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

发布时间:2018-7-28 18:05:37

  申请日2013.01.15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IPC分类号B01D21/24; B01D21/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主要包括:池壁、第一絮凝室、设备间、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及泥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安装有加药管,加药管连接加药装置;所述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了药剂用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悬浮物的去除率提高;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上升流速大,表面负荷高,沉淀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

  权利要求书

  1.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主要包括:池壁(1)、第一絮凝室(6)、设备间(8)、第二絮凝室(10)、沉淀室(17)及泥斗(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6)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9)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10)安装有加药管(12),加药管(12)连接加药装置(11);所述沉淀室(17)设置有斜管填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17)上部设置有上清液收集槽(2),上清液收集槽(2)与环形集水槽(1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18)内设置有冲洗管(5)。

  说明书

  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设备是水处理工艺中悬浮物与水分离的最重要环节,其设备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沉淀池常用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幅流式沉淀池等。平流沉淀池:施工方便,水力条件好,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但有占地面积大,排泥困难等缺点。斜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一般应用较多,但需要单独的反应混合池,加药量较大,容易造成污泥堆积,这样就使斜管过水断面减少。幅流式沉淀池:没有反应絮凝池,占地面积大,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量较大。所以需要一种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节约药剂用量,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水处理循环反应沉淀池,主要包括:池壁、第一絮凝室、设备间、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及泥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室设置有连接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轮;所述第二絮凝室安装有加药管,加药管连接加药装置;所述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

  所述沉淀室上部设置有上清液收集槽,上清液收集槽与环形集水槽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泥斗内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对泥斗进行冲洗,可以有效防止泥斗污泥堵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第一、由机械混凝、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混凝、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混凝、絮凝的效果,一部分沉淀的污泥循环回到第一絮凝室内,节约了药剂用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悬浮物的去除率提高;第二、沉淀室设置有斜管填料,利用接触絮凝和沉淀原理去除水中固体颗粒,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浅池沉淀”理论的上向流斜板,大大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表明光滑利于排泥,上升流速大,表面负荷高,沉淀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第三、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沉淀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