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0-8 9:37:46

  申请日2011.05.06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水管网连接的沉砂集水池,所述的沉砂集水池与调整池连接,所述的调整池与生物耦合净化池连接,生物净化池与生物滤池连接,生物滤池与消毒排放池连接,所述的生物耦合净化池的池底架空铺设有带孔的层板,在层板的上方放置有多个生物载体,在生物载体上方设有不锈钢网,在池底设有穿孔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与射流曝气器和循环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系统具有设备使用寿命长、日常运营维护简单、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泥及臭气等二次污染物产生、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和分解含碳有机物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支持框选翻译]

  1. 一种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水管网连

  接的沉砂集水池,所述的沉砂集水池与调整池连接,所述的调整池与生物耦合净化池连接,生物净化池与生物滤池连接,生物滤池与消毒排放池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耦合净化池的池底架空铺设的带孔的层板,在层板的上方放置有多个生物载体,在生物载体上方设有不锈钢网,所述的生物载体的安装量占生物耦合净化池实际容积的55~75%,池底设有穿孔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与射流曝气器和循环水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耦合净化池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板架空铺设于在离池底45~55cm的高度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板上的孔的直径为3~5cm、孔间隔为10~1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耦合净化池设置有两个,在第一、二生物耦合净化池之间设置有隔离缓冲墙。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一种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及生活污水生化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通过利用微生物以低能耗方式对含碳、氨氮、磷及相关有机污染物的有机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同步进行净化再生处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住人口迅速增多,带来了大量的生活污水,散布的小工厂也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排放亦随之增多,当有机污染物负荷过高时,超出容纳水体所能稀释降解的限度时,容纳水体中的溶解氧会迅速被消耗而呈缺氧状态,容纳水体渐变得富营养化,水体便发黑发臭;浮游性水生植物因此获得迅速生长的空间,随着这些植物的快速增多,水中的溶解氧会更快耗竭而致缺氧,水中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直接受到威胁,直至死亡、尸体腐败,导致污染水体并出现恶臭,如此恶性循环不断。久之整个容纳水体区域将变得臭气熏天、水体乌黑、淤泥增多,直致变为“毒泥滩”,严重的影响了周边的环境。

  早期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A-B法等。

  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因为微生物的含量低,因此,对于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处理效果差,也不觉备生物脱氮的功能,已不适应目前的处理出水要求。近年来,通过对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不断深入研究,对于有机污水开始采用微生物固化生物滤池技术(在污水处理池中安装固定有够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的载体,需处理的无说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穿过有微生物附着的载体来完成污水处理。)取得众多的成功案例,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生物膜净化污水的技术成果。该工艺多采用颗粒状的陶粒作为填料载体,其比重大于水,沉降在池底的承托层上,容易造成结膜堵塞污水通道。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必须通过反冲的方法打通水道,操作复杂不便于管理,因此无法适应大规模推广使用。

  另外,现有的利用微生物生活处理污水的工艺中,大多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或处理装置处理污水。该类生物膜法处理器的处理方式是,废水由进水口进入生物膜容器内,较大的压力促使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及微生物被过滤附着于内侧形成生物膜进行底物分解,水则通过物理性滤膜过滤得到净化由出水口流出。这类型的生物膜处理装置,在日常运营中,管理人员技术基础要求高,工艺复杂,需要反复的反冲洗以防堵塞,物理性滤膜使用寿命有限,运营能耗高,经营成本高昂,建设投资成本高。

  目前无论是采用何种的污水处理工艺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均会产生大量的含水高达80%以上的有机污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营造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让淹没于污水中的生物载体表面适于生长并形成固定微生物膜,污水穿流通过其表面而得以净化,同时使设备达到持久耐用、日常运营维护简单、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泥臭气等二次污染物产生,真正实现同步脱碳、去氮除磷的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方法及相应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一种生物耦合脱氮

  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水管网连接的沉砂集水池,所述的沉砂集水池与调整池连接,所述的调整池与生物耦合净化池连接,生物净化池与生物滤池连接,生物滤池与消毒排放池连接,所述的生物耦合净化池的池底架空铺设的带孔的层板,在层板的上方放置有多个生物载体,在生物载体上方设有不锈钢网,通过不锈钢网将生物载体固定在池子的中间位置以保证生物载体不至于随水流动,生物载体的安装量占生物耦合净化池实际容积55~75%,池底设有穿孔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与射流曝气器和循环水泵连接,引入的污水将生物耦合净化池的生物载体淹没。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生物耦合净化池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层板架空铺设于在离池底45~55cm的高度位置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层板上的孔的直径为3~5cm、孔间隔为10~15c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生物耦合净化池设置有两个,在第一、二生物耦合净化池之间设置有隔离缓冲墙。这样便于大量处理污水作业时,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所处理的污水中的有机物由微生物分解、降解,不需添加任何其他化学药品(消毒剂除外),不再污染环境,符合环保要求。

  2、本实用新型方法构思巧妙,可依实际所需或场地局限而设计,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运营过程无化学药物的消耗及后续的污泥处理费用,故运营成本较低,而且污水流程各系统简单化,经过沉砂集水池、调整池、生物耦合净化池、生物滤池至消毒池,经过消毒池排放水可以排放或回收利用。

  3、本实用新型系统的工艺系统稳定性好、能适应负荷变化大的水质,利用生物耦合净化池所设有的循环水泵及射流器与在其底部固定安装的穿孔曝气管实现曝气供氧,通过调节单位时间内水的循环总量达到控制生物耦合净化池中溶解氧含量,以营造出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保持高效率完成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净化工作,利于微生物高度聚集及菌群的多样性,尤其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三个区间共存,协同作用倍增,能承受负荷变化大的水质,净化效果好,同时能保持出水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处理系统中无污泥排出,由于领先的设计及微生物驯化技术,生物膜中的高营养级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代谢转移为能量,合成新细胞,故剩余污泥极微,不必排出污泥不需要安装污泥压滤机。

  5、利用本实用新型处理系统结构紧凑,构思巧妙,设备达到持久耐用、日常运营维护简单、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泥臭气等二次污染物产生,真正实现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和分解含碳有机物的净化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