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

发布时间:2018-7-10 17:14:09

  申请日2013.05.16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IPC分类号B01D21/02; B01D21/24; B01D21/0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泥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本发明包括圆环状的池体,还包括呈圆环状设置在池体的内部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和池体之间设有将所述环槽分隔为上部为配水区域、下部为导流区域的环状隔板,导流板的内壁围成处理区域;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隔板板体的过水孔,本发明中还设置有使过水孔在贯通和封闭两种状态下切换的挡孔板;本发明还包括与所述配水区域相连的脱泥入料单元、与所述处理区域相连的浓缩入料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配水区域和处理区域相连的溢流出料单元。本发明不但能够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还能够对煤泥水进行浓缩处理,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可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包括圆环状的池体(10),所述池体(10) 的下部设有池底(11),所述池底(11)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锥状的 沉泥斗(12),所述沉泥斗(12)与排泥管相连,所述池底(11)自池体(10) 的底端向料斗(12)的开口端逐渐倾斜,其特征在于本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 还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呈圆环状设置在池体(10)的内部, 且导流板(20)与池体(10)之间设置有便于流体通过的环槽;所述导流板 (20)和池体(10)之间设有将所述环槽分隔为上部为配水区域(13)、下 部为导流区域(14)的环状隔板(30),导流板(20)的内壁围成处理区域 (15);所述隔板(30)上设有贯穿隔板板体的过水孔(31),本多功能煤泥 水处理池还设置有使过水孔(31)在贯通和封闭两种状态下切换的挡孔板;

  脱泥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10)内输入待脱泥的流体物料,所述脱泥 入料单元与所述配水区域(13)相连;

  浓缩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10)内输入待浓缩的流体物料,所述浓缩 入料单元与所述处理区域(15)相连;

  溢流出料单元,用于将脱泥处理完毕或浓缩处理完毕的流体物料排出到 池体(10)的外侧,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分别与所述配水区域(13)和处理区 域(1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流板(20)与所述池体(10)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脱泥入料单元包括圆环状的脱泥入料槽(40),所述脱泥入料槽(40)设 置在池体(10)的外侧,且脱泥入料槽(40)与所述配水区域(13)之间设 置有联通二者的脱泥入料管(41),所述脱泥入料管(41)上设有脱泥入料 阀(4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浓缩入料单元包括与池体(10)的处理区域(15)相连通的浓缩入料管(5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溢流出料单元包括开口向上的条状的溢流槽(60),所述溢流槽(60)的 设置在导流板(20)围成的处理区域(15)的上部,且溢流槽(60)的上沿 低于导流板(20)的上沿;所述溢流出料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池体(10)外侧 的溢流总管(65),所述溢流总管(65)通过第一溢流管(61)与所述溢流 槽(60)相连通,溢流总管(65)还通过第二溢流管(63)与所述配水区域 (13)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管(61)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62),第二溢 流管(63)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6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溢流管(63)与所述配水区域(13)的底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 缩入料管(50)自上而下伸入所述处理区域(15)中,且浓缩入料管(50) 的出料端设有便于流体物料沿水平方向朝四周喷射的多个管口(51)。

  说明书

  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泥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脱泥池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通过浓缩池对煤泥 水进行浓缩处理,也即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和浓缩处理时是分别通过两个 单独的处理机构进行的,由于脱泥池和浓缩池的占地面积均较大,因此在土 地资源紧张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确保煤泥水处理效率和煤泥水 处理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本发明不但能够对煤泥 水进行脱泥处理,还能够对煤泥水进行浓缩处理,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且运 行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 池,包括圆环状的池体,所述池体的下部设有池底,所述池底的中部设置有 开口向上的、锥状的沉泥斗,所述沉泥斗与排泥管相连,所述池底自池体的 底端向料斗的开口端逐渐倾斜,本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还包括如下组成部 分: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圆环状设置在池体的内部,且导流板与池体之间 设置有便于流体通过的环槽;所述导流板和池体之间设有将所述环槽分隔为 上部为配水区域、下部为导流区域的环状隔板,导流板的内壁围成处理区域; 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隔板板体的过水孔,本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还设置有使 过水孔在贯通和封闭两种状态下切换的挡孔板;

  脱泥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内输入待脱泥的流体物料,所述脱泥入料单 元与所述配水区域相连;

  浓缩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内输入待浓缩的流体物料,所述浓缩入料单 元与所述处理区域相连;

  溢流出料单元,用于将脱泥处理完毕或浓缩处理完毕的流体物料排出到 池体的外侧,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分别与所述配水区域和处理区域相连。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池体同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脱泥 入料单元包括圆环状的脱泥入料槽,所述脱泥入料槽 设置在池体的外侧,且脱泥入料槽与所述配水区域之间设置有联通二者的脱 泥入料管,所述脱泥入料管上设有脱泥入料阀。

  优选的,所述浓缩入料单元包括与池体的处理区域相连通的浓缩入料 管。

  进一步的,所述浓缩入料管自上而下伸入所述处理区域中,且浓缩入料 管的出料端设有便于流体物料朝四周喷射的多个管口。

  优选的,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包括开口向上的条状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 的设置在导流板围成的处理区域的上部,且溢流槽的上沿低于导流板的上 沿;所述溢流出料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池体外侧的溢流总管,所述溢流总管通 过第一溢流管与所述溢流槽相连通,溢流总管还通过第二溢流管与所述配水 区域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管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管上设置有第 二溢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溢流管与所述配水区域的底部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同时设置有脱泥入料单元和浓缩入料单元,当需要对煤泥 水进行脱泥处理时,煤泥水通过脱泥入料单元,依次经配水区域、导流区域 进入处理区域,然后经溢流槽、第一溢流管和溢流总管排出池体,沉淀在沉 泥斗中的底流则通过排泥管排出;当需要对煤泥水进行浓缩处理时,煤泥水 通过浓缩入料单元直接进入处理区域,然后进入配水区域,最后经第而溢流 管和溢流总管排出池体,同样的,沉淀在沉泥斗中的底流则通过排泥管排出。

  2)、本发明在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的池口处的周向布置环状的导流板, 且导流板外壁、池体内壁和隔板的上板面之间构成环形布置的配水区域,当 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时,煤泥水首先进入配水区域中,煤泥水随后经隔板 上的过水孔进入配水区域下侧的导流区域,然后进入导流板围成的处理区 域。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在进行脱泥处理时采用了周向入料的方式,实际脱 泥时,在煤泥水入料时产生的重力势能作用下,煤泥水会从多功能煤泥水处 理池的四周均匀冲击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内的沉积底流,从而不但起到了对 于已沉积底流的再次搅动和二次脱泥目的,同时又保证了池内流场的高分布 均匀性,从而确保甚至更为增强了矿粒的分级效果,最终为实际脱泥效率的 提高起到了积极影响。

  3)、本发明中的带有过水孔的隔板不但便于固定导流板,而且能够使脱 泥入料的分布更加均匀,防止了脱泥入料时煤浆流速过大或者过小而影响脱 泥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