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7.04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具体来说就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由进水槽、厌氧区、推流区、提升区、好氧区、释气区、沉淀区、出水槽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具有处理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少,适合模块化生产,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生物倍增工艺优势的同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厌氧区和好氧区内投加了适宜菌种生长的悬浮填料,为微生物大面积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把流化床内的溶解度控制在0.5mg/L以下,确保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进行,流化床内的污泥保持在较高的浓度;在提升区与好氧区之间设置了可调节堰板,通过控制回流量使生物积效工艺更好的适应进水的变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进水槽(1)、厌氧区(2)、推流区(3)、提升区(4)、好氧区(5)、释气区(6)、沉淀区(7)、出水槽(8)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厌氧区(2)内投加悬浮填料(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厌氧区(2)内的水在回流泵(12)的推动下始终处于流化状态,出口处设有防止填料流失的格网(20),该区域内水流为环流状态,保证厌氧区(2)内的污泥不发生沉降,同时使悬浮填料(19)始终保持悬浮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提升区(4)与好氧区(5)之间设置可调节堰板(21),通过可调节堰板(21)的高低控制回流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好氧区(5)内投加悬浮填料(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厌氧区(2)内的回流泵出口处安装调节启闭阀(18),可以防止倒流也可以调节回流量的大小。
说明书
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具体来说就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倍增(Bio-Dopp)工艺,是1988年由德国Engelbart公司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概念,它通过可防堵塞的曝气系统、生物除磷系统、空气提升系统及快速澄清装置,将生物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有机物氧化等多道工艺都安排在同一反应池内进行,并在池内设立沉淀区(相当于二沉池)的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它省去了传统工艺的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等建筑物及配电、管道等相应设备。因而具有占地面积小,可以模块化生产,施工简便,大大减少了投资和运营成本等优点。
近年来,国内在生物倍增工艺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当中,由于工艺处理池布局上的缺陷,使得实际运行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低溶氧、高活性污泥运行的理想状态,因而在实际工程运行中往往难以达到设计的效果,限制了生物倍增工艺优势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厌氧区2和好氧区5内投加悬浮填料19,由于在厌氧区2、好氧区5内均投加了适宜菌种生长的悬浮填料19,为微生物大面积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把流化床内的溶解度控制在0.5mg/L以下,确保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进行,流化床内的污泥保持在较高的浓度;在提升区4与好氧区5之间设置了可调节堰板21,通过控制回流量使生物积效工艺更好的适应进水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进水槽1、厌氧区2、推流区3、提升区4、好氧区5、释气区6、沉淀区7、出水槽8组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的池壁15是由钢板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污水进入进水槽1内,通过进水槽1配水后进入厌氧区2,与厌氧区2相邻的沉淀区7内设有回流泵12,沉淀区7的污泥通过回流泵12进入厌氧区2内与污水混合。
厌氧区2内投加悬浮填料19,厌氧区2内的污水在回流泵12的推动下始终处于流化状态,出口处设有防止填料流失的装置20,该区域内水流为环流状态,保证厌氧区2内的污泥不发生沉降,同时使悬浮填料19始终保持流化状态。
厌氧区2的污水通过挡流板进入推流区3内,推流区3的内部设有推流器9,将污水推入提升区4内,推流区3与提升区4下部设有连通口,进入提升区4的污水由下部进入,通过气提装置10被提升至好氧区5。气提装置10为曝气管,曝气管间距为220mm,由于曝气管释放的空气密度较大,使得提升区4的液面上升,提升区4与好氧区5之间设置可调节堰板21,可以通过调节可调节堰板21的高低控制回流比。通过调节可调节堰板21进入好氧区5内的污水在低溶解氧下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
好氧区5内投加悬浮填料19,由于悬浮填料19的挂膜性好,表面粗超度高、微生物生长量大、生物膜附着力强,使污泥浓度始终保持在6000mg/L以上,同时好氧区5内的曝气管采用可提升曝气组11构成,方便维修,每个曝气组11中的曝气管间距设置为150mm的近距离安装,高密度的曝气间距使溶解氧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气泡直径也相对较小,由于曝气管释放的气泡直径较小,上升速度较慢,微生物容易获取养分,好氧区5内的活性污泥相对较低,异养菌生长缓慢,在好氧区5的进口处,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消耗,有利于后续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在好氧区5的后半段,负荷降低后的溶解氧开始有了富余,溶解氧最高可以达到0.3mg/L,在这种溶解氧的条件下,给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好氧区5经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后进入释气区6,将污水中的溶解氧完全耗尽,以防止在沉淀区7内发生反硝化反应引起污泥上浮。
为了防止释气区6的污泥发生沉淀,在释气区6内安装推流器9,使污泥始终处于悬浮状态,通过沉淀进水折板16进入沉淀区7内,沉淀区7的进水一侧的池壁设置为60度倾斜的池壁,可使污泥更好地沉淀至泥斗。沉淀区7内安装斜管17,斜管17安装角度为60度,斜管17上方设出水槽8,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通过出水槽8排出。沉淀区7内设置回流泵12,回流泵12安装在沉淀区7和厌氧区2之间的池壁上,厌氧区2内的回流泵12出口处安装调节启闭阀18,可以防止倒流也可以调节回流量的大小。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点是处理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小、模块化生产、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使污泥浓度保持在6-8g/L的较高浓度,在0.5mg/L的溶解氧下更好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脱氮过程,同时池内的推流器可以使水中的污泥保持较高的流动状态,不使污泥沉淀,保证流化床内的污泥保持在较高的浓度,可以通过可调节堰板进行回流量的控制,即根据进水水质情况调节回流量。
本实用新型与常规的全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硝化段可减少25%的耗氧量,降低能耗。
2、减少反应时间,也就是降低了占地面积和造价。
3、具有较高的反硝化效率,NO2-的反硝化速率比NO3-的反硝化速率高63%左右。
4、池内的污泥浓度可维持在较高的浓度下,由于厌氧区、好氧区内均投加了适宜菌种生长的悬浮填料,为微生物大面积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
5、在厌氧区和释气区内均设有推流器,使池内的污泥不发生沉淀。
6、回流比可通过提升区与好氧区之间的可调节堰板进行调节,灵活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