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5-30 11:12:31

  申请日2010.06.25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66; C02F1/4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中和混凝对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进行预处理;步骤2、利用生化工艺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处理;步骤3、对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过滤;步骤4、采用反渗透,对步骤3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步骤5、采用反渗透或离子交换工艺对步骤4反渗透出水进一步处理,使其电导率≤10μS/cm。本发明将生化系统和膜分离系统分开,使生化系统和膜系统各司其职,实现了所采用的各种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衔接,能使各个废水处理工艺设施达到最优的处理效果。本发明可实现绝大多数EPS废水的回用,剩余的少量废水可达标排放。本发明的工艺运行稳定、成本低、操作简便。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中和混凝对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其悬浮物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pH=8.0~8.5;

  步骤2、利用生化工艺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水质CODCr≤30mg/L,SS≤5mg/L;

  步骤3、对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过滤,使废水的出水浊度≤0.2,SDI≤2;

  步骤4、采用反渗透,对步骤3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出水有机物含量CODMn≤3mg/L;

  步骤5、采用反渗透或离子交换工艺对步骤4反渗透出水进一步处理,使其电导率≤10μS/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进行中和混凝时加入中和药剂和混凝药剂,所述中和药剂为生石灰或熟石灰,混凝药剂为聚铝、聚铁、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生化工艺包括接触氧化和沉淀澄清两个工艺,其中沉淀澄清工艺包括二沉池和斜管沉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生化工艺包括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和沉淀澄清两个工艺,其中沉淀澄清工艺包括二沉池和斜管沉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过滤采用砂滤和外压式超滤过滤,外压式超滤设备采用高强度抗污染超滤膜,超滤膜材料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醚砜或聚苯乙烯,截留分子量为5~15万道尔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反渗透设备采用抗污染的膜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离子交换工艺采用的离子交换设备包括:阳床、阴床和混床。

  说明书

  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回用处理工艺,特别是一种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保温绝热、隔音、抗震材料、用作电器、仪表、玻璃制品、电子产品等的缓冲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工艺一般采用悬浮聚合,具体工艺又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目前以一步法为主,一步法在洗涤和离心分离两个工序产生废水,一步法的废水排放量为1.7吨/吨产品左右。无论是一步法还是二步法,由于在进行悬浮聚合时通常采用的分散剂为磷酸三钙(TCP,Ca3(PO4)2),其主要作用是将无机物细颗粒吸附在油滴表面,起机械隔离作用,为了提高分散效果,通常加入表面活性剂LAS,作为TCP的助分散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引发剂主要是过氧化二苯甲酰。再加上酸性条件下洗涤时还加入部分LAS,因此,产生的废水是酸性含磷废水,主要污染物为苯环类有机化合物及LAS,此外还有少量脂肪族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戊烷、四嗅乙烷、石蜡、甘油酷、氨基苯磺酸钠等,成分比较复杂,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化工废水。

  目前,EPS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有:①化学除磷-酸化水解-接触氧化;②中和混凝-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化学除磷;③中和混凝-活性炭生物池;④膜生物反应器-一级反渗透组合工艺。化学除磷-酸化水解-接触氧化工艺、中和混凝-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化学除磷工艺和中和混凝-活性炭生物池工艺皆以达标排放为目的,采用膜生物反应器-一级反渗透组合工艺出水电导率远未达到工艺回用水要求,仅探讨了EPS废水回用的可能性,而且,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存在能耗大、工艺条件难控制以及运行维护较复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MBR运行时,通常需要采用气水比为15~30∶1的压缩空气对膜组件进行吹扫,同时约每运行30min用水反洗5s~2min,每周在线化学清洗1次,每个月离线化学清洗1次,操作极为繁琐,此外,组件存在易断丝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回用综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中和混凝对可发性聚苯乙烯废水进行预处理,使其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步骤2、利用生化工艺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水质CODCr≤30mg/L,SS≤5mg/L;

  步骤3、对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过滤,使废水的出水浊度≤0.2,SDI≤2;

  步骤4、采用反渗透,对步骤3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出水有机物含量CODMn≤3mg/L;

  步骤5、采用反渗透或离子交换工艺对步骤4反渗透出水进一步处理,使其电导率≤10μS/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预处理过程中回收了废水中的有用物质,中和混凝时:车间产生的生产污水经格栅拦截大的漂浮物杂质后,进入反应池,在池中通过化学除磷使废水中的无机磷形成沉淀,在中和药剂(如:石灰乳)和混凝药剂(如:聚铝)的共同作用下,废水的pH值可以达到出水要求,同时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总磷在沉淀调节池可得到有效去除,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在沉淀池中产生的大量悬浮物经板框压滤回收后外卖。2)生化系统采用接触氧化或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处理效果好且稳定,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量大,易发生污泥膨胀等缺点。生化出水进入二沉池和斜管沉淀池。二沉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进而使废水水质COD≤30mg/L,SS≤5mg/L,达到公司循环冷却水补充用水、厂区内冲厕、冲洗地面的要求,并有效的减缓了后续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处理系统的膜污染问题。二沉池和斜管沉淀池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污泥浓缩池重力浓缩后,板框压滤进一步脱水,外运处置。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清液和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一并回到调节池中。3)采用砂滤和外压式超滤进一步截留废水中的浊度、腐植酸、蛋白质大分子有机物以及细菌等,进一步减缓一级反渗透的膜污染问题,外压式超滤设备采用高强度抗污染超滤膜,超滤膜材料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醚砜或聚苯乙烯,截留分子量为5~15万道尔顿。外压式超滤的采用将生化系统和膜分离系统分开,使生化系统和膜系统各司其职,实现了所采用的各种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衔接。4)采用反渗透使得出水有机物含量稳定达到工艺回用水要求(CODMn≤3mg/L),反渗透设备采用抗污染的膜组件,脱盐率为95%~99%,废水回用率为50%~70%,由于反渗透进水COD≤30mg/L,SS≤5mg/L,反渗透浓水可达标排放。5)对反渗透的出水进行再次反渗透工艺或离子交换工艺进一步处理,使出水电导率稳定达到工艺回用水要求(电导率≤10μS/cm),离子交换设备包括:阳床、阴床和混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