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2018-6-2 15:52:26

  申请日2013.12.06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IPC分类号C02F9/02; E03C1/122; E03C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层过滤网、U型管路、消毒层和集水箱;双层过滤网包括相互连接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集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连接三通装置的第一入水口,三通装置的第二入水口连接上水管路,三通装置的出水口连通马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生活污水的源头也就是在居民楼实行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居民用水费用,减少污水处理厂负担。同时该装置维修、保养管理简单,节省空间,节省能源,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对中水回用技术的普及和节水减污具有重大的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层过滤网(1)、 U型管路(2)、消毒层(3)和集水箱(4);双层过滤网(1)包括相互连接第一过滤层和 第二过滤层;集水箱(4)底部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10)连接三通装置(9)的第一入水 口,三通装置(9)的第二入水口连接上水管路(7),三通装置(9)的出水口连通马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层过滤网 (1)可拆卸式连接在生活污水槽的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层 为不锈钢筛网,第二过滤层为织物筛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消毒层(3) 从上部的入水口到下部的出水口包括纤维层(31)、颗粒活性炭层(32)以及透析膜层(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水管(10) 中设有第一控制阀(51)和第一单向阀(61),上水管路(7)中设有第二控制阀(52)和 第二单向阀(62);第一控制阀(51)和第二控制阀(52)连接PLC程控器(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箱(4) 中设有液位监测仪(41),所述液位监测仪(41)连接PLC程控器(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PLC程控器 (5)上设有控制第一控制阀(51)打开的第一按钮和控制第二控制阀(52)打开的第二按 钮。

  说明书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矛 盾,必须采用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模式——节约型模式。除了提倡节约用水,开辟新水源外,污 水废水的再生利用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做杂用水,其 水质指标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称为中水,相应的技术称为中水技术。中水可以用于厕所冲洗, 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等。现有生活污水净化系统结构复杂,流程较长且成本高,普及率 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其结构简单,流程简短,并 且处理成本较低,对中水回用技术的普及和节水减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层过滤网、U型管路、消毒层和集水 箱;双层过滤网包括相互连接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集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连接 三通装置的第一入水口,三通装置的第二入水口连接上水管路,三通装置的出水口连通马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双层过滤网可拆卸式连接在生活污水槽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过滤层为不锈钢筛网,第二过滤层为织物筛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消毒层从上部的入水口到下部的出水口包括纤维层、颗粒 活性炭层以及透析膜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输水管中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一单向阀,上水管路中设有 第二控制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PLC程控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集水箱中设有液位监测仪,所述液位监测仪连接PLC程 控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PLC程控器上设有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的第一按钮和控制 第二控制阀打开的第二按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生活污水的源头也就是在居民楼实行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节约水资 源,减少居民用水费用,减少污水处理厂负担。同时该装置维修、保养管理简单,节省空间, 节省能源,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对中水回用技术的普及和节水减污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