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初步分离技术

发布时间:2018-8-11 21:09:19

  申请日2012.05.21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IPC分类号C02F1/38; C02F1/40

  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包括调节罐、水力旋液分离装置,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器和旋液分离器,所述调节罐内安装有内罐,所述内罐设置在所述调节罐的底部,所述内罐内的上侧安装有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底部设有沉降区,所述沉降区的底部通过排泥管道与所述调节罐外的排泥口连接,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的旋液分离器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调节罐外的含油污水进口连接,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的浮油收集器通过出油管道与所述调节罐外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内罐通过多个溢流管与所述调节罐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初步除油、防油积聚、提高装置处理能力等新功能,特别是在老装置扩能改造上,具有短、平、快特点,基本解决了原有污水调节罐效率低下、难以兼顾均质和缓冲两种功能等“痼疾”,确保外罐最低液位控制,实现调节罐长期稳定运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包括调节罐、水力旋液分离装置,所述水 力旋液分离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器和旋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罐内安 装有内罐,所述内罐设置在所述调节罐的底部,所述内罐内的上侧安装有所述 水力旋液分离装置,底部设有沉降区,所述沉降区的底部通过排泥管道与所述 调节罐外的排泥口连接,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的旋液分离器通过进水管道与 所述调节罐外的含油污水进口连接,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的浮油收集器通过 出油管道与所述调节罐外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内罐通过多个溢流管与所述调节 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 与所述调节罐还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与所述调节罐连接处的垂直高度 低于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内罐连接处的垂直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 管在所述内罐内一端的垂直高度低于所述溢流管在所述调节罐内一端的垂直高 度,所述溢流管在所述内罐内一端高于所述沉降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罐设有两个脱油污水出口,其中一个脱油污水出口设置在所述调节罐 的底部,另一个脱油污水出口与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道的进口设置在所 述调节罐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 管、排泥管道、进水管道、出油管道和出水管道上均设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罐与所述调节罐内为同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 区为倒锥体形,所述沉降区的锥底设置有所述排泥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油 收集器上方设有蒸汽加热盘管。

  说明书

  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及炼制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含油 污水初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法

  A重力分离法: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及油和水的互不溶性进行分离,包括 上浮分离法、机械分离法和水力旋流法。

  B粗粒化法: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的亲和力不同而进行分离。其处 理对象主要是水中分散油,常用聚结材料有聚乙烯颗粒、石英砂、陶粒和无烟 煤等。

  C过滤法:主要除去分散油和乳化油。

  D膜分离法:利用多孔薄膜对液—液分散体系中两相与固体膜表面亲和力 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2)物理化学法

  A浮选法:利用油珠粘附于水中的微气泡后,浮力增大而上浮分离。

  B吸附法:利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对含油污水中的溶解油及其它溶解性有机 质进行表面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生物炭。

  (3)化学破乳法

  该法是向含油乳化液污水中投放化学药剂(破乳剂),使乳化液脱乳,达到 油水分离,破乳一般包括pH调节、凝聚,吸附等过程。

  (4)生化法

  生化法是利用微生物使部分有机物(包括油类)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转 化、合成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成分或增殖为新的微生物,其余部分分解为简单 的无机或有机物。从过程形式上分为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和生物膜法。

  (5)电化学法

  A电解法:包括电解凝聚吸附法和电解浮上法。电解凝聚吸附利用溶解性 电极电解含乳化油污水,从溶解性阳极溶解出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发生水解作 用生成氢氧化物吸附。电解浮上法则利用不溶性电极电解含乳化油和溶解油废 水,利用电解分离作用和初生态的微小气泡的浮上作用,使乳化油破坏,油珠 上浮。

  B电磁吸附分离:该法是使融性颗粒与含油污水混合在吸附过程中,利用 油珠的磁化效应,再通过磁性过滤装置将油分除去。日本早田文隆采用高梯度 磁分离技术(GHMS)净化含油污水,破乳效果显著。

  此外,处理含油污水的方法还有浓缩焚烧法、加热法、超声波分离法等含 油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所 用的方法包括重力沉降法、浮选法等;二级处理方法主要是凝聚法、生化法等; 三级处理方法有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炼油厂污水一般经二级处理可达到排放 标准,国内采用三级处理的企业极少,而国外很多炼油厂污水一般都采用三级 或深度处理工艺。目前作为一级处理主要手段有:调节罐+二级隔油+二级气浮、 调节罐+一级隔油+二级气浮、调节罐+一级隔油+一级气浮,有些无调节罐,只 有隔油+气浮。隔油一般选用平流式隔油池,斜管斜板式隔油池较少使用;在二 级气浮上,组合多种多样,主要有溶气气浮+涡凹气浮、溶气气浮+螺旋推进式 气浮等等,在布置上也有串联与并联之分。

  但是上述的油污分离装置的处理成本较高,除油效果低、难以兼顾均质和 缓冲两种功能等“痼疾”;而且油污处理量能力低,化学的处理方法对大气有一 定污染,工人作业环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初步除油、防 油积聚、提高装置处理能力等新功能的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特别是在老装 置扩能改造上,具有短、平、快特点,基本解决了原有污水调节罐效率低下、 难以兼顾均质和缓冲两种功能等“痼疾”,确保外罐最低液位控制,实现调节罐 长期稳定运行。

  一种含油污水初步分离装置,包括调节罐、水力旋液分离装置,所述水力 旋液分离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器和旋液分离器,所述调节罐内安装有内罐,所述 内罐设置在所述调节罐的底部,所述内罐内的上侧安装有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 置,底部设有沉降区,所述沉降区的底部通过排泥管道与所述调节罐外的排泥 口连接,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的旋液分离器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调节罐外的 含油污水进口连接,所述水力旋液分离装置的浮油收集器通过出油管道与所述 调节罐外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内罐通过多个溢流管与所述调节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罐与所述调节罐还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与 所述调节罐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低于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内罐连接处的垂直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溢流管在所述内罐内一端的垂直高度低于所述溢流管 在所述调节罐内一端的垂直高度,所述溢流管在所述内罐内一端高于所述沉降 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罐设有两个脱油污水出口,其中一个脱油污水出 口设置在所述调节罐的底部,另一个脱油污水出口与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 管道的进口设置在所述调节罐的中、上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回流管、排泥管道、进水管道、出油管道和出水管道 上均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罐同心设置在所述调节罐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沉降区为倒锥体形,所述沉降区的锥底设置有所述排泥 管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浮油收集器上方设有蒸汽加热盘管。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在原有的调节罐内设置一个分离内罐,利用了原有设备,投资降低,均 质除油效果提高;

  2、由于内罐同心设置在所述调节罐内,防止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的震动, 污水调节罐运行可靠;

  3、利用水力旋液分离装置,加快了水和油的分离速度,在同等条件下可提 高处理量能力2~3倍;而且污水适应性大,调节范围大,基本不受进水含油量 高低的影响,出水水质稳定;

  5、由于采用的是物理分离的方式,无大气污染,改善作业环境;

  6、沉降区为倒锥体形,方便排除沉降区内的固体颗粒;

  7、通过回流管使得在本装置初始运行时,减低内罐内液体的高度,防止由 于内罐内液体过高使得水力旋液分离装置运行时产生过大的震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