区,远离根区的填料基质层形成厌氧区或兼氧区,溶氧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流经分解渗滤层的表层和底层,反复经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过程,实施高效去除溶氧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制成排放水体,排放水体收入收水管内,排放水体从收水管进入排放蓄积池内蓄积,再由排放管排放到河道或湖泊。

  本发明与自然湿地相比,在相同面积条件下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克服天然湿地比较脆弱的缺点,具有负荷率高、占地面积小、效果可靠、耐冲击负荷等优点,水流在分解渗滤层的表层以下流动,不易滋生蚊蝇,种植水质净化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当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中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观察竖井 观测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运行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检测观察竖井中抽取水样进行检测水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时调节布水管上的闸阀,控制进水量,抑制分解渗滤层中的水流速度,调整分解渗滤层处于最佳分解状态。

  当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中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观察竖井观测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运行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检测观察竖井中抽取水样进行检测水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时调节布水管上的闸阀,控制进水量,抑制分解渗滤层中的水流速度,调整分解渗滤层处于最佳分解状态。

  当溶氧水体在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中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观察竖井观测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运行情况,以及从检测观察竖井中去除水样进行检测水质情况。

  当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内的底部沉淀了沉渣,依照设计要求需要对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实施清渣、清淤,关闭进污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停止污水源的流入,关闭出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停止污水处理后的污水源的流出。打开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顶部清渣口的密封盖,清除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内的沉渣和淤泥,清除过流管、进污口和出水口内壁上的附着污垢,保持畅通。关闭沉淀分解池、发酵沉淀池和蓄积池顶部清渣口的密封盖,打开进污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和出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启动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恢复运行。

  污水源中夹带有一定量的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之类,经沉淀、分解后,污水源实现分离,处于中层的污水水体在水体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倾斜安设在隔板中部的过流管分流到下一池中,几经分流直至从安设在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另一端的出水口自流到多级水解氧化单元内实施下一流程的污水处理,多级水解氧化单元内的悬浮物、漂浮物和泥沙之类不断沉淀在池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池底的沉渣蓄积在池底,影响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的污水处理的运行,则需要对多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实施清渣工作。

  当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依照设计要求对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出水水解氧化池和集水出水池实施检修和维护,关闭进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停止清液污水水体的流入,排空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内的无害水体,关闭出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开启潜水泵排空集水出水池内的无害水体,关闭潜水泵。打开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顶部检修口上的密封盖,对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实施检修和维护,清洗集水出水池的池壁上的附着污垢,清洗L形过流管、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壁上的附着污垢,保持通畅,检修和维护潜水泵。检修和维护结束后,关闭进水水解氧化池、水解氧化池和出水水解氧化池的顶部检修口上的密封盖,打开进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出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启动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恢复运行。

  本发明的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是装有水解过滤层的厌氧生物反应器,根据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内的池壁、进水口、L形过流管、出水口、管道和潜水泵都会存在着附着污垢,附着污垢不断的蓄积、加厚,会影响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的污水处理的运行,需要对多级水解酸化处理单元实施检修和维护。

  当曝气增氧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依照设计要求对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实施检修和维护,关闭进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停止清液污水水体的流入,排空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的溶氧水体,关闭出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清除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壁上的附着污垢,清洗主干管和曝气管,保持畅通,检修和维护曝气机。开启进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注入清液污水水体,开启出水口的管路上的闸阀,贯通向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布水管输送溶氧水体,开启曝气机,通过主干管和曝气管向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内的清液污水水体曝气增氧,曝气增氧处理单元恢复运行。

  本发明的曝气增氧处理单元是要增加无害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为后续多级潜流湿地单元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源。根据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池壁、进水口、出水口、主干管、曝气管和曝气机均会存在着附着污垢,随着附着污垢的不断续集、加厚,会直接影响曝气增氧处理单元的运行,需要对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实施检修和维护。

  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分解渗滤层出现阻塞,分解渗滤层中的阻塞物影响分解渗滤层的分解反应,需要对分解渗滤层实施反冲洗,关闭布水管上的闸阀,停止输入溶氧水体,排空收水管内的排放水体,关闭收水管上的闸阀。从反冲洗主干管向反冲洗管路注入反冲洗水源,冲洗分解渗滤层,把分解渗滤层中的阻塞物反冲洗到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顶部,出水湿地池的顶部的反冲洗水源和阻塞物通过多级潜流湿地单元上部的反冲洗排空口排出多级潜流湿地单元。停止向反冲洗管路注入反冲洗水源,关闭反冲洗排空口,打开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检修放空管上的闸阀,从放空管放空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反冲洗水体,关闭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检修放空管上的闸阀,开启布水管上的闸阀,开始输入溶氧水体,开启收水管上的闸阀,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恢复运行。

  从曝气增氧处理单元增加溶解氧含量的溶氧水体进入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的处理,根据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分解渗滤层内产生阻塞物,影响分解渗滤层的分解反应,需要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反冲洗,清洗分解渗滤层。

  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长时间运行后,按设计要求需要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进行检修和维护,关闭布水管上的闸阀,停止进水,放空收水管中的排放水,关闭收水管的闸阀,停止出水,打开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检修放空管上的闸阀,从放空管放空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污水处理水体,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 检修和维护。清洗布水管、收水管反冲洗连通口和反冲洗排空口的内壁上附着污垢,清整分解渗滤层上表层的种植物。检修结束,关闭进水湿地池、2组分解渗滤湿地池和出水湿地池的检修放空管上的闸阀,开启布水管上的闸阀,开始进水,开启收水管的闸阀,开始出水,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恢复运行。

  当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对多级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实施检修和维护。清洗布水管、收水管反冲洗连通口和反冲洗排空口的内壁上附着污垢,清整分解渗滤层上表层的种植物。

  本发明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0.9%,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可达到85%,对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可达到90%,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到50%,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68%,对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87.5%,见去除污染物计算表。

  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计算表

  本发明是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负荷率高,主要采用自流方式,机电设备较少,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费低,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可直接排入水库、河道和湖泊,能够克服天然湿地比较脆弱的缺点,氮磷去除能力强,耐冲击负荷,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与运转费用低,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净化处理,水解渗滤层的渗透系数高,对水流阻力相对较小,多数污水处理单元采用密闭处理方式,水流在填料表层以下流动,卫生条件好,不易产生臭味和滋生蚊蝇等优点。采用开放式布局,便于景观建设,可以和城市景观建设紧密结合,作为公园绿地,同时可起到美化环境作用,改善相邻地区的景观。本发明采用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机电设备较少,生物生态技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修复能力,使用寿命至少在50年以上。本发明污水处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