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液处理方法技术

发布时间:2018-8-18 19:53:06

  申请日2014.02.20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渗滤液处理装置。该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桶、沉淀桶、固液分离装置和液体降解装置,絮凝桶通过多个注药泵分别连接多个药品箱,絮凝桶的桶底通过管路阀体与沉淀桶连接,在沉淀桶内部设置布水器,所述的布水器的出水端设置在沉淀桶的底部,在沉淀桶的顶部设置有液体溢流口,所述的液体溢流口与液体降解装置连接,在沉淀桶的底部设置有固体出口,固体出口与固液分离装置连接。在絮凝桶内对渗滤液进行中和与絮凝反应,使中和后的渗滤液酸碱度达到合适水平,进行固液分离,利用生物菌群解其中的有机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处理充分,处理效率高,且该装置的结构紧凑,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桶、沉淀桶、固液分离装置和液体降解装置,絮凝桶通过多个注药泵分别连接多个药品箱,絮凝桶的桶底通过管路阀体与沉淀桶连接,在沉淀桶内部设置布水器,所述的布水器的出水端设置在沉淀桶的底部,在沉淀桶的顶部设置有液体溢流口,所述的液体溢流口与液体降解装置连接,在沉淀桶的底部设置有固体出口,固体出口与固液分离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桶内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桶的桶底为球面,在球面的最低点通过阀门、管路与沉淀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桶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上部的滤网,布水器的出水端设置在滤网的下部,沉淀桶的液体溢流口设置在滤网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网的上部设置有曝气口,曝气口排出的气体吹向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降解装置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厌氧处理罐和一个好氧处理池,在厌氧处理罐内设置有用于负载厌氧菌群的厌氧滤芯,在管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放口,厌氧罐的进水端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出水端设置在罐体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好氧处理池设置有曝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体降解装置与沉淀桶之间设置有蓄水池用于储蓄沉淀桶溢出的污水。

  说明书

  一种渗滤液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渗滤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城市均有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经勾臂车载压载车压缩入箱运至垃圾填埋场,但垃圾渗滤液一般储存在池内,因无专用排污管道时常随意排放,也有用专用吸污车托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垃圾渗滤液内COD.BOD指标超标严重,且含有金属离子,用一般污水处理办法不能使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而本装置前期利用物化处理办法和固液分离,液态污水经三级净化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生物降解净化水质原理:

  利用高活性的菌群,使其降解污水的速率比传统的活性污泥高十余倍。因而能抑制其低活性菌群的生长,较好的保持菌群的活性和纯度,使出水水质更优。

  菌群对毒性物质、高浓度COD、氨氮和盐分的耐受性好,能在比活性污泥法更恶劣的条件下启动和运行。经过驯化的菌群可在COD低于10万mg/L,氨氮含量低于1000mg/L,盐浓度达5%左右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菌群通过吸附在适当的填料上发挥作用,不仅保持了微生物的高活性,而且减少了微生物的流失。死亡脱落的和增生的微生物菌群,一部分在池底的氧区逐步降解,一部分通过回流及厌氧池消化降解。采用本工艺后,除了污水中原有的无机污泥外,不会产生生物污泥。减少了污泥处理的费用,避免了污泥填埋或焚烧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高浓度污水通过加大回流比和曝气处理工艺,减少进入厌氧反应器初始污水的COD浓度和氨氮含量,降低污水的毒性,适应厌氧菌生长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厌氧反应器的效率。

  功能菌所具有的除臭功能,能快速除去污水的臭气。如果将含微量微生物的出水喷淋在垃圾堆上,能有效消除垃圾堆场的臭气,改善环境条件。

  由于功能菌的活性高,因此在好氧反应器中使用的微生物的实际浓度低,其用量为传统活性污泥浓度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所以用于维持微生物存在和繁殖所必须的曝气量也可大大减小。这对微生物在填料上的附载吸附也是十分有利的。实现了节能目的。

  一般出水中微生物的含量极低,无需专门经过二沉分离,实现了设备节省之目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我国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抓,努力消除生活垃圾的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但是,如果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不当,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危及当地环境安全。目前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垃圾堆肥、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等,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废水和废渣污染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垃圾的成分随不同的地域、生活水平、季节、自然条件等差别很大,同时由于不同的垃圾处理和处置工艺,产生的二次污染也不尽相同,在对垃圾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处理和处置工艺的特性,结合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垃圾处理和处置中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防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垃圾废水是垃圾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也是建设和运行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使得污染极其严重且不能直接排放的垃圾渗滤液达到可直接排放的标准,减少了其对地下水、河水环境的污染,为后代床罩美好环境。

  经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可采用传统的生物技术作进一步的深化处理。据报道,采用传统的A2O、 SBR或MBR工艺都能使出水达到排放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工艺采用的活性污泥的活性较低,污泥负荷不高,所以相应的处理设备的容积、体积都很大,不能适合已建的城市小型垃圾处理站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化、一体化和高效化,以满足小型垃圾处理站对垃圾渗滤液处理需求的渗滤液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渗滤液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桶、沉淀桶、固液分离装置和液体降解装置,絮凝桶通过多个注药泵分别连接多个药品箱,絮凝桶的桶底通过管路阀体与沉淀桶连接,在沉淀桶内部设置布水器,所述的布水器的出水端设置在沉淀桶的底部,在沉淀桶的顶部设置有液体溢流口,所述的液体溢流口与液体降解装置连接,在沉淀桶的底部设置有固体出口,固体出口与固液分离装置连接。在絮凝桶内对渗滤液进行中和与絮凝反应,使中和后的渗滤液酸碱度达到合适水平,便于以后的生物降解,絮凝反应产生的悬浮棉絮状包裹渗滤液中的悬浮物,为下一步的沉淀悬浮物做好准备,沉淀桶,将渗滤液中的悬浮物进行沉淀处理,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为下一步的彻底的固液分离做准备,固液分离后的液体在液体降解装置内进行生物降解去除内部的有机物,使渗滤液达到排放标准。

  所述的絮凝桶内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向絮凝桶内曝气,对石灰水和渗滤液进行搅拌,使渗滤液与中和反应的石灰水进行充分接触,提高了反应速度,也提高了絮凝反应的速度。

  所述的絮凝桶的桶底为球面,在球面的最低点通过阀门、管路与沉淀桶连接。絮凝桶体的桶底为球面,便于桶体桶体内絮凝状悬浮物顺利滑落,由管路进入沉淀桶。

  所述的沉淀桶的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上部的滤网,布水器的出水端设置在滤网的下部,沉淀桶的液体溢流口设置在滤网的上部。絮凝状悬浮物通过管路排放至滤网下部,被滤网过滤在桶体的底部,而液体从滤网中滤出,由液体溢流口排放至液体降解装置中,结构比较独特、简单,对渗滤液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便于下一步固液分离装置彻底的固液分离。

  在所述滤网的上部设置有曝气口,曝气口排出的气体吹响滤网。曝气口设置在滤网上部,不断的向滤网吹气,防止滤网被絮凝状的悬浮物堵塞,保证了沉淀桶正常运转。

  所述的液体降解装置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厌氧处理罐和一个好氧处理池,在厌氧处理罐内设置有用于负载厌氧菌群的厌氧滤芯,在管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放口,厌氧罐的进水端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出水端设置在罐体的顶部。

  为了给好氧菌群提供足够的氧气,好氧处理池设置有曝气装置。

  在液体降解装置与沉淀桶之间设置有蓄水池用于储蓄沉淀桶溢出的污水。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渗滤液处理装置,絮凝反应、固液分离、液体降解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有效的去除了其内部的重金属、悬浮物和有害菌群,调节到合适的酸碱度利用生物菌群降解其中的有机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处理充分,处理效率高,且该装置的结构紧凑,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渗滤液处理装置处理渗滤液的方法,在絮凝桶内调节PH值使其适合后续的生物菌群进行生物降解,在絮凝桶内加入絮凝剂,进一步絮凝去除其中的悬浮物,便于下一步的沉淀桶进行初步固液分离。沉淀桶,可以将絮凝装的悬浮物过滤在桶体的底部,为下一步的彻底固液分离做好准备,过滤过的液体进入液体降解装置内进行生物菌群降解去除内部的有机物质。该方法分步骤去除或预处理渗滤液中的不同物质,每个步骤有机的结合起来,环环紧扣,使处理后的渗滤液达到排放标准,固液分离出的液体再次进行循环处理,保证了排出的液体符合标准,分离出的固体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为有机肥料,或者继续进行生降解,或者深埋,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