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和工艺

发布时间:2018-8-4 20:26:54

  申请日2012.09.12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IPC分类号C02F11/02; C02F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和工艺,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无氧池、缺氧池、给氧池和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排泥管与无氧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还包括一旁路生物反应器,所述旁路生物反应器内分隔为相互连通的调整池和搅拌反应池;所述调节池通过污泥减量管与所述沉降池的排泥管连通,所述调节池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给氧装置;所述搅拌反应池通过混合液回流管与所述无氧池、缺氧池、给氧池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搅拌混合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本发明将沉降池排除的污泥在旁路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然后循环至生化池中,达到减量的目的,从源头上控制污泥的排出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 无氧池(2)、缺氧池(3)、给氧池(4)和沉降池(9),所述沉降池(9) 的排泥管与无氧池(2)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18),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一旁路生物反应器,所述旁路生物反应器内分隔为相互连通的调整池 (21)和搅拌反应池(25);

  所述调节池(21)通过污泥减量管(16)与所述沉降池(9)的排泥 管连通,所述调节池(21)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给氧装置(22);

  所述搅拌反应池(25)通过混合液回流管(28)与所述无氧池(2)、 缺氧池(3)、给氧池(4)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搅拌混合池(25)内 设有搅拌装置(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21)与 搅拌反应池(25)的容积比为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9)为二 沉池或序批式反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为平流式 沉淀池或斜管(板)式沉淀池。

  5.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工艺,包括,采用活性 污泥法将待处理污水依次经过无氧池、缺氧池、给氧池和沉降池,经沉降 池沉降分离后的清水排放,其特征在于,经所述沉降池沉降分离后的污泥 一部分直接回流至无氧池中,另一部分送入旁路生物反应器的调节池中, 向调节池中通入氧化空气,对污泥进行均质混合,均质混合后的污泥送入 搅拌反应池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污泥回流至无氧池、缺氧池、给 氧池的至少一者中,循环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送入调节池中的污泥 占沉降池排泥总量的5~30%,直接回流至无氧池中的污泥占沉降池排泥总 量的70~9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中的溶解 氧浓度为0.5~1mg/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中污泥的 停留时间为1~4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反应池中污 泥的停留时间为2~8h。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反应池中的 搅拌速度为30~60转/min。

  说明书

  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和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 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和工艺。

  背景技术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污水处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 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同时也带来了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截止到2010 年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达到343亿m3(见表1),污泥按含水率80% 计算,产生的脱水污泥量超过2200万吨。环保部资料显示,我国污水处 理厂所产生的污泥大部分没有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多数污泥是 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厂简单填埋,甚至在露天简单堆放,污泥随意堆放所造 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然凸显。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 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污水处理主要建设任务还包含提高污泥无害化 处置能力(80%)。预计到2015年产污泥量超过3200万吨,如何妥善解决 剩余污泥运输、污泥堆放及最终处置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达到80%无害 化处置目标还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剩余污泥的后处理技术和污泥的原位减 量技术。成熟的污泥后处置方法主要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干化和焚烧等。 各类污泥后处置技术的优缺点见表1。

  表1各类污泥后处置技术的优缺点

  污泥源头减量化是在现有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 或者研发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在保证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前提 下,尽量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和排放量,降低污泥的产率。在污水处理过 程中想方设法地从源头减少剩余污泥产生的思路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对剩余污泥处置的新概念,是在对剩余污泥资源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 求。污泥减量化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主要依靠降低微生物产 率以及利用微生物自身内源呼吸进行氧化分解,使污水处理设施向外排放 的生物固体量减少,从根本上、实质上减少污泥产生量。相比于污泥的末 端处理处置技术,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源头污泥减量技 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污泥处置技术研究的热点方向。

  目前的污泥减量技术主要基于三类作用原理,一类是基于细胞溶解(或 分解)-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先对湿污泥进行机械、化学、热-化 学、生物氧化,破碎分解污泥絮体,促进微生物细胞溶解,使生物体中的 有机碳作为微生物的底物并重复新陈代谢,即利用细胞溶解产物进行的隐 性生长;第二类原理是增加系统中细菌捕食者的数量,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 中的食物链原理进行的污泥减量化技术;第三类是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促 进解偶联代谢,造成能量泄漏,从而使生物生长效率下降。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减量化的研究主要是物理化学法、生 物法等方法。各种污泥减量方法的比较见下表2。

  表2各种污泥减量技术减量效果比较

  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减量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优点, 但是每个技术都有其弊端,例如利用传统的方法污泥减量效果不明显;解 偶联剂方法会影响出水水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弱点是环境安全性问 题,解偶联剂通常是较难生物降解或对生物有较大毒性的化合物,使得生 物对解偶联剂的降解不完全,这将会带来新的污染;利用溶胞技术减量效 果一般,而且运行成本较高;水蚯蚓原位污泥消解,水蚯蚓污泥减量效果 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pH,其次是温度,影响较小的是DO,另外水蚯蚓减 量技术还需配备特定的填料和菌种,一次投资或改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和工艺, 将沉降池排除的污泥在旁路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减量的目的,从 源头上控制污泥的排出量。

  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无氧 池、缺氧池、给氧池和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排泥管与无氧池之间设有污 泥回流管,还包括一旁路生物反应器,所述旁路生物反应器内分隔为相互 连通的调整池和搅拌反应池;所述调节池通过污泥减量管与所述沉降池的 排泥管连通,所述调节池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给氧装置;所述搅拌反应池通 过混合液回流管与所述无氧池、缺氧池、给氧池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 搅拌混合池内设有搅拌装置。

  沉降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无氧池中循环利用,引一部分污泥至旁 路生物反应器中,在旁路生物反应器中先进行空气混合后再进行搅拌反 应,旁路生物反应器中的菌种是好氧菌、兼氧菌以及污泥减量菌共存的一 种菌种,将污泥中未降解的污泥进行充分降解,反应后的混合液回流至生 化池中,经过旁路生物反应器处理过的污泥进入给氧池后易被好氧微生物 分解,不断循环,降解污泥中的生物固体,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所述旁路生物反应器内分隔为调节池和搅拌反应池,调节池内主要进 行空气混合,均质均量后的混合液在搅拌反应池内搅拌反应,因此,优选 地,所述调节池与搅拌反应池的容积比为1∶3~5。

  优选地,所述沉降池为二沉池或序批式反应器;所述二沉池为平流式 沉淀池或斜管(板)式沉淀池。选择平流式沉淀池时,沉淀池中的污泥通 过真空泵抽出,然后分别送入生化池和旁路生物反应器中;当采用斜管 (板)式沉淀池时,直接在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泥管将污泥分别送至生化池 和旁路生物反应器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工艺,包 括,采用活性污泥法将待处理污水依次经过无氧池、缺氧池、给氧池和沉 降池,经沉降池沉降分离后的清水排放,经所述沉降池沉降分离后的污泥 一部分直接回流至无氧池中,另一部分送入旁路生物反应器的调节池中, 向调节池中通入氧化空气,对污泥进行均质混合,均质混合后的污泥送入 搅拌反应池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污泥回流至无氧池、缺氧池、给 氧池的至少一者中,循环进行。

  将沉降池排出的污泥一部分进入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反应,以达到减 量目的,另外一部分回流至生化池进水处,如此循环。而在旁路生物反应 器中,分成两格,一格为调整池,负责接收沉降池过来的部分污泥,对此 污泥进行空气搅拌,均质均量后进入后续的搅拌反应池中,在旁路生物反 应器内利用菌种(好氧菌、兼氧菌以及污泥减量菌共存的一种菌种)将污 泥中未降解的污泥进行充分降解,反应后的混合液仍回流至生化池进水 处,经过旁路生物反应器处理过的污泥进入给氧池后易被好氧微生物分 解,如此循环,系统不断选择低繁殖细菌来分解生物固体,直到污泥中的 固体被完全分解,这将大大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量,从而达到减少污泥产 率的目的。

  送入调节池中的污泥占沉降池排泥总量的5~30%,直接回流至无氧池 中的污泥占沉降池排泥总量的70~95%。

  如果送入调节池的污泥量太大,旁路生物反应器容积加大,增加投资, 并且会影响处理效果;且主系统的污泥回流如果太少也会影响主系统的处 理效果。因此,从经济角度考虑,上述分配比例为在污泥减量最大化的基 础上性价比最合适的污泥分配比例。

  所述调节池中的溶解氧浓度为0.5~1mg/L。调节池的氧浓度控制在这 个范围内能起到很好的搅拌均质均量的作用,太高会变成好氧池,太低则 搅拌作用会有所欠缺。因此,优选为0.5~1mg/L。

  所述调节池中污泥的停留时间为1~4h;所述搅拌反应池中污泥的停留 时间为2~8h。根据经济和技术上确定停留时间,太短达到不到技术要求, 太长就会增加投资。

  所述搅拌反应池中的搅拌速度为30~60转/min,搅拌太慢,搅拌不均 匀,搅拌太快,会破坏污泥絮体,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优选为 30~60转/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属于污泥前置减量技术,通过本发明的研究,能有效的减少 系统的污泥产生量。本系统是利用一个旁路的生物反应器,将沉降池排出 的污泥一部分进入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反应,以达到减量目的,另外一部 分回流至生化池进水处,如此循环。而在旁路生物反应器中,分成两格, 一格为调整池,负责接收沉降池过来的部分污泥,对此污泥进行空气搅拌, 均质均量后进入后续的旁路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利用菌种将污泥中未降 解的污泥进行充分降解。反应后的混合液仍回流至生化池进水处,如此循 环,大大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