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污水回用方法

发布时间:2018-6-28 18:21:14

  申请日2013.07.22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a、过滤、分离:将洗涤污水进行过滤,分离,得第一沉淀物和污水;b、收集泡沫:在所述污水中通入空气,将产生的泡沫进行收集,然后再投入PAC和PAM,搅拌,固液分离,得清液和第二沉淀物;c、所述清液经过滤,消毒,调节pH值至中性,得清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处理洗涤污水,符合GB89782的排放标准,且能回收再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过滤、分离:将洗涤污水进行过滤,分离,得第一沉淀物和污水;

  b、收集泡沫:在所述污水中通入空气,将产生的泡沫进行收集,然后再投 入PAC和PAM,搅拌,固液分离,得清液和第二沉淀物;

  c、所述清液经过滤,消毒,调节pH值至中性,得清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 过滤采用带有土工膜的格栅来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 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 第一沉淀物经板框压滤装置压滤,得第一压出污水和第一固体污物;所述第一 压出污水合并到所述洗涤污水中进行循环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 通入空气的用量为每1升所述污水需6~9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 投入PAC的用量为每1升所述污水需700mg~1200mg;投入PAM的用量为每 1升所述污水需700mg~1200m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 固液分离采用自重反滤管来进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重反 滤管中通入压缩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 第二沉淀物经板框压滤装置压滤,得第二压出污水和第二固体污物;所述第二 压出污水合并到所述洗涤污水中进行循环利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 消毒采用添加二氧化氯来进行的。

  说明书

  洗涤污水回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涤污水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洗涤业务的迅速发展,洗涤污水日益增加。根据洗涤过程,洗涤污水 主要包括洗衣废水、清洗废水和甩干废水,其中洗衣废水占30%、清洗废水占 60%、甩干废水占10%。经检测,洗涤污水中含有大量短纤维、洗涤剂泡沫,CODcr 值和LAS较高,有时还带有很深的颜色。根据GB8978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洗 涤污水明显不符合排放标准,若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

  现有处理洗涤污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存在着处 理效果不好,不能直接回用的缺点,还易造成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涤污水回用方法,能有效处理洗涤污水,达到 排放标准,且还能直接回用做洗涤用水。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涤污水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过滤、分离:将洗涤污水进行过滤,分离,得第一沉淀物和污水;

  b、收集泡沫:在所述污水中通入空气,将产生的泡沫进行收集,然后再投 入PAC和PAM,搅拌,固液分离,得清液和第二沉淀物;

  c、所述清液经过滤,消毒,调节pH值至中性,得清水。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过滤采用带有土工膜的格栅来进行的。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第一沉淀物经板框压滤装置压滤,得第一压出污 水和第一固体污物;所述第一压出污水合并到所述洗涤污水中进行循环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通入空气的用量为每1升所述污水需6~9升。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投入PAC的用量为每1升所述污水需700mg~ 1200mg;投入PAM的用量为每1升所述污水需700mg~1200mg。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固液分离采用自重反滤管来进行的。

  作为优选,在所述自重反滤管中通入压缩空气,用于清理自重反滤管中的 反滤层。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第二沉淀物经板框压滤装置压滤,得第二压出污 水和第二固体污物;所述第二压出污水合并到所述洗涤污水中进行循环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消毒采用添加二氧化氯来进行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有效处理洗涤污水,符合GB89782的排放标准,其中LAS的平均去 除率约为90%;

  (2)能使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3)工艺简单可行,易于操作推广,且管理方便,运行高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