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9.13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该方法中使用了复合菌剂,该菌剂含有红球菌、脱氮硫杆菌、施氏假单胞菌、鞘氨醇单孢菌、短小芽孢杆菌以及黄孢原毛平革菌。本发明的主要采用微生物来处理污染物,能够有效地去除含有氨氮硫磷的污染物,并且投入成本低,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复合菌剂的制备、污水预处理以及生物 氧化三个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的制备为:将混合菌液和载体按照 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静置6小时,最后置4℃下低温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 制在6%,即得;所述载体由竹炭、壳聚糖以及硅藻土按照2:2:1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 所述混合菌液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混合而成:红球菌10份,脱氮硫杆菌9份,施氏假单胞 菌7份,鞘氨醇单孢菌6份,短小芽孢杆菌5份,黄孢原毛平革菌2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预处理为:首先将污水经过固液分离器,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大块固体颗粒物质,随后液体进入沉淀池,沉淀12小时,再将液体通过 圆孔过滤网去除固体絮凝物,所述圆孔过滤网的圆孔直径为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为:经圆孔过滤网过滤的液体进入 生物反应池,调节pH为7,按每立方米液体每次投加复合菌剂10克,每天投加1次,连续 投加一周,最后静置3天,将液体排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球菌为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ATCC15906;所述脱氮硫杆菌为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ATCC25259;所述施氏假单胞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CCTCC NO:M209107; 所述鞘氨醇单孢菌为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sp.)CGMCC NO.4589;所述短小芽孢杆 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ATCC27142;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为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ATCC247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为含氨氮硫磷的污染物。
说明书
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繁,严重的危害 了人、畜的健康乃至生命。许多湖泊和水库因氮、磷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而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公众对 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氮制订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 除氮处理技术已成为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有效地去 除氨,如物理方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法、氨吹脱、化学沉淀法、 折点氯化、电渗析、电化学处理、催化裂解;生物方法有硝化及藻类养殖,然而物理方法处 理效果不佳,较之化学法,生物方法处理废水有如下优点:1)每种化学用品都是针对性很强 的产品,当遇到其他化学物质时就有可能失效,而生物制剂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光谱性;2) 化学产品可以暂时消除某些有害物质以及掩盖臭味,缺不能阻止有害物质的生成;3)使用化 学产品后,水体中会有残留,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生物制剂所含天然微生物,不含致病菌和 病原体,这些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污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为食物,当污水得到净化 后,这些微生物会随污染物的降低而逐渐减少,直至消亡;4)无毒,无腐蚀性,使用方便, 基本不需要添加设备或是工程,节省资金投入。
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工业污水成分比较复杂,特别是大量的人工合成化合 物进入环境,这类物质主要是氨氮类、硫化物以及含磷化合物,由于这些物质本身结构的复 杂性,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微生 物已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污染物加以去除,这些物质长期在环境中积累,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 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我国相当一部分工业污染企业宁可 受罚也不愿意投资治理废水,即使有污水处理装置运行也极不正常。因此,开发一种建设投 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好的污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简单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硫磷等污染物,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的:
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复合菌剂的制备:将混合菌液和载体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静置6小 时,最后置4℃下低温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6%,即得;所述载体由竹炭、壳聚糖以及 硅藻土按照2:2:1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竹炭的粒径优选10目;
污水预处理:首先将污水经过固液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大块固体颗粒物质,随 后液体进入沉淀池,沉淀12小时,再将液体通过圆孔过滤网去除固体絮凝物,圆孔过滤网的 圆孔直径为0.1mm,
生物氧化:经圆孔过滤网的液体进入生物反应池,调节pH为7,按每立方米液体每次投 加复合菌剂10克,每天投加1次,连续投加一周,最后静置3天,将液体排出。
上述混合菌液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混合而成:
红球菌10份,脱氮硫杆菌9份,施氏假单胞菌7份,鞘氨醇单孢菌6份,短小芽孢杆菌 5份,黄孢原毛平革菌2份;上述各原料菌的浓度均控制在(1-2)×108个/ml。上述菌种可 以是现有技术的常规菌株,
优选地,
所述红球菌为红球菌(Rhodococcusrhodochrous)ATCC15906(例如参考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nzoate Catabolic Genes in the Gram-Positiv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DegraderRhodococcus sp.Strain RHA1,J.Bacteriol.November2001);
所述脱氮硫杆菌为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ATCC25259(例如参考文 献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ay2007,p.3265-3271);
所述施氏假单胞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CCTCC NO:M209107(例如 CN101705202A);
所述鞘氨醇单孢菌为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sp.)CGMCC NO.4589(例如 CN102168054A);
所述短小芽孢杆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ATCC27142(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Volume160,Issue1,1998,Pages75-81);
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为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ATCC24725 (例如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Feb1994,p709-714)。
本发明所述的菌均可以从CGMCC、CCTCC以及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等商业途径 购买得到。
本发明的各菌种的扩大培养均为本领域的常规培养方式,也可以参照文献中记载的培养 方式获得。
本发明取得的主要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采用纯菌剂处理污水,环保无污染,成本低廉, 复合菌剂中的各菌种之间合理配伍,共生协调,互不拮抗,其制备方法简便,方法易行,其 操作简便,利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操作方法简单,减少了资源浪费,投入较少, 降低了处理污水的成本;本发明处理工艺有效地净化了污水,并且除磷、脱氮同时去除,解 决了传统工艺中除磷与脱氮效果难以同时兼顾的矛盾;本发明制备菌剂的方法简单,并且保 持菌株活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