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18-8-18 9:55:43

  申请日2012.07.05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IPC分类号B01J20/30; C02F1/28; B01J20/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混合:将基料、稀释剂、粘结剂和发泡剂按比例混合,其中基料占50-80%,稀释剂占15-25%,粘结剂占4-20%,发泡剂占1-5%;2)造粒: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置于造粒机中,加工成直径为0.5mm-8mm的颗粒;3)成型:将经造粒过程得到的颗粒于400-700℃之间,煅烧1-4小时,得到可循环利用水处理材料;上述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利用粘结剂粘合、发泡剂受热形成微小气泡、高温烧结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外形固定、吸附力强的水处理材料,避免了常用材料在使用过程或后处理过程中的粉体飞扬污染环境、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混合:将基料、稀释剂、粘结剂和发泡剂按比例混合,其中基料占50-80%,稀释剂占15-25%,粘结剂占4-20%,发泡剂占1-5%;2)造粒: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置于造粒机中,加工成直径为0.5mm-8mm的颗粒;3)成型:将经造粒过程得到的颗粒于400-700℃之间,煅烧1-4小时,得到可循环利用水处理材料;上述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料为粒径不小于80目的菱镁矿粉或碳酸镁粉,或者是以菱镁矿或碳酸镁为原料,经400-700℃煅烧、粉碎以后得到的粒径大于80目的轻烧氧化镁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剂为以水、醇为原料的混合物,其中水的含量占90-99%,醇的含量占1-10%,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剂为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醇为甲醇或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粘结剂为可溶性硅酸盐或者粘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溶性硅酸盐为硅酸钠、偏硅酸钠、偏硅酸钾或硅酸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造粒机包括球形造粒机和挤出造粒机,其中球形造粒机制得的是直径为0.5mm-8mm的球形颗粒,挤出造粒机制得的是长径比为1-4,直径为0.5mm-8mm的棒状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泡剂包括无机发泡剂和有机发泡剂,其中无机发泡剂包括碳酸盐、碳酸氢盐或轻金属粉体;碳酸盐为碳酸钠或碳酸铵,碳酸氢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轻金属粉体为镁粉或铝粉;有机发泡剂包括烷烃类:正戊烷、正己烷或正庚烷,醚类为石油醚,氟碳化合物类为三氯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或二氯四氟乙烷,表面活性剂类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或纸浆废液,偶氮类为偶氮二甲酸胺或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亚硝基系类为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或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酰肼类为对甲苯磺酰肼、苯基磺酰肼或对二苯基磺酰肼酸。

  说明书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氧化镁为主要组分,可循环利用并能实现废水中染料色素、重金属离子等成份回收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严重的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印染废水为例,它是对环境危害极大的一类工业污水,具有排放量大、成分复杂、色度深等问题,给环境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随着各种水溶性好、着色力强的染料使用,使传统的治理方法难以奏效。因此,寻求简便低廉的处理方法特别是脱色方法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当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使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将废水中的色素、重金属离子等吸附脱除。活性炭是目前常用的吸附材料,它具有吸附力强、脱除率高等优点,能有效脱除废水中大多数的色素及重金属离子;此外,氧化镁和氢氧化镁也是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材料,也可广泛用于染料废水脱色,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吸附净化效果。

  然而,目前使用的这些吸附产品均为粉体材料,产品的粒径基本都小于100目。这样的产品虽然具有比表面积高、吸附效果好等优点,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利用完的粉体处理困难。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直接将吸附完污染物的粉体废弃,那么吸附在粉体表面的污染物还会缓慢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如果采取先用洗脱剂将粉体吸附的污染物洗脱,再经干燥处理等工艺实现吸附材料的重复利用的方法,则存在粉体材料难过滤、粉粒易飞散危害工作环境等问题。而若直接将氧化镁粉体等造粒,则存在材料比表面积较低,吸附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目的是通过对吸附成份的洗脱,实现工业废物中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等物质的富集回收,并且经400-600℃灼烧,该材料能实现循环利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混合:将基料、稀释剂、粘结剂和发泡剂按比例混合,其中基料占50-80%,稀释剂占15-25%,粘结剂占4-20%,发泡剂占1-5%;2)造粒: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置于造粒机中,加工成直径为0.5mm-8mm的颗粒;3)成型:将经造粒过程得到的颗粒于400-700℃之间,煅烧1-4小时,得到可循环利用水处理材料;上述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

  基料为粒径不小于80目的菱镁矿粉或碳酸镁粉,或者是以菱镁矿或碳酸镁为原料,经400-700℃煅烧、粉碎以后得到的粒径大于80目的轻烧氧化镁粉。

  稀释剂为以水、醇为原料的混合物,其中水的含量占90-99%,醇的含量占1-10%。

  稀释剂为水。

  醇为甲醇或乙醇。

  粘结剂为可溶性硅酸盐或者粘土。

  可溶性硅酸盐为硅酸钠、偏硅酸钠、偏硅酸钾或硅酸钾。

  造粒机包括球形造粒机和挤出造粒机,其中球形造粒机制得的是直径为0.5mm-8mm的球形颗粒,挤出造粒机制得的是长径比为1-4,直径为0.5mm-8mm的棒状颗粒。

  发泡剂包括无机发泡剂和有机发泡剂,其中无机发泡剂包括碳酸盐、碳酸氢盐或轻金属粉体;碳酸盐为碳酸钠或碳酸铵,碳酸氢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轻金属粉体为镁粉或铝粉;有机发泡剂包括烷烃类:正戊烷、正己烷或正庚烷,醚类为石油醚,氟碳化合物类为三氯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或二氯四氟乙烷,表面活性剂类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或纸浆废液,偶氮类为偶氮二甲酸胺或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亚硝基系类为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或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酰肼类为对甲苯磺酰肼、苯基磺酰肼或对二苯基磺酰肼酸。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利用粘结剂粘合、发泡剂受热形成微小气泡、高温烧结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外形固定、吸附力强的水处理材料,相对于现用的材料该种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通过洗脱剂洗脱富集被吸附物质。2、避免了常用材料在使用过程或后处理过程中的粉体飞扬污染环境、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3、该种材料能通过在400-600℃煅烧处理后重复利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