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10.26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IPC分类号B01D25/12
摘要
本发明在现有板框压滤机和厢式压滤机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创新:将相对两块滤板的板面分别改成凹凸面形式,凹面和凸面可以紧密配合和相对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其内部空间就成为密闭的滤室,在滤板间设置液压缸来调节滤室的深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压滤单元,利用压紧装置将多个这样的压滤单元压紧就可以进行压滤操作了,如果用于压滤市政污泥,形成的泥饼的含水率会低于40%,这是现有其它类型压滤机无法达到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压滤机,其特征是:在现有板框压滤机和厢式压滤机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创新:将相对两块滤板的板面分别改成凹凸面形式,凹面和凸面可以紧密配合和相对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其内部空间就成为密闭的滤室,在滤板间设置液压缸来调节滤室的深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压滤单元,利用压紧装置将多个这样的压滤单元压紧就可以进行压滤操作了。
说明书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压滤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液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浆料流经过滤介质(滤布),固体停留在滤布上,并逐渐在滤布上堆积形成过滤泥饼,而滤液部分则渗透过滤布,成为不含固体的清液。
现有板框压滤机和厢式压滤机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压紧装置将多组滤板、滤框压紧,形成多个密闭的滤室,然后利用泵将浆料送入滤室进行过滤脱水,是利用泵的压力克服过滤阻力。但是,由于在过滤过程中滤室内的浆料浓度越来越高,流动性越来越差,导致其传递压力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因此,最后形成的泥饼的含水率就较高,增加了后续处理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现有板框压滤机和厢式压滤机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创新:将相对两块滤板的板面分别改成凹凸面形式,凹面和凸面可以紧密配合和相对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其内部空间就成为密闭的滤室,在滤板间设置液压缸来调节滤室的深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压滤单元,利用压紧装置将多个这样的压滤单元压紧就可以进行压滤操作了,这种压滤机可称为活塞式压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是:将设置在滤板间的液压缸行程升至最大并保压,利用液压压紧装置将多个压滤单元压紧,此时由于液压缸的定位作用,滤室的深度处于最大值;将市政污泥的含水率调整到90%左右,利用泵将其送入滤室进行过滤脱水,当泵的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说明滤室内的污泥浓度已足够高,停止进料;将液压缸泄压,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液压缸的行程可恢复至最小,滤室的深度也可缩小至最小值,这样就对滤室内的污泥产生了强大而均匀的压力,使其进一步脱水,形成含水率低于40%的泥饼,这是现有其它类型压滤机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