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07.05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它涉及污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它包含脱氮池(1)、膜池(2)、板式膜组件(3)、药池(4)、清水池(5)和机械室(6);脱氮池(1)一侧设置膜池(2),膜池(2)的一侧设置有机械室(6),脱氮池(1)和膜池(2)的一侧设置有清水池(5),清水池(5)的一侧设置有药池(4),膜池(2)内设置有板式膜组件(3)。它将分离工程中的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废水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脱 氮池(1)、膜池(2)、板式膜组件(3)、药池(4)、清水池(5)和 机械室(6);脱氮池(1)一侧设置膜池(2),膜池(2)的一侧设置 有机械室(6),脱氮池(1)和膜池(2)的一侧设置有清水池(5), 清水池(5)的一侧设置有药池(4),膜池(2)内设置有板式膜组件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室(6)内设置有风机(7)、抽吸泵(8)、加 药泵(9)和控制柜(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氮池(1)内设置有污泥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5)内设置有回用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氮池(1)和膜池(2)的连接处上方设置有溢流 口。
说明书
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过滤 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泥水分离通常是在二沉池中靠重 力作用完成的,其分离效率依赖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 泥水分离效率越高。而污泥的沉降性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状况,改善 污泥沉降性必须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这限制了该方法的适用 范围。由于二沉池固液分离的要求,曝气池的污泥不能维持较高浓度, 一般在1.5~3.5g/L左右,从而限制了生化反应速率。水力停留时 间(HRT)与污泥龄(SRT)相互依赖,提高容积负荷与降低污泥负 荷往往形成矛盾。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 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5%~40%。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还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出水中含有悬浮固体,出水水质恶化。
在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中,污水的脱氮、脱磷是在活性污泥后增 加脱氮、磷设施,产生大量的投资及运行费用。中、小型污水处理及 中水回用工程中存在水处理单元多、现场凌乱、操作烦琐等多种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过滤活性污泥法一体化设备, 它将分离工程中的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废水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技术有 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 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 率。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 案:它包含脱氮池1、膜池2、板式膜组件3、药池4、清水池5和机 械室6;脱氮池1一侧设置膜池2,膜池2的一侧设置有机械室6, 脱氮池1和膜池2的一侧设置有清水池5,清水池5的一侧设置有药 池4,膜池2内设置有板式膜组件3。
所述的机械室6内设置有风机7、抽吸泵8、加药泵9和控制柜 10。
所述的脱氮池1内设置有污泥泵;所述的清水池5内设置有回用 泵。
所述的脱氮池1和膜池2的连接处上方设置有溢流口。
工作时,需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脱氮池1,而后进入膜池2,经 抽吸泵8进入清水池5;污泥泵将污泥从脱氮池1回流至膜池2,部 分通过支管排放,混合液经过溢流口从膜池2回流至脱氮池1;机械 室6中的风机将空气加压后送至膜池2、脱氮池1、药池4进行供氧 和搅拌;处理后污水经安装于机械室6的抽吸泵8至清水池5,从清 水池5排放或经安装于清水池5内的回用泵送于回用管网;药液经安 装于机械室6内的加药泵9从药池4送至膜池2。
本实用新型将分离工程中的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废水活性污泥生 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 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 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降低F/M比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甚 至为零),并且大大降低了出水悬浮物的浓度。并分设脱氮池和膜池 结合了生化、脱氮、脱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