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投配式污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7-21 16:50:43

  申请日2012.11.13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投配式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是在地表植物下面布置多个渗滤沟及布水槽,在渗滤沟内填充人工配制的特殊土壤,并在布水槽两侧设置强化布水材料,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功能作用下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水通过设置在底部防渗层上方的集水沟收集后,经集水管排出。本发明受环境条件影响小,不散发不良气味,不影响地面景观等优点,基建费用低,基本无动力消耗,对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处理出水可直接回用,地表种植草坪,可以与城镇绿化相结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间歇投配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发放方法是在地表植物下面布 置多个渗滤沟及布水槽,在渗滤沟内填充有利于提高毛管湿润性能、通气透水性能和微生物 附着生长的人工配制土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投配式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槽两侧设 置强化布水材料,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功能作用下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水 通过设置在底部防渗层上方的集水沟收集后,经集水管排出。

  说明书

  一种间歇投配式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的处理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间歇投配式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污水排放量 急速上升,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存在着占 地面积大、污水处理能力有限、传统污水处理工艺落后、地上污水处理设施对周边环境造成 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质量等弊端,面临规模和技术升级、设备改造、管网配套建设等一 系列问题。根据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污水处理发展趋势应从集中大型化处理转向分散小 型化排污源处理,从地上设施转变为地下设施,从传统工艺升级为新技术新工艺。我国也应 将污水处理厂化整为零,转入地下,从而逐步缓解我国目前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城市居住小区、乡镇等分散居住地区提供一种间歇投配式污水处 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间歇投配式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在地表植物下面布 置多个渗滤沟及布水槽在渗滤沟内填充有利于提高毛管湿润性能、通气透水性能和微生物附 着生长的人工配制土壤。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1)在地表植物下面布置多个渗滤沟及布水槽,渗滤沟内填 充人工配制土壤,该土壤由原土壤和在其中掺杂25%-40%炉渣和8%-20%的草 炭土构成;(2)经初沉池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布水系统投配到渗滤沟内的布水管,污水投配 方式采用间歇投配方式,间歇投配的干湿比为1;(3)经布水管进入布水槽,在渗滤沟内 人工配制土壤的毛管浸润作用下,通过设置在布水槽两侧的强化布水材料,逐渐向四周土壤 扩散,使其进一步进入渗滤沟间的下降流区;(4)在渗滤沟间水流降流区设置能够强化反硝 化作用的分流布水槽和分流布水管;对原污水按1∶1-4的分流比进行分流,使其进入设 置在渗滤沟间的分流布水槽;(5)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功能作用下;污水 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设置在底部防渗层上方的集水沟收集后,经集水管排出。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受环境条件影响小,不散发不良气味,不影响地面景观 等优点,基建费用低,基本无动力消耗,对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 率可达到90%以上,处理出水可直接回用,地表种植草坪,可以与城镇绿化相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