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7.08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包括顺次接通的进水管(3)、加药池(20)、絮凝池(1)、过滤池(2)、清水池(17)及排水管(19),其中,絮凝池(1)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道上设有多个絮凝区,每个絮凝区底部对应的絮凝池(1)区域设有接通絮凝区的排泥支管(10)。过滤池(2)内安装有中心转鼓、与中心转鼓连接的驱动电机(15)、以及安装在中心转鼓上且与中心转鼓同轴的纤维转盘(1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在过滤污水前将药剂与污水混合产生的吸附颗粒进行絮凝后排出,如此,能防止过滤污水时出现堵塞的现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接通的进水管(3)、加药池(20)、絮凝池(1)、过滤池(2)、清水池(17)及排水管(19),所述絮凝池(1)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道上设有多个絮凝区,每个絮凝区底部对应的絮凝池(1)区域设有接通絮凝区的排泥支管(10);所述过滤池(2)内安装有中心转鼓、与中心转鼓连接的驱动电机(15)、以及安装在中心转鼓上且与中心转鼓同轴的纤维转盘(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清洗水进水管、清洗泵(13)及高压清洗喷头,所述清洗水进水管一端与清洗泵(13)进水口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清水池(17)内,所述高压清洗喷头位于过滤池(2)内且与清洗泵(13)的出水口连接,清洗泵(13)出水口与高压清洗喷头接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清洗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7),所述搅拌机(7)的搅拌杆设于加药池(2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药装置(6),所述加药装置(6)通过加药管(5)与加药池(20)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池(20)与絮凝池(1)进水口接通的管道上设有进水启闭机(4),所述絮凝池(1)与过滤池(2)接通的管道上设有中间启闭机(12),所述清水池(17)与排水管(19)接通的管道上设有排水启闭机(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槽,所述排泥支管(10)相对接通絮凝区端的另一端与排泥槽接通,所述排泥槽连接有接通其内部的排泥主管(9)。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压机(8),每根排泥支管(10)上均设有与空压机(8)连接的气动阀(11)。
说明书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深度处理领域中,常采用罐体压力过滤、填料无压重力过滤及转盘式过滤三种过过滤方式,其中,罐体压力过滤和填料无压重力过滤的滤料大部分呈水平分布,水中悬浮物很快沉淀在滤料的表面易使过流面积减少、流水通道堵塞,因此,必须要停机进行反冲洗,这就需要建设大型的鼓风机房及反冲洗泵房,并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滤料,运行能耗高,操作强度大,占地面积很大,土建费用高。转盘式过滤比罐体压力过滤和填料无压重力过滤运行维护更加便捷,因此,其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提升处理质量,转盘式过滤装置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常加入药剂,但是药剂与污水混合后产生的吸附颗粒不便于排出,这就导致现有转盘式过滤装置也存在易堵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其在过滤污水前对药剂与污水混合产生的吸附颗粒进行絮凝后排出,进而能防止过滤污水时出现堵塞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包括顺次接通的进水管、加药池、絮凝池、过滤池、清水池及排水管,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道上设有多个絮凝区,每个絮凝区底部对应的絮凝池区域设有接通絮凝区的排泥支管;所述过滤池内安装有中心转鼓、与中心转鼓连接的驱动电机、以及安装在中心转鼓上且与中心转鼓同轴的纤维转盘。其中,多个絮凝区设置在絮凝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道上,则多个絮凝区顺次接通。在本实用新型应用时,通过向加药池内加入药剂,加药池内生成的密实絮体进入连续絮凝区后,颗粒凝聚,絮体尺寸不断加大,沉降后形成污泥从排泥支管排出,而絮凝处理后的污水则进入过滤池内进行过滤处理。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池为转盘式过滤装置,中心转鼓通过驱动电机的带动而在过滤池内转动,安装在中心转鼓上的纤维转盘随中心转鼓的转动而在过滤池内做圆周运动,污水经过纤维转盘时完成过滤。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还包括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清洗水进水管、清洗泵及高压清洗喷头,所述清洗水进水管一端与清洗泵进水口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清水池内,所述高压清洗喷头位于过滤池内且与清洗泵的出水口连接,清洗泵出水口与高压清洗喷头接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清洗阀。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冲洗装置对纤维转盘进行循环的清洗,清洗泵利用清水池内的清水,通过增压后,对纤维转盘上的滤布进行清洗,纤维转盘进入过滤状态。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还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搅拌杆设于加药池内。如此,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可通过搅拌机来搅拌加药池内的污水和药剂,能使药剂加入加药池后与污水混合更加均匀。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与加药池接通。如此,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可通过加药装置向加药池内加药,使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操作更加便捷。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对水流流通进行控制,所述加药池与絮凝池进水口接通的管道上设有进水启闭机,所述絮凝池与过滤池接通的管道上设有中间启闭机,所述清水池与排水管接通的管道上设有排水启闭机。
为了便于对各个絮凝区排放的污泥进行统一排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还包括排泥槽,所述排泥支管相对接通絮凝区端的另一端与排泥槽接通,所述排泥槽连接有接通其内部的排泥主管。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水力絮凝滤池,还包括空压机,每根排泥支管上均设有与空压机连接的气动阀。如此,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可通过空压机来控制气动阀,进而能对排泥支管的排泥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顺次接通的进水管、加药池、絮凝池、过滤池、清水池及排水管,其中,絮凝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道上设有多个絮凝区,每个絮凝区底部对应的絮凝池区域设有接通絮凝区的排泥支管,过滤池内安装有中心转鼓、驱动电机及纤维转盘,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污水进入加药池后与加入加药池内的药剂作用生成密实絮体,密实絮体进入连续絮凝区后,颗粒凝聚后排出,经絮凝池处理后的污水排入过滤池内进行过滤处理,因絮凝池将药剂与污水混合产生的吸附颗粒进行絮凝后排出,进入过滤池内的吸附颗粒较少,如此,本实用新型过滤污水时能防止出现堵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