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4.22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IPC分类号B01D2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防堵塞排泥系统,包括设置在各个池底泥斗内的吸泥头,吸泥头分别与排泥支管相连通,排泥支管分别通过支管阀门与排泥干管相连通,排泥干管上设置有管道泵;管道泵前后的排泥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排泥阀门,第一排泥阀门和管道泵之间的排泥干管上连通设置有回水管,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泥阀门后端的排泥干管连通设置,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反冲洗阀门;第二排泥阀门和管道泵之间的排泥干管上开设有反冲洗口,反冲洗口通过第二反冲洗阀门与反冲洗水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能耗低、性能可靠,可以保证池体内底泥的高效排除,从根本上解决池体集泥和排泥不畅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处理防堵塞排泥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池底泥斗(1)内的吸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头(2)分别与排泥支管(3)相连通,所述排泥支管(3)分别通过支管阀门(4)与排泥干管(5)相连通,在所述排泥干管(5)上设置有管道泵(6);在所述管道泵(6)前后的排泥干管(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排泥阀门(7、8),在所述第一排泥阀门(7)和管道泵(6)之间的排泥干管(5)上连通设置有回水管(9),所述回水管(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泥阀门(8)后端的排泥干管(5)连通设置,在所述回水管(9)上设置有第一反冲洗阀门(10);在所述第二排泥阀门(8)和管道泵(6)之间的排泥干管(5)上开设有反冲洗口,所述反冲洗口通过第二反冲洗阀门(11)与反冲洗水管(12)相连通。
说明书
水处理防堵塞排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处理防堵塞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排泥是否通畅关系到沉淀池的净水效果,当排泥不畅、泥渣淤积过多时,将严重影响出水水质。目前,常用的排泥方式主要有三类,分别为多斗重力排泥、穿孔管排泥和机械排泥。多斗重力排泥,最早用于平流沉淀池,其缺点主要有:排泥不彻底,一般仍需定期人工清洗;池底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穿孔管排泥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此种方式也存在较多的缺点,如孔眼易堵塞,排泥效果不稳定,检修不便,原水浊度高时,排泥效果差,因此,管理要求严格,需要注意及时排泥。机械排泥,又分为桁架式、牵引式和中心悬挂式,由于其电气设备较多,设备维修工作量较大,同时排泥浓度较低;另外,由于机械设备构造限制,容易造成排泥死角。此外,在目前应用较多的网格絮凝池中,应用的排泥方式也多为穿孔管排泥的方式,也存在孔眼易堵塞等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大提高排泥效果的水处理防堵塞排泥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处理防堵塞排泥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池底泥斗内的吸泥头,所述吸泥头分别与排泥支管相连通,所述排泥支管分别通过支管阀门与排泥干管相连通,在所述排泥干管上设置有管道泵;在所述管道泵前后的排泥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排泥阀门,在所述第一排泥阀门和管道泵之间的排泥干管上连通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泥阀门后端的排泥干管连通设置,在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反冲洗阀门;在所述第二排泥阀门和管道泵之间的排泥干管上开设有反冲洗口,所述反冲洗口通过第二反冲洗阀门与反冲洗水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能耗低、性能可靠,可以保证池体内底泥的高效排除,从根本上解决池体集泥和排泥不畅的问题。