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8.06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11/02; C02F3/32
摘要
一种废水污泥同步水蚯蚓降解复合式反应器,包括具有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反应器本体,上述区域之间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第一隔板下部、第二隔板中部、第三隔板上部均设有流通孔,第三隔板右侧还设有挡流板,所述好氧区内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好氧区内上部悬挂球形填料和曝气装置,球形填料下设有若干层板状填料,所述的球形填料和板状填料上接种水蚯蚓;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出口。本实用新型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中废水污泥同步有效降解,达到污水处理与污泥减量同步稳定进行的功效,大大节省污水处理厂基建费用和污泥处置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污泥同步水蚯蚓降解复合式反应器,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反应器本体,上述区域之间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第一隔板下部、第二隔板中部、第三隔板上部均设有流通孔,第三隔板右侧还设有挡流板,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搅拌装置,缺氧区顶部的反应器本体上设有污泥回流进口,所述厌氧区内填充生化棉填料;所述好氧区内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好氧区内上部悬挂球形填料和曝气装置,球形填料下设有若干层板状填料, 所述的球形填料和板状填料上接种水蚯蚓;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污泥同步水蚯蚓降解复合式反应器,其特征是:上述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有效容积比为2 : 2 : 5 :1。
说明书
一种废水污泥同步水蚯蚓降解复合式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污泥同步水蚯蚓降解复合式反应器。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市政污水处理方法,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由于剩余污泥中重金属、 病原菌以及有机微污染物的存在, 使得传统土地利用污泥的做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与公众的质疑。因此,焚烧往往成为许多国家处理污泥的最终选择。然而,由于污泥含水率高使污泥焚烧前不得不进行浓缩和脱水等预处理,再者,小型污水处理厂往往需要将浓缩、 脱水后的污泥外运至污泥焚烧厂 (或垃圾焚烧厂) 做集中处置, 所以,污泥焚烧的综合成本一般均维持在高位运行。
基于原生/后生动物捕食微生物的污泥减量技术因具有经济高效、 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水蚯蚓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能够观测到的最大后生动物,可附着于填料上生长繁殖,具有较高的耐污染能力和较大的污泥吞噬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污泥减量的研究中,并被认为是用于污泥减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捕食生物。
传统的反应器均具有明显的污泥减量效果, 但其均独立于污水处理系统之外,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需外设水蚯蚓污泥减量系统, 增加额外的基建费用。试验表明:发现水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活性污泥好氧生化条件差异不大, 若能开发一种能实现水蚯蚓 - 微生物稳定共生的生物反应器, 实现废水污泥同步降解效果, 则不必新建大量的独立污泥减量设施,甚至只需对污水处理厂现有设施进行一定改造,不需新建处理设施, 从而大大减少基建成本。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实现水蚯蚓-微生物稳定共生并具有良好废水污泥同步降解效果的新型反应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废水污泥同步水蚯蚓降解复合式反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废水污泥同步水蚯蚓降解复合式反应器,包括具有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反应器本体,上述区域之间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第一隔板下部、第二隔板中部、第三隔板上部均设有流通孔,第三隔板右侧还设有挡流板,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搅拌装置,缺氧区顶部的反应器本体上设有污泥回流进口,所述厌氧区内填充生化棉填料;所述好氧区内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好氧区内上部悬挂球形填料和曝气装置,球形填料下设有若干层板状填料, 所述的球形填料和板状填料上接种水蚯蚓;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出口。
进一步的,上述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有效容积比为2 : 2 : 5 :1。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中废水污泥同步有效降解,达到污水处理与污泥减量同步稳定进行的功效,大大节省污水处理厂基建费用和污泥处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