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及雨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7-1 19:58:28

  申请日2013.08.07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IPC分类号E03F5/046; E01C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依次包括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下凹式绿带及人行道;机非分隔带内设有雨水花园、第一植草浅沟、碎石池、沉砂式雨水口;中央分隔带的两侧设有第一立式侧石,靠近立式侧石处的中央分隔带内设有第二植草浅沟;机非分隔带靠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间歇缺口立式侧石,间歇缺口立式侧石的缺口处设有第一平侧石,构成雨水入口;雨水花园内设有穿孔渗排管和第一溢流口,非机动车道下排布有雨水连管且与市政雨水管道相互贯通,所述的雨水处理方法包括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处理和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处理。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处理包括沉淀过滤、集中和排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依次包括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其特征该系统还包括设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下凹式绿带,设于机非分隔带内的雨水花园、第一植草浅沟、碎石池、沉砂式雨水口;中央分隔带的两侧设有第一立式侧石,靠近第一立式侧石处的中央分隔带内设有第二植草浅沟;机非分隔带靠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间歇缺口立式侧石,间歇缺口立式侧石的缺口处设有第一平侧石,构成雨水入口,碎石池、沉砂式雨水口设置在机非分隔带的雨水入口处;机非分隔带靠非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第二立式侧石;雨水花园内设有穿孔渗排管和第一溢流口,穿孔渗排管的出口和第一溢流口连通;非机动车道下排布有雨水连管且与市政雨水管道相互贯通, 第一溢流口和雨水连管连通;下凹式绿带两侧设有第二平侧石,第二平侧石处设有车档,下凹式绿带内设有第二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植草浅沟的标高低于路面标高15-20cm,雨水花园的标高低于植草浅沟的标高25-35cm,溢流口的标高高于雨水花园的标高10-20cm。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处理

  1)沉淀过滤: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流向机非分隔带的雨水入口,径流雨水在流经途中,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泥沙被碎石池或沉砂式雨水口拦截;

  2)集中: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流入植草浅沟,在碎石缓冲区的缓冲作用下流至雨水花园内;

  3)排放:当降雨量大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设计降雨量时,雨水在雨水花园内积累过多,雨水花园换填层内的雨水通过穿孔渗排管排入第一溢流口,雨水花园表面超渗雨水经第一溢流口流入雨水连管,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处理: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流经下凹式绿带两侧的第二平侧石,排入下凹式绿带内进行下渗、净化处理;当降雨量大于道路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设计降雨量时,超渗雨水通过下凹式绿带内的第二溢流口流入雨水连管,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说明书

  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及雨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横断面设计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及雨水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地面硬化率增加,使得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被阻隔,路面及周边区域的雨水从城市雨污水管网白白流走,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雨水资源,还使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及水环境不堪重负,防洪防内涝压力增大,影响城市水循环系统。因此增加雨水在绿化带内的下渗效果、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是十分必要。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通常道路中央分隔带占绿化带的比例较大,机非隔离带所占比例较少,人行道绿化方式多以树池为主,且这些绿化带主要起到绿化及景观作用,并未起到城市绿地透水区域的雨水下渗、初期雨水净化、汽车尾气污染物阻隔及削减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于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及雨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的是现有的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雨水处理方法不恰当,不能起到削减雨水污染,净化雨水的作用,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雨水资源,影响了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依次包括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该系统还包括设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下凹式绿带,设于机非分隔带内的雨水花园、第一植草浅沟、碎石池、沉砂式雨水口;中央分隔带的两侧设有第一立式侧石,靠近立式侧石处的中央分隔带内设有第二植草浅沟;机非分隔带靠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间歇缺口立式侧石,间歇缺口立式侧石的缺口处设有第一平侧石,构成雨水入口,碎石池、沉砂式雨水口设置在机非分隔带的雨水入口处;机非分隔带靠非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第二立式侧石;雨水花园内设有穿孔渗排管和第一溢流口,穿孔渗排管的出口和溢流口连通;非机动车道下排布有雨水连管且与市政雨水管道且相互贯通,溢流口和雨水连管连通;下凹式绿带两侧设有第二平侧石,第二平侧石处设有车档,下凹式绿带内设有第二溢流口。

  植草浅沟的标高低于路面标高15-20cm,雨水花园的标高低于植草浅沟的标高25-35cm,溢流口的标高高于雨水花园的标高10-20cm。

  本发明所述的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的雨水处理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处理

  1)沉淀过滤: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流向机非分隔带的雨水入口,径流雨水在流经途中,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泥沙被碎石池或沉砂式雨水口拦截;

  2)集中: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流入植草浅沟,在碎石缓冲区的缓冲作用下流至雨水花园内;

  3)排放:当降雨量大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设计降雨量时,雨水在雨水花园内积累过多,雨水花园换填层内的雨水通过穿孔渗排管排入第一溢流口,雨水花园表面超渗雨水经第一溢流口流入雨水连管,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处理: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内的径流雨水流经下凹式绿带两侧的第二平侧石,排入下凹式绿带内进行下渗、净化处理;当降雨量大于道路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设计降雨量时,超渗雨水通过下凹式绿带内的第二溢流口流入雨水连管,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最大限度的利用道路绿化带对初期径流雨水进行截污、削污处理,有效控制城市道路初期径流雨水面源污染。

  2、充分利用道路绿化带让雨水下渗,起到雨水减排缓排、降低城市雨洪灾害的发生概率、减小雨水系统建设规模,同时下渗雨水还能有效涵养地下水,减少城市绿化灌溉用水量,节约了城市水资源。

  3、人行道下凹式绿带的设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了一道绿色屏障,减小汽车尾气中有害成分对行人的影响,同时对雨水的收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将雨水入口设置在绿化带内能够大大减小因雨水箅子破损对行人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